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2022年10月26日星期三农历十月初二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文学评论铁路知名评论家盛夏先生底层书写与悲悯情怀一一李科烈现象再解读盛夏是时侯了!沉淀了20多年,是该对世纪之交当下文坛进行再解读的时候了,认识李科烈先生,是在我

2022年10月26日星期三农历十月初二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文学评论

铁路知名评论家盛夏先生

底层书写与悲悯情怀

一一李科烈现象再解读

盛夏

是时侯了!沉淀了20多年,是该对世纪之交当下文坛<李科烈现象>进行再解读的时候了,认识李科烈先生,是在我们彼此都退休了以后的梵净山笔会。

在我看来,他一直是一个领导人。我在报刊上看到,他1948年出生,比通常说的新中国同龄的人早一年,他在海边出生,海边长大,他5岁时父亲去世,不满16岁开始当学徒,参加铁路工作,从列检学徒开始做起,从班组当钳工,宣传干事,到当车间主仼,到站段领导,一步一步干起,从他出版的各种作品集的各种作者简介中,才知道他曾经任铁路站段的党委书记,从总公司的党委书记,到集团公司的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总经理,其间还在不同时间分别兼任过客运、三茂、羊城、广深、广珠四个公司的总经理。我一直认为,做为一个正局级领导,在我看来是个大官,要日理万机处理企业发展大局与下基层调研及大量日常工作,惜时如金,那有时间写作?当作家?

然而,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李科烈不但是作家,而且是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著有散文小说集《雨飘飘》,游记散文集《海国风光第一山》,散文集《聆听天籁》获得广东省第二届九江龙散文优秀奖,他的长篇小说《山还是山》,荣获第七届广东省鲁迅文艺奖。长篇电视连续剧剧本《啊!山还是山》荣获第17届电视金鹰奖优秀长篇电视剧奖、第三届中国行业电视剧一等奖、第20届飞天提名奖以及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他是广州铁路作家协会主席、广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铁路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担任《中国铁路文艺》主编,长达近十年之久。创作经历收入《中国作家大辞典》,《广东作家传略》等辞书典藉。怎能说,不是作家呢!看来我错了,他不仅是作家,而且还是个大作家!

一、电视剧热播后的再回眸

上世纪90年代。我就阅读了电视剧《啊,山还是山》的电视文学剧本。这个电视剧本,当年全文刊登在当时的《铁风》杂志上。这本杂志用了整整的一期,一次全文刊登完。读完这个剧本,我被大山里养路工区发生的故事深深打动,心灵深处感到很震撼。很感奋。这部电视剧播出以后,好评如潮。它由编剧兼制片人李科烈。以及由著名的导演,曾经执导过拍摄《红楼梦》和《三国演义》的著名导演王扶林任总导演。电视剧开播后,我锁定频道,全程追剧。并对照剧本原作,用心体味着山沟沟里熬出的喜悦,感同身受这部电视剧拍摄历程的不易与艰难!而今,二十六年前观剧的情景与剧情仿佛就在眼前。月黑风高夜,山丫因反抗丈夫把她抵赌债而跳崖,亡命途中经历了一次次生死的劫难,终于在绝望中来到了深山里的一个养路工区。

女人的出现,把野性的男人搅得波澜跌宕,不知不觉中。山丫爱上了妻子喝农药身亡的养路工大胡子。大胡却想把这种爱让给带着残疾女儿顽强撑起一片天的猫仔。两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情感纠葛,一次次地使我感叹!使我震撼!!而山丫的丈夫。也追踪到了工区。大山里的故事。令我震撼,令我落泪,令我感奋。高佬攥着的红背心,像旗帜一样插在泥石流上的手臂,老韩头抱着睡觉的小木盒,疯女人的迷魂瑶,长发披肩却穿僧衣冷漠脱俗的慧子姑娘,凶残而又可爱的豺狗和它的传说,灵性的松鼠青春,他们都在呼唤着人性的回归,让我感悟到了什么是大自然,大人性,大人生!

