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历史上有两本书,曾被视为天书。一是《黄帝阴符经》,一是《黄石公素书》。《阴符经》的出名,与苏秦有关,《素书》则与张良有关。苏秦凭一本阴符而建立不世奇功,苏秦是鬼谷子的学生,苏秦所读的太公阴符,并不是唐朝李筌从嵩山虎口岩石壁中得到的《阴符经》,而是可能没有机会再面世的书,本篇不去究竟。
《阴符经》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瑰宝,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被历代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智谋之士所重视。
南华真人是谁(南华真人什么时候封的)
从世俗的角度讲,《阴符经》上篇主要内容是阐述天道与人事的关系。中篇主要内容是论述富国安民的道理。下篇主要内容是论兵法战术的。从历史的角度看,《阴符经》中有养身修心之道,有富国安民之法,有强兵胜战之术,有明哲处世之方。是黄帝总结宇宙自然之道,物质阴阳调和矛盾,守静之法则,奇门遁甲之测算来取得自身调节,富国强民,战争取胜的目的。
它与后来的老子的《道德经》为道学的双璧,《阴符经》和《道德经》成就了我国历史许多纵横家,军事家,谋略家。有鬼谷子和他的学生苏秦、张仪、孙膑等,又有范蠡、张良、诸葛亮、郭子仪等,他们学习《阴符经》取得了事业上的辉煌成就。《阴符经》是值得研究探讨的一部思想哲学文化极品之作。
古今修道第一真经《阴符经》,文字简练,字字天机。囊括易、老、兵等诸家之学,是一本能如实指导神仙凡三者的天书,非深于道者不能作。紫阳真人言:“阴符宝字逾三百,道德灵文止五千;今古上仙无限数,尽从此处达真铨。”
《阴符经》这几百字隐藏着一些不可说的密码,是一部高度精炼的天书,与许多理性精神之撰一样,非易学义理。天符经原件已不可复原,被撰改版本众多,但经络骨骼尚存,依然保持天机。《阴符经》可以全解一切神仙佛之经典,本篇略指出《阴符经》暗藏的几个天机(三),同《阴符经》本身一样,真传一句话,并不需要那么多废话,废话是为方便到更多的人民群众。
现代所学《阴符经》,作者被默认轩辕黄帝,历史也认为有太公、范蠡、鬼谷子、张良、诸葛亮、李淳风、李筌、李治、李鉴、李锐、杨晟等都作过注解。作者是谁,批注者有几,不必究竟,天下一切知识,恒长恒在不增不减,没有任何人创造过任何知识,毫无疑问《阴符经》是见地觉者、九天真仙妙藏红尘的经。世俗之人被格式化,喜欢究竟个黑白,听个音乐也总惦记谁唱的、杂下载,如果说有人创造了声音,那又是谁造了人呢?何不以你在道中,道在你中的境界融入、赞美、合一。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故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复;天人合发,万变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阴:唐代李筌《黄帝阴符经疏》:“阴,暗也;符,合也。天机暗合于行事之机,故曰‘阴符’。”;现代修道者,多把阴理解为看不见的一面神性,也就是所谓一阴一阳谓之道的阴。而内修有所成就者,以内丹之义解阴符之“阴”,称为分阴、寸阴,乃“时”字之义,已近大义。而经之观天之道,执天之行,不离一“心”。心者,阴也;身者,阳也。
佛法六百卷般若,主骨就一个“心”字;儒家以“心”为根本;道家主骨“道”“德”,依道而行,就是有德,而“德”是不离一心的,內得于心曰德,古德为悳,亦是真心为德(不是直心为悳。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寻找和回归“真我”,以合于天地万物,即天人合一)。做到心身合一,差不多得道。
《道德经》云:“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庄子则一言以蔽之:“通于一而万事毕。”。正如《阴符经》指出的路“知之修炼,谓之圣人。”,至此,“阴”的天机略述完。那“符”是什么意思呢?
