古往今来,对于军衔的评授,一般都是按照将领在战场上取得的功绩来进行评定。
按理说,这样的评选既客观又公正,很少会出现“误判”的情况。
不过,对于有些傲气十足的将领们来说,如果授到的衔没有达到内心之中的期望,也免不了发一顿牢骚。
冯玉祥十三太保(冯玉祥十三太保简介)
在著名影视剧《亮剑》中,李云龙几人就曾对于自己被授予的军衔表示过不满。
王近山
虽然在电视里李云龙被授予的是“少将”军衔,可在现实当中,他的原型王近山,可是正儿八经的“开国中将”。
然而,王近山曾经有一位“老领导”,曾经在八路军最艰难的时候,带着整整8个团的编制,加入到了我军的阵营当中,为抗战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可是,他却在1955年授衔仪式的时候,仅仅只被授予了“大校”军衔。
这可让人有些百思不得其解。
张维翰
1979年10月27日,在北京的八宝山公墓,举行了一场阵容庞大的悼念会。
放眼望去,在这片公墓旁边,停满了绿色的军车以及黑色的“红旗牌”政府用车。
定眼一看,在一片身着黑色衣服的人群之中,中间位置站着好几位当时的中央以及部队中的高层领导。
其中包括了时任总后勤部部长兼任中央军委委员的张震将军,以及时任中央宣传部部长的王任重,还有王新亭、李聚奎、高厚良、徐深吉等人。
仔细数一数,光是带着将军头衔的首长,就有足足一百多人。
伴随着悲怆的音乐,这些部队的首长们,一个接一个地走上前来,对着大厅上方的黑白头像和正下方棺椁中的遗体深深地鞠躬,有些人,还难以遏制住心中的情绪,眼中泛着两行热泪。
八宝山公墓
而在大厅两旁,布满了中央领导人所赠送的花圈,悼词上面的署名,有小平同志、刘伯承元帅以及徐向前元帅等。
如此看来,今天大家所悼念的对象,在军中的身份和地位一定不低。即便不是开国元帅,也很有可能是一名开国大将。
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个人的军衔,却只是一名大校。
此人,便是不久前刚刚在北京军区总医院的病床上去世的张维翰。
那么,为何一个大校,竟然可以让上百名将军亲自前来为他召开追悼会,还要中央首长亲自为其写下悼词呢?
这就要从这名“大校”的生涯履历开始说起了。
张维翰
纵观张维翰的一生,不得不用“波澜壮阔、蜿蜒曲折”所形容了。
1906年4月14日,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南彦寺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中,迎来了自己的第五个孩子。
这个孩子的到来,让全家人十分高兴,而且,这个孩子长得浓眉大眼,仔细看上去,颇有一番英气。
再加上当时中国正遭受西方列强和日本的侵犯,于是父母为儿子起了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名字“张维翰”。
这个名字取自于《诗.大雅.文王有声》,意思是将来能够保卫国家的栋梁之才。
由此可见,他的父母对于儿子抱有多么大的期望。
图片来自网络
到了十几岁的时候,冯玉祥的部队一路东进,开拔到了张维翰的家乡附近,他的二哥张维玺在机缘巧合之下,加入到了冯玉祥麾下,从此投身军营。
后来,由于在战场上表现突出,张维玺得到了冯玉祥的重用,被升为了第十六混成旅步兵第三团团长,手底下有数百兵马。
1915年,冯玉祥率兵来到北京驻守,并在这里创办了第十六混成旅军官子弟学校。
靠着二哥的关系,当时只有9岁的张维玺得到了进入学校上学的机会,于是跟随母亲离开家乡,一路北上,来到了北京。
也就是在这里,张维玺遇到了将来会影响他一生的人——彭雪枫。
由于第十六混成旅军官子弟学校是专门为冯玉祥部队中的军官子弟所开设的,所以,里面的学生全部都是冯玉祥麾下将领的孩子。
彭雪枫
而彭雪枫也不例外,他的伯父,便是冯玉祥三军之中的西北路长官彭雨亭。
在这所学校里一待就是整整七年的时间,这也让两个人从幼小的孩童逐渐成长为热血的青年。
之所以张维翰和彭雪枫能够走得如此之近,是因为在两个人的心中,都有着相同的信念,那就是通过革命的道路来拯救国家。
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身处在军阀势力的控制之下,更能看清军阀势力对于国家的危害有多么的大,所以在他们的心里,十分想要脱离此地,投奔到真正为国家做贡献的革命队伍中去。
没过多久,这个机会就到来了。
图片来自网络
1925年,张维翰和彭雪枫相继考入到开封政训学院和北平民国大学政治系。
到了大学以后,他们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爱国青年。
没过多久,“五卅运动”在上海和青岛爆发,很快这股反帝国主义的风潮就席卷到了全中国各个角落。
每一次革命运动,都是由热血的爱国青年所推动的,这一次也不例外。
张维翰和彭雪枫跟随着学生队伍走上街头,发起抗争游行以及爱国宣讲,想要唤醒国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意志,拯救国家于水火。
然而,这番举动却遭到了反动势力和军阀势力的联合镇压。
张维翰与同学们
眼睁睁看着许多同学和同志被殖民者所控制的巡捕以及警察抓到牢房里,有些还被当场用枪和警棍打倒在地,鲜血让两人的心中充满了愤怒的火焰。
但是当时敌强我弱,所以两人只能选择暂且退避,等待时机再做打算。
没过多久,彭雪枫在北方接触到了共产主义思想,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号召之下,毅然决然地投身到了革命队伍中来。
1929年,在两人相聚到北平以后,彭雪枫便将共产主义的理念介绍给张维翰,并想要拉拢他一起加入到革命的队伍行列当中。
但是,当时张维翰的二哥张维玺已经是冯玉祥手底下的“十三太保”之一,张维翰怕自己的身份拖累到挚友,于是婉拒了这份请求。
不过,革命的火苗已经燃起,又怎么可能会轻易熄灭?