电视剧《啊,山还是山》在中央电视台,广东有线电视台,东方卫视等省市台播出以后,《人民日报》,《文艺报》《工人日报》等数十家报刊,好评如潮,连篇累牍。其中《南方日报》,《羊城晩报》,《广州日报》等数十家报刊,通栏标题,整版介绍,铺天盖地,盛况空前。其中,《人民日报》以《不能丢失的真情!》为题,《南方日报》以《演平凡百姓戏抒人间真挚情》为通栏标题,整版介绍。分别刊登了专家评论与观众的观感。《羊城晚报》撰文《批评家为何流泪?》,中山大学黄伟宗教授等三十多位专家,学者,文艺批评家对该剧给予了充分肯定与高度评价,一致认为,作为我国第一部反映铁路工人底层现实生活的长篇电视剧,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在由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南方日报社联合召开的《电视剧<啊!山还是山>看片会,》上,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李本均等领导与专家对该剧给予了高度评价,暨南大学李运抟认为,这是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个勾人魂魄而又发人深省的艺术作品,该剧人物塑造写出了大山的灵魂。广东省作协副主席蔡运桂说,该剧最打动人的就在于一个情字,故事有着与主线并存的若干副线的交织,有着与山丫同在的众多人物性格展示和命运的铺排,就像一个个生命和谐的组结起来一样。广东省文艺批评家会副主席金岱教授说,作品所感动人的,主要是情义,这是对情义日渐淡漠的一种批判!

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李钟声说该剧是电视剧森林中一棵让人流泪的大树!这个故事被编剧李科烈有条不紊、起伏有致,而又不露编排痕迹的一气呵成了17集长篇电视连续剧。剧中一个被唤作叫山丫的农村妇女,不甘于被赌徒的丈夫当赌注抵押给人的屈辱命运,拼死一样逃离出去,收留她疲惫不堪的身和伤痕累累的心,是一个叫雷公坳,既与喧哗的外界隔绝,又无法完全隔绝了的铁路养路工区。主人公在经历了一系列单调而丰富、平凡而震撼、闭塞而广袤的特殊的生活程序之后,山丫终于找回了自我,找回了一生追求和渴求、渴望的人间真情、亲情和爱情。中山大学金钦俊教授说,该剧对底层难辛的描写,体现他们在苦难中的崇高,赞扬了生命的雄壮之美。

当这个剧本转到著名导演王扶林手上,王扶林就成了这个剧的总导演。王扶林掩饰不住对剧本的真正喜爱,他说,这确实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好本子,没有说教的语言,也全是真实的心灵戏,我是冲剧本而来的。

这部长篇电视连续剧剧本《啊!山还是山》荣获中国第17届电视金鹰奖优秀长篇电视剧奖,荣获第三届中国行业电视剧一等奖,荣获第20届飞天奖提名奖。1999年9月荣获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

二、“李科烈现象”的再解读

客观地说,彻底改变我对<李科烈现象>认识的根本的一点是,1998年3月20日,《人民日报》在文化版第16版专门刊载了人民日报记者毛燕采写李科烈的专题专访以及《南方日报》以整版篇幅通栏标题刊载记者方正撰文《为官为文集于一身电视剧小说一再走红解读广东文坛<李科烈现象>》。文章说,业余作家李科烈创造了广东文坛的<李科烈现象>,做官为文这一对亘古矛盾,在他身上得到统一,平民达官,苦行文人,<李科烈现象>雄辨地证明,为官为文皆在于为人!

我手里边有一份收藏了24年的《人民日报》。1998年3月20日,人民日报记者毛燕在写的《士而优则学》的专访中是这样写道,在我们这个深受儒家文化浸染的文明古国,学而优则仕成了中国古代官员的传统观念。如今,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经济发展领先之后,各级领导干部中又出现了一股文学创作的热潮,有人称之为这种现象,为仕而优则学。

1997年岁末,广东文坛爆出新闻,广东作家、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刘斯奋的《白门柳》荣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最近,有广东作家、羊城铁路总公司党委书记李科烈花了五年时间创作的电视剧剧本《山还是山》,已完成了20集的电视剧制作,不久将在全国播出。据了解,在广州、佛山、南海、顺德、中山、珠海等珠江三角洲发达地区,不少的人纷纷下海的同时,却有一批领导干部甘于坐冷板凳,加入寂寞的文学创作行列。中国历来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而今这一现象被称为仕而优则学,已成为岭南文化一道独特的风景。

文章写道,文学创作不管出于理性或是感性,它带给社会的文化启蒙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文学创作不仅是一种历史责任和理想的实现,同时也是一种人格的升华、激情的宣泄。不久前,记者在参加电视剧《山还是山》的研讨会。当编剧羊城铁路总公司党委书记李科烈动情地谈到了深山里的那些基层的养路工人的生活和精神品格时,他无法控制住自己的声音呼喊,我们欠他们的太多了,给予他们以报答,这是他写作的唯一动机。研讨会在场的人们,分明看见李科烈那久久挂在眼角的泪水。文章写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精神文明的追求更加迫切,一种新的人文精神,在我们的周边悄然觉醒。社会仍然需要文学,也需要像李科烈这样的领导干部这种自觉地担负起来的文化的责任。