符:古往今来,不究竟者,解释符为“合”,即契合,大约是说这个阴字,在天成象在地成符之意。其实这个“符”,古今能尽见意者,寥寥无几。只有境界极高的修炼者,才能领略侄儿个“符”字的奥义。
这个符指的是一物:一支箭头状金色体。修炼者千转百回、九九八十一关后,宇宙精气储存在丹田,丹田饱食到极致后,修炼者瞬间进入粉碎虚空之状,感官几乎消失,剩下呼吸如抽送风箱,剩下心跳如敲鼓,血液似黄河奔腾,忽然间天崩地裂,惊见一只毫无厚度的金色箭头从修炼者的前额射出,直插苍穹,疾如电光,箭头起处,水雾弥漫,以一道电光飞遁而去。
这只直入虚空的金色箭头便是修炼者当初投胎而来时的那一点灵光,即本真,是人体的先天之气,太极真人说:“宇宙间男女所赖以生而不死者,惟此一点阳精而已。”阳精就是这只金色箭头,又说:“人人心上有先天,亦道也。”我们常说每个人都有道性,佛性,就是因为人人拥有那只在父母媾精一团时自天而入的金色箭头,这只金色箭头是人体芯片,它包含了我们个体生生世世的信息,包括精神思想。这一点灵光非有智珠慧剑不可得,从此可以直造无上根源。太极真人说:“冬季一阳来复始,霹雳一声震动天。”描述的同样是太极开基的状态。
张三丰先生在其曾经修炼的贵州省镇远市青龙洞修建了一座箭形的三角亭就是为了纪念一点灵光一飞冲天,归根复命的太极状态。太极开基,那只金色的箭头射向苍穹,重现最初投胎时的情景,不久脑内会再次发生一声巨响,修炼者可以看见一只金色的箭头,划破虚空,呼啸而至,如电光子弹直射回修炼者的脑袋,尽管修炼者会在潜意中习惯性地规避,但是没法幸免不被击中,此刻,一点灵光又向你复命来啦!
此状态古称“一阳来复”,一点灵光落入丹田气海,化作一尾悠扬活泼的金鱼状气团,这是金丹形成前的雏形,故仙经曰“神入气成胎”。在随后不久的状态中,修炼者可清晰地看到遥远的虚空中有三只闪光的金色箭头上下排成等腰三角形极速射向其头部,击中瞬间,嘎然顿悟,此乃“三阳开泰”是也。三阳者,乃三丰也,三丰先生之名就取象于此。
这是《阴符经》开篇的一句话,也是此经的总骨。对于那个层面的人,似乎都不用去翻译,很直白的一句话。一般人解释为:观察宇宙自然界的法则,掌握这个自然界法则来行动,也就足够了,生命圆满,没白活了。
然,这句话的“观”“天”“道”“执”“行”“尽”,却是真真凡藏大道,难以言尽,是又一个潜藏的六字大明咒,亦是大神咒、无上咒、无等等咒。比如这个“观”字,我们多次解过,本号《汉字观道》一文里:“观”天机涵藏,妙不可言,凡藏大道,观音,观光,观人类、观生死,观万物,观自在……。观,有两种状态,心观与眼观,心是察、觉,眼是视、识。
观,谛视,这个谛就是真谛、真理、真相的意思,而只有眉心轮开了的人才能实现“谛视”,这就是观道的深层含义。观,觉照,觉照到一切身心现象乃至天地生灵现象的无常、苦、无我本质。观,关也,关,以木横持门户也”,也就是把“门户”关起来了,其真意是天字上面两点寓意为天目开,能出生死门户观察实相。
闭关、出关,不仅是动词,它是描述凡到仙的状态变化,也就是从关里到关外的修证变化。后世基于此演化出了相关词语关卡、关口,现代的海关、关税;也被引申去描述重要的转折点,不易度过的时机:关节、关键节点、难关、年关。成道如是,要过的“关”也非常多。
道教宫庙称“观”,不称“寺”或“庙”,道教外观天体之象,内观无位真人,近而天人合一,身国同治,求道证道,飞升大罗金仙。所以称为“观”。道观之地,即是窥测无上天意之地,道观观道。其实道观就是叫观道,因为古人由右自左的书写方式,应为观道。
观,在一度失传的《黄帝四经》著述里,第一篇就叫“观”,天章开篇有言“以观有恒善之法则”,法则就是道之演化,恒善就是道之性。观,在《周易》中第二十卦,上卦为巽为风,下卦为坤为地,风行大地吹拂万物,这是观的卦象,观此卦象取法于周流八方的风,但都和政权关联了,和道德经一样,早没了古本真章。
那么“天”和“道”二字呢?庄子称关尹、老聃为古之博大真人。真人就是真正觉醒了的、得了道的人,也可以叫佛或菩萨。庄子赞关尹、老聃是真人,他自己也是真人,叫南华真人。
