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读《小小探索家——幼儿教育中的项目课程教学》 浅谈理论结合实践的应用

读《小小探索家——幼儿教育中的项目课程教学》 浅谈理论结合实践的应用

读《小小探索家——幼儿教育中的项目课程教学》 浅谈理论结合实践的应用项目课程教学,在当下幼儿教育实践中是绕不开的话题。要推进项目课程教学,老师就要具有一定的课程设计、课程建构、和课程实施能力。

项目课程教学,在当下幼儿教育实践中是绕不开的话题。要推进项目课程教学,老师就要具有一定的课程设计、课程建构、和课程实施能力。这对于已经习惯了按部就班进行教学的老教师和缺少实际教学经验的新教师,都是很有挑战性的。《小小探索家——幼儿教育中的项目课程教学》是一本实践指导性很强的专著,我从2017年开始阅读本书,它带给了我关于项目课程教学的很多启发。

《纲要》提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结合书上的案例,我对班上儿童的学习和区域游戏进行了自我诊断。并对于在游戏活动中进行学习、探索和项目课程实践有了新的发现。原来,课程整合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在活动中让儿童自主探索,也可以让幼儿在活动区自主探索后与大家分享;既可以将课程实物具体化,也可以让幼儿获得知识性拓展的延伸。

按照这个思路,我们通过适当引导,让孩子们自主生成的活动与主题知识点实现了较好对接,他们在活动中思维更加活跃,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达到超出预设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进行主题活动“好玩的轻黏土”时,为了让宝宝们更好地创作,自主绘制了色块图,可是观察一周后发现,幼儿对于自主活动外的相关集体活动兴趣不足,活动难以持续。通过课程诊断,老师们认为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对主题设置的引领作用认识不足以及没有把握好孩子可持续发展的尺度。

《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要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这促使我们相信,学前阶段,尤其大班阶段是启发并强化幼儿天生特质的理想时期,通过学前阶段的项目课程,幼儿可以探索环境,增长经验。我们结合活动目标,运用多种活动形式,在幼儿自主学习的轻松环境下,适时适当地进行:支持、合作、引导,真正实现主题的“因材施教”,体现幼儿个性的多样化。

《小小探索家》也指出:幼儿引发的主题——幼儿经常会引发出他们自己的主题。有时候突发事件萌发出来的主题也会诱发幼儿的好奇心。教师引发的主题——教师可能会因为某个主题可以提供幼儿有利的经验而选择它。

选择主题的一般性原则 探究的过程应帮助幼儿们更精确、更充分地了解自身的经验及环境。然而,并非幼儿经验中的所有现象、环境都值 得他们投入精神与注意力。主题应该增强幼儿仔细观察周遭值得观赏的环境现象的能力与特质。此主题应能提供给幼儿大量应用多元互动技巧的机会。此主题应提供机会让幼儿了解各种不同媒介、素材的功用及限制,而且能发展其运用各种媒介的技巧。

因此,在环境创设中,我们适时设置活动目标: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合作意识及审美情趣。

如让幼儿自主设计活动室一角的平面图,在设计的46份平面图中,幼儿选出自己喜欢的样式,自主分小组,对教室环创进行设计与布置。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能力,升华幼儿爱班、爱园、爱家乡、爱生活的情感。

就像书中斯科兰登老师说的:“我真的喜欢与幼儿在一起进行项目课程,因为我觉得看着他们建构自己的知识是一件令人振奋的事——他们决定什么最能吸引他们,进而进行探索,并提出相关问题。”这句话说明了孩子参与的主动性。

正如集中教学中涉及的部分知识与本地幼儿直接感知的知识点没有相关联系,比如赤道气温、太空飞船等。那么贴近幼儿生活的课程从哪里来?在观察后我们明确了:

幼儿对于课程的自主探索是活动的“根”,在探索中,可以尝试建立观察海报单,适时收集幼儿的发现与困惑,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对幼儿问题及时记录,与幼儿一起探讨并与家长配合对幼儿感兴趣的话题,给予幼儿重点形象地感知与了解家乡风土人情,再进一步分支与延伸,这就形成了很多主题和资源。

《指南》说明中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

而本书中也明确指出:孩子是与生俱来的探索家。经验促使我们相信,学前阶段是启发并强化幼儿天生特质的理想时期,通过学前阶段的项目课程。幼儿可以探索环境,增长经验。健康而自发地成长起来。

教育是帮助人更好地成长,具有强烈的社会性、情感性。《小小探索家》一书告诉我们:当我们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孩子,让孩子们激情参与到项目课程的全过程,项目课程便成为了孩子成长的便桥。

以上是我对本书的部分理论的浅薄理解与实践运用,不到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上一篇: 探索太空:人类的最终边界
下一篇: 《星之卡比:探索发现》虽然游戏难度不高,但是挺好玩的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