而今,当下文坛《李科烈现象》表明,一批批领导干部勤奋本职,又执笔为文为艺,掀起了一股股不小的文化新潮。与其说是他们仕而优则学,又为官又为文,不如说他们是对社会、对职责、对自身的理解。有了真正的文化提升,有了真正的精神灌注,《<啊!山还是山>浸注了中国文学艺木的典型感情》(载1998911《上海文化报》作者孔都),这就是生活的崭新气象,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崭新的风景。电视剧《山还是山》编剧李科烈,恰恰是在仕而优则学,又为官又为文这种新潮当中被称之为《李科烈现象》,是当下文坛出现的重要文学现象之一。因此,岭南出现的这一文化新潮,更值得我们肯定和弘扬。必将会产生强烈而深远的影响。

据北京《中国文化报》,《上海文化报》刊载,在北京召开的《电视剧<啊!山还是山>观片研讨会》上,来自中央和地方24家新闻单位和20家影视研究机构40多位领导,专家,学者,教授和记者作了为期两天深度研讨。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局前局长梁光弟对这一全国首部由铁路人自己编剧,铁路人自己制作,反映铁路底层工人的电视连续剧,给予了高度评价,他看了之后,令人感动!令人感悟!令人感动!北京电影学院汪流教授说,这是一部大家公认的艺术佳作,富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艺术气息。

国家电影局《中国电影周报》总编李文斌认为该剧是工业题材的一个突破,更是对工人群体艺术刻划的一个突破。中国电影家协会原书记,中国电影出版社社长张清说,这部片子立意不凡!成功地唤回了人们久违的真情的回归,人性的回归。着笔于铁路,不拘于铁路,令人久久不能忘怀。中国电影家协会评论家罗艺军说,看了作品,我流泪了。作品以最平凡的角色,最平凡的故事,高度的艺术价值深深打动了我们。

三、底层情结与悲悯情怀

2002年,李科烈参加中国作家协会组织的<中国作家代表团>赴俄罗斯考察访问,两国作家座谈时,面对一位修过铁路的俄罗斯作家的提问,李科烈回答说,从我16岁当学徒的时候,就开始写作。写作对于我来说是一种负债感。行业的特性于文学创作不会也不应该是影响作家创作视野和思想深度的局限,因为文学是人学,是作家对人类发展中遇到的困惑以文学的形式表达出来的一种思考,只不过他借自己最熟悉的行业生活做舞台,演绎他对人性所忧、所思、所求的故事而已。行业生活只是作家创作的外衣,决定作品的视野和深度是作家的文学素养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与感悟。

《南方日报》发表李科烈署名文章《那无法拂去的底层情结》,《南方都市报》刊载《老百姓自己的戏》,《上海文化报》刊载《李科烈的激情演绎》,《广东画报》头版头条刊载《厚爱其民王者之道一一党委书记和他创作的电视连续剧》,《南风窗》刊载《书记作家的生命感悟》,《广州日报》在《返璞归真表现美好人性》的通栏标题下,用整版篇幅刊登了李科烈的署名文章《靠真情拉扯大的<啊!山还是山>》也都回答了他为什么会有那份拂之不去的底层情结的这个问题,李科烈说,那些底层的工人,我们欠他们的太多了,我唯有将底层工人的生活写出来,才对得起他们!

综上所述,客观公正地说,李科烈是一位获得鲁迅文艺奖长篇小说《山还是山》的作家,是获得电视飞鹰奖的长篇电视连续剧《啊,山还是山》的编剧,同时是省部级《中国铁路文艺》杂志的主编。他的散文《窗口》荣获中国铁路文学奖,他的一部散文集《聆听天籁》也荣获广东省散文大奖。他是国家一级作家,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五个一工程奖的获得者。细算起来,以上开列的,也恰恰是作家李科烈的五个一。能夠荣获五个一工珵奖,难道不足以证明与集中体现了他的作品底层书写与悲悯情怀吗?!

上一篇: 吕布哪里人简介(吕布哪里人现在什么地方)
下一篇: 事业单位2023年退休待遇(事业单位2023年退休待遇如何)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