如果人的最高境界是真人,或叫得道,也就是天人合一,那么一定粉碎了有无、阴阳、人我等界限,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也就《齐物论》境界“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道,是一元论。《心经》是“道”的注解、指引、说明。道的别名也叫做“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在《圣经》叫: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尽”字,是指人心性、元神,深微而无所不见,故能观照、体悟真气运行的规律,然后按照这个规律去执行,照之以心,契之以机,就可观其时而合其符,就能掌握静功修炼的主动权。
原文中八个字:“天性,人心;人心,机心”。奥义天机全在这八字,一玹氏换做十个字:人心即天心,人心即易心。天性是本性亦即人性,人性的变化都是由这“机”来决定,“天人合一”即是终极。时者,机也,俗话中我们常说的“时机”。体天用道之机。得机者,万变而愈盛。得机者发展变化中强盛,反之,失机者,万变而愈衰,终而失败灭亡。符照之以心,契之以机,阴符之义尽矣。
阴符经用处不在修炼,阴符经其用催化宇宙之生。阴符经内容根本不需要修炼,因为,唯有已入(悟)门径的人,才能知道阴符讲些什么。阴符经,关键第一悟,见“人以期其圣,我以不期其圣”而恍然大悟。
悟到大道恩旨,悟到万教只是虚妄,悟到自然之道无上无双,悟到大道玄机自出自成,悟到最珍贵的丹法从来没有传出来过,也从来没有断绝过,不需传亦不可断.....,进而得见天生天杀,悟到所谓“观天之道,执天之行”是让你执“什么行”,突悟“阴符”之意。
得悟“XXX”生灭,关键句是体证“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悟透了,就知是何种生灭。之后宙宇生灭乃进入你的视野,得见宙宇究竟如何产生,盘古开天是怎么回事、女娲造物是什么景象.....
《黄帝阴符经》作者说是轩辕黄帝,历史上有太公、范蠡、鬼谷子、张良、诸葛亮、李淳风、李筌、李治、李鉴、李锐、杨晟等都作过注解,《四库全书》中有所收集。《阴符经》应该是一部思想著作,集道家的治国方略,养生之道,兵法战术等。《黄帝阴符经》立义于社会,导向于人生。
《黄帝阴符经》共四百余字,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主要内容是阐述天道与人事的关系。中篇主要内容是论述富国安民的道理。下篇主要内容是论兵法战术的。
历史上对《黄帝阴符经》评论不一。许多注家将其神化。其实《黄帝阴符经》是一部朴素、抽象的思想著作,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其中养生之道对我国的中医理论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关于治国、治兵等谋略在历史上都曾发生过积极作用。我们仔细研究,此书大抵言天地阴阳运行变化,与人事之间有相生相克之辩证关系,蕴含无穷机变,包含比较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这些思想对于我们研究宇宙大自然变化规律,养心修身,谋事策略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现根据自己学习以后的体会,作些浅显解释,旨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心,万化生乎身。天性,人心;人心,机心。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观察宇宙自然界的法则,掌握这个自然界法则来行动,也就足够了。
这里天字古代很难解释清楚,天就是指这个世界,自然界甚至宇宙,是人力不可改变的客观存在。执是掌握的意思,道是自然法则,这个道不是后世说的道教的道,这里是指道家学说法则。中国自古以来,老子写了《道德经》,形成道家学说,后来形成道教。,但汉以后,由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道家学说落败。其实汉以前我国古代思想,道家学说占有重要地位。这一句就是要按照宇宙法则行动,天之道的自然规律如人的性,是静止的。天之行是自然规律的运动,是动态的,如人的命,这一种静、动结合,道家叫性命双修,道家思想就是叫你顺应宇宙自然规律,做到无为而为。包括人的生命运动和宇宙自然运动密不可分的,如果你认识这些道理了,你就算是比较完备了。
