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十个领域,今年共有48位杰出青年科学家脱颖而出,将在未来5年内获得总计300万元人民币奖金,自由支配使用,心无旁骛地探索科学“无人区”。
他们都是谁?完整名单在这里:
向下滑动查看完整名单
走到第5年的“科学探索奖”,又有哪些新的突破?
一起往下看~
2020年,“科学探索奖”首次对港澳地区放开申请;2020年-2022年,港澳地区年轻科学家共有9人获奖,港澳地区与内地的学术交流在不断“升温”。
而在今年,来自香港大学的Joseph Ryan MICHALSKI副教授,带着他关于火星生命的研究计划,成为“科学探索奖”5年来首位外籍非华裔获奖人。
“科学探索奖”特别关注女性科学家和年轻科学家的发展,在同等条件下,倾向年纪轻者和女性。
今年“科学探索奖”的获奖名单中,数学物理学、交通建筑两个领域首次出现女性获奖人——
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彭新华教授,从事物理研究;
来自同济大学的周颖教授,从事土木工程研究;
来自大连理工大学的邹丽教授,从事船舶工程研究。
她们的优秀工作,打破了人们对女科学家的“刻板印象”。
随着国家基础科研布局的广度与深度不断拓展,分析今年“科学探索奖”的获奖人所在的机构和地域,不少“新面孔”首次出现——
安徽省马鞍山市、吉林省长春市等城市,首次有学者上榜;
同济大学、西湖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等9所科研机构,也首次拥有了自己的获奖人。
根据章程规定,“科学探索奖”每年资助不超过50位青年科学家。
与以往四届不同,今年“科学探索奖”实际资助48人,是首次未满额资助。
“科学探索奖”执行委员会介绍说,今年“科学探索奖”在评审中充分坚持了“宁缺毋滥”的原则,实事求是,以人为本。
2021年11月,最新一次两院院士增选,武汉大学教授宋保亮、北京大学教授朴世龙,是其中最年轻的两位新增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们是“科学探索奖”获奖人;
今年2月,中国三大数学奖在武汉揭晓,第十九届陈省身数学奖获得者、北京大学教授刘若川是“科学探索奖”获奖人;
今年6月,新闻“中国天眼‘看见’纳赫兹引力波”刷屏,论文通讯作者、北京大学研究员李柯伽是“科学探索奖”获奖人;
……
5年来,“科学探索奖”获奖人潜心探索,“从零到一”硕果累累: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从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证明量子计算优越性到古基因组分析揭示近万年来中国人群的演化迁徙历史;
面向经济主战场,从有效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寿命到首次突破车载燃料电池催化活性限值;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从多人成果应用于国产大飞机C919、川藏铁路、北京冬奥会到软体深海机器人实现万米海底驱动;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从我国首套人体肺部磁共振成像装备到全球首例腔镜下术中导航保乳手术……
截至今年6月,获奖人中共有7人研究成果入选年度“中国十大科学进展”,在科学类知名刊物CNS(《细胞》、《自然》、《科学》)共发表论文29篇,共有839篇SCI论文向腾讯基金会或“科学探索奖”致谢。
随着新一届获奖名单揭晓,科学探索奖5年共资助了248位青年科学家。
作为国内金额最高的青年科技人才资助项目之一,“科学探索奖”秉持“面向未来、奖励潜力、鼓励探索”的宗旨,持续探索社会资金长期稳定支持基础科研的创新模式。
“科学探索奖”运行5年,始终秉承人才遴选“科学家说了算”的原则,在顶层设计、奖项评审、日常运营等方面持续优化,信誉和声望快速累积。
正因如此,“科学探索奖”得到科学界、教育界等多方的热忱参与和支持。
5年来,有超过1300位各国院士,50多所著名高校校长参与“科学探索奖”的提名、推荐、评审。
仅在提名推荐阶段,就有40多位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兹奖等国际大奖得主参与其中。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