张维翰
在回家以后,张维翰曾经想要让二哥放弃替军阀做事,让他和自己一起去参加革命事业。
然而,这番话语却遭到了二哥的严厉驳斥,兄弟两人还因此大吵了一架。
这次激烈的冲突,也让张维翰对于军阀更加痛恨了。
后来,他又辗转在当时的河南省民政厅厅长李培基手底下做事,可仅仅只做了42天,他就亲眼见到了5次官员们明目张胆的贪污腐败行为。
于是,张维翰愤然辞职,前往天津和山东工作。
图片来自网络
可是,在国民党内部极度腐败的大环境之下,全天下的乌鸦都是一般黑的。
在山东一个县政府任职的时候,张维翰再次遇到了官员贪污的事情,这一次他没有选择忍让,而是站出来对涉事官员进行了举报。
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那名官员不但没有受到任何的惩罚,反而还反对他进行了构陷,而主政的官员也不向着他,反倒对他这个举报者进行了惩处。
这让张维翰对政府彻底失望,于是第二次辞职,投奔了自己的老乡——第六专区督察专员、保安司令范筑先。
范筑先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见到张维翰来投奔自己,范筑先自然是十分高兴,两人不但早就相识,而且在对于革命事业和民国政府的看法上有着十分一致的观点。
在两人的合作之下,迅速在山东当地,拉开了一个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队伍,并在当地大力推动国共合作的进程。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以后,范筑先带领着已经有6万人规模的队伍,前往抗日前线,与日寇展开了猛烈的作战行动。
而张维翰则北上与相别了7年的老友彭雪枫见面,这一次,他坚决地告诉彭雪枫,自己要加入到共产主义的革命队伍中来。
张维翰(右一)与彭雪枫(右二)
在成功加入到共产主义阵营当中以后,重返山东的张维翰与范筑先共同铸建了鲁西北的革命根据地,带领着战士们,在山东的山区之中,与日寇进行着顽强的斗争行动。
后来,在中共鲁西北特委的帮助下,范筑先先后将多股民众起义武装和民团武装改编或收编成为抗日队伍,组成了35个支队,号称“十万铁军”。
其中第十支队,是由中共鲁西北特委直接创立的,由张维翰兼任司令。
1938年11月15日,日寇派遣了大批兵力进攻聊城,驻守在那里的范筑先将军,在兵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硬生生抵抗了3天3夜,最终不幸殉国。
在范将军罹难的那一天,整个山东都陷入了强烈的悲痛当中,而我党也是第一时间,向范将军发去了哀悼,并立刻派遣兵力,前往支援还在山东当地与日寇做抗争的鲁西北军团。
图片来自网络
在范将军殉国之后,张维翰带领着剩下的八个团一万多人,加入到了八路军129师的阵营当中。
并在刘伯承的领导下,组建了新八旅,继续在山东抵抗日寇的侵略。
而王近山也被安排到了他的麾下,成为了新八旅的副旅长。
由于在范将军的麾下学习到了许多作战知识,再加上中央的英明决策,这让张维翰在抗日战场上越打越神勇。
1941年,在邢沙永战役,张维翰带领着1000多名战士,以少打多,消灭了600多名伪军,缴获了大批的军事装备,为我军的进攻打开了局面。
张维翰与妻子
在1942年,因为出色的指挥能力和卓越的战略决策,中央将新八旅与冀南三分区合并,并任命张维翰做分区的司令员。
在抗日战争结束以后,张维翰前往了延安党校学习。
本该被重点培养的他,却在那时突然患上了重病,结果只能在战地医院中养伤,无法参与前线的解放战争。
这也成为了张维翰心中永远的遗憾。
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大多数时间都是参与文职工作,再加上出身方面的问题,张维翰只被授予了大校军衔。
张维翰
不过,他并没有因此有任何抱怨或者不满,反而是仍然尽心尽力地履行着国家安排的工作任务。
由于张维翰对体育运动颇有研究,所以中央就安排他当了国家体委陆上运动司司长。
在之后的20多年里,张维翰为新中国的体育事业做出了不菲的贡献。
1979年10月11日,因为年纪已大,再加上旧病复发,张维翰在病床上去世,享年73岁。
在他去世以后,曾经的一些同僚和下属,全都赶来,为这位“老同事”和“老领导”送最后一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