?天有五贼,见之者昌。
自然界运动规律有五方面的相互破坏的力量,如果你洞察和领悟宇宙这种关系的规律,以天道为人道的法则,这样的人就能够使它昌盛了。
贼:古代解释意思是残害、伤害的意思,这里是指破坏力量。宇宙自然界有这五种伤害关系,《阴符经》中的五贼解释很多,太公批注,为贼命,贼物,贼时,贼功,贼神。说黃帝得贼命之机,白日上升。殷周得贼神之验,以小灭大。管仲得贼时之信,九合诸侯。范蠡得贼物之急,而霸南越。张良得贼功之恩,而败強楚。
有些注家认为,“五贼”是指”木火土金水”五行,五行相生相克,五行相生有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五行相克有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也有人认为是身体的口、眼、耳、鼻、舌等,身体器官变化与自然变化息息相关,总之说法不一,不管怎样说,说明事物内部存在矛盾规律,如果你掌握这些矛盾规律,顺应这些客观规律办事,你就得到事功,得到万物昌盛。
?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心,万化生乎身。
将天道的五行相生相克的变化规律同自身变化规律一起认识,成竹在胸,你就可以施行与天道之规律,这样宇宙虽大,如在心中;万化虽多,不出一身变化规律之内。
五贼者为五种道术,也就是大自然变化归纳的五种客观规律,如贼命,贼物,贼时,贼功,贼神;说小点是事物的五种变化规律,如“木火土金水”五行;再说小点是人身体中的“口、眼、耳、鼻、舌”等。
古人常常讲“天五星,地五行,色五色,音五音,人五臓”等,这是对立统一的五种变化规律关系,同道家修身按照这五种变化规律关系相结合,使其自身内应适合其外应,以达天、人同一之境界。就象《黄帝内经》里面的养生必须适应一年四季变化的气候规律一样道理,以求心理平衡,生理平衡。
明白了自然规律和身体规律,你不仅保养好了身体,也能够做好事业,当然《阴符经》的道理是能大能小,大到蕴涵治国之策,小到养生之术。所以讲到明白这些道理,掌握这些规律,宇宙虽大好象在你心中,了如指掌,宇宙中万象变化无非在你自己身体变化规律中都可找到。
?天性,人心;人心,机心。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天性,其实是人原来的本性;这天人合一的人的本性,是在天地动静变化规律中无形的变化着,这就叫机心。人性的变化都是由这“机”来决定,如果用天之自然规律的道来端正人性的方向,人们才能克服一些违背自然规律的主观欲望,达到存天理定人性。
人的心是禀承于天地之性的,人性是随着的自然变化规律而变化着的,所以说人性即是天性,人们的心常常自然而然,却又不知所以然,比如人认识到自然规律中往往受到风寒要感冒,受到炎热要中暑,但是没有认识的东西很多,这就叫做“机”。天之所以能够动,地之所以静,这也是“机”在起作用。
这种“机”表现在人身上就是生命长短,身体好坏,人格高低,事业成败等等诸多方面。“立天之道”就是要用天地自然规律来端正人性的方向,既修练自己的人性,又按照自然客观规律成就事业,以天理定人性,真正达到性命双修。
?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
天发了杀机,星宿就要移位可陨落;地发了杀机,江海中的龙蛇就要爬上岸来;人动了杀机,就会弄得天翻地覆。
天发杀机,是指一些反常的自然现象。如气候反常,冬天变暖,久旱久涝,这样连星际都会脱离轨道陨落。地发杀机,就是地震、海啸、山崩,连水中动物都会逃离爬上岸。人发杀机是讲人违背人性,用所有的武器进行相互残杀,就会造成地覆天翻,面目全非的场面。
指人性不能违背自然之规律,达到天时、地利、人和的要求,也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达到和谐,比如现在气候变暖就是人违背自然规律之结果,长此下去就会天地反覆。
