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一个表情
◎记忆地标:海滨旅馆/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迎宾馆
孙中山
陈夔龙简介(陈夔龙怎么读)
9月28日晚,当火车站钟楼上的时针指向10点时,孙中山乘坐的德国蒸汽火车终于抵达。当火车喷发出的白色烟雾还在车站上空环绕时,孙中山已在车站管理人员的引导下走出大厅。这时,在不大的站前花园,聚集着2000人的欢迎人群,其中许多是年轻学生。大部分关于这一时刻的记录文字中,欢乐的场面都被渲染成了一个节日,一个关于共和与英雄传奇的盛典。实质上,这个场面的规模和热烈程度显然被夸大了,孙中山跨越锡乐巴设计的火车站物理空间的时间很短暂,甚至,他都没有机会和这里的任何一个普通的本地民众有过哪怕是象征性的接触。
在火车站钟楼下面,孙中山有一个重要的细节被人们忽略了,这就是在看见欢迎人群的同时,他突然抬头仰望了一下天空。
人们发现,孙中山的神态,竟然和袁世凯12年前在济南流露出来的一样。
在火车站钟楼的上空,有两只海鸥在飞翔。但是,孙中山没有看见。
从青岛离去的孙中山,沿着海边进入了城市。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却看不清楚孙先生的表情。实际上,很长时间以来,人们始终不敢肯定先生此行的真实动机。研究者的众说纷纭,似乎也并没有让这个历史性的画面清晰起来。作为一个“革命尚未成功”的共和政治家,孙中山睿智的精神世界,在这里被时间屏蔽了,成了一个迷津。
9月30日,孙中山来到火车站南面的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他参观了这个现代化的大学,并在礼堂向学生做了讲演。孙中山说:中国的政权形式已经历了根本的变革。但年轻的共和国正面临发展的开端,现在该集中全力,使之完全成型。
孙中山表示,德国在世界各国中以其文化和科学领域的成就,以其法律的完美,成为最文明的国家。学生们应以德国作为新中国的楷模。他说,在此停留的两天看到,“中国尽管有数千年的文化,却没有作出可与德国在青岛十几年中所做之事相媲美的业绩,道路、房屋、港口设施、卫生设备,所有这一切都证明了他们的勤奋和努力。学生的目标,应激励自己努力赶上,把这个范例推广到全中国,并且使自己的祖国同样完美”。
1912年的这次青岛之行,是孙中山唯一的一次青岛行程。人们不知道,他在青岛喝下的德国咖啡,是什么味道。
在孙中山来去匆忙的青岛之行的前后,一大批孙中山的敌人也来到了这里。和孙中山不同,这些已经失去权力的前帝国官员,在或者同样乘坐德国火车,或者从天津乘船到达这里之后,选择了更长久的居住方式。在那个混乱的时刻,这里就像是方舟的彼岸,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止流亡者和财富的大量涌入。希望彼岸的陆地标志,就是火车站上面的德国钟楼。火车站的广场花园,则成了庇护所的大门。
中国近代历史上风景最为独特的流亡政治避难所
现在,庇护所的大门敞开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