?天人合发,万化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天和人共同发生了杀机,这就造成了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大乱必然得到大治,在天下大乱,八方不守的局面时候,肯定会出现一个新的王朝,来奠定了自己万变中的基础。人的天性有灵巧和笨拙之分,但是要扬长避短,善于正确运用伏藏之术。
天发杀机是自然杀机,主要指自然灾害:如天气异常,山崩地裂,大水泛滥,虫灾旱灾。人发杀机是人为杀机,主要指人事祸乱:如坏人当道,好人受气,政治腐败,经济混乱。人的本性是和天性相通的,因此人在心理上保留着与天性相通的灵性。圣人总结出大自然的规律,尽量做到天人合一来安定社会,奠定基业。
每个人的个性,都是有巧有拙的,不可能只有长处,没有短处。所以处事就应该不动声色、深藏不露,使对手难测深浅,就可以发挥长处,藏匿短处了。所以,伏藏便成为致胜的关键。所谓伏藏,就是严守机密,“大智若愚”便是这个道理,唯有善于伏藏,方能用其巧,扬其威。性有巧拙,可以伏藏,就是扬长避短的谋略艺术。
从道家修练角度看就是要养道育德,巧拙之性俱隐伏于身心,然后内观正性,外视邪淫,善则行之,不善则舍之,修身炼性,达到神定气和。天性的自然威力,人应该可以掌握它,人要按照自然规律变化来行动,大到国家安邦定基,小到身体道德修养,做到扬长避短,自然规律无法抗拒时候就要预测,尽量化害为利,减少社会或者自身的伤害,所以道家一直提倡大智若愚,韬光养晦,顺其自然。历史上就象孙膑、苏秦、诸葛亮、郭子仪等运用《阴符经》取得事业的正面效果。
?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
人有九个窍位,这九个窍位常常受到诱惑和干扰,九窍中惟耳、目、口三者为招致精、神、气散失之要窍,如果能够得到动静相宜的修炼,就能抗拒外来邪魔的入侵。
九窍者,耳二、目二、鼻孔二、口一,此为七窍,也叫“阳窍”,还有“阴窍”二(尿道、肛门),合称为“九窍”。九窍之中,惟耳目口三者为招邪之要口,耳朵听到杂乱声音就会精力动摇,眼睛迷于浓艳色彩就会神光松弛,嘴巴不停多说就会内气散失,精、神、气一伤,就会心绪迷乱,九窍不通,邪不可拒。
但是,眼睛总是要看,耳朵就是要听的,口是一定要讲话的,它们不可能绝对静止,只在懂得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人才能静观自然,心归淡泊,更何有邪气之不消灭哉!这是讲人道,人体之自然规律,懂得修心养身的人,才能够做到无为而为,有作为不以为之,无欲理事不被心身所累,万物有忍而心不生厌,无执无着,身归自然,造福人类。
?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金、木、水、火、土五行中火是生于木者,木干枯祸发,生大火,必然会攻克任何东西。奸邪的人生于国家内部,当他们时机成熟有动乱时,整个国家都会崩溃。懂得这五行相生相克的自然变化规律和自身正邪变化规律,不断加强自己的品德修炼,这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圣人了。
五行相生相克中,金本克木,木反因之雕刻而成器;木本克土,土反因之而茂盛繁荣;土本克水,水反因之而不泛滥;水本克火,火反因之而不曼延;火本克金,金反因之而生光明;克中有生,生中有克。同样人的五行是五心、肝、脾、肺、肾,又称五脏,也和自然规律五行差不多,只有生克适宜,五行相安。肝为木,心为火,肾为水,脾为土,肺为金,又有木对肝对目火对心对舌土对脾对口金对肺对鼻水对肾对耳。
总之,自然的五行变化同身体的变化是密切联系的,其实中国的中医理论也是有此而来。如肝为木,心为火。木火炽燃必由水降,肾水降心火,心火温肾水,达到身体平衡,身体不平衡,往往忧之伤脾、气之伤肝,火之伤心,怒之伤肾,大喜大怒伤志。不平衡产生杂念,杂念为奸,奸起妒忌,动乱必生,这样的人当道,国家就不安定。所以《阴符经》讲到人应该合乎自然五行规律,要修炼,精通动静与伏藏之术。研究事物内部发展的必然规律,以智慧来防微杜渐,以法制严加限制。这样的统治者,才是真正“天人合一”的的圣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