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放妻书原文(放妻书原文及译文)

放妻书原文(放妻书原文及译文)

放妻书原文(放妻书原文及译文)来源:宝坻法院放妻书原文(放妻书原文及译文)转自:天津高法特别提示:凡本号注明“来源”或“转自”的作品均转载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所分享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本号观点今天小编通过热播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带您了解一下古代的婚姻制度01古代婚姻制度三原则剧情中盛紘

来源:宝坻法院

放妻书原文(放妻书原文及译文)

放妻书原文(放妻书原文及译文)

转自:天津高法

特别提示:凡本号注明“来源”或“转自”的作品均转载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所分享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本号观点

今天小编通过热播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带您了解一下古代的婚姻制度

01

古代婚姻制度三原则

剧情中

盛紘对大娘子说:“你是我三媒六聘、中开大门迎娶的正房娘子”。明兰的母亲(盛紘的侍妾)死后,大娘子说:“她一个典卖来的侍妾,有什么后事不后事的?”

另外

剧中几个家族中

儿女的婚姻大事

都是经过父母做主

才能最终确定下来

由此就可以看出古代婚姻制度的两大原则:

一是一夫一妻制,即男人的法定妻子只能有一个。西周即确立了一夫一妻制婚姻原则,一直沿用至明清时期,但对贵族而言,则盛行一夫一妻制形式下的一妻多妾制。《礼记·内则》:“聘则为妻,奔则为妾。”妻要经过正式而烦琐的六礼程序聘娶;妾无须正式的程序,可以是陪嫁、随嫁或是买来的女奴。

二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也是西周确立的缔结婚姻的基本原则之一。《诗》云:“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娶妻如之何,非媒不得。”在宗法制下,子女的婚姻大事须由父母主持,并通过媒人撮合,否则,婚姻便是不循礼法。

三是“同姓不婚”原则,实行该原则主要基于两点,首先,长期的经验证明,“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同姓男女为婚会影响整个民族的发展;其次,禁止同姓为婚,多与异姓通婚,是为了“附远厚别”,即通过联姻加强与异姓贵族的联系,进一步巩固天下与宗法制度。

02

古代结婚程序

剧情中

盛紘与袁家谈定了婚事,要把嫡长女盛华兰嫁给袁家嫡次子袁文绍,盛家大娘子忙着操办女儿华兰结婚前的纳征事宜。

封建社会的婚姻程序,虽几经变迁,但基本上没有脱离“六礼”的范围,这一娶亲程式最早见于《礼记·昏义》,是汉民族特有的一种风俗习惯和民族特色传统文化,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

纳采就是今天的提亲,当男方属意女方时,男方会请媒人带着礼物向女家求婚;问名是指男方请媒人去女方家里,问问女方的姓名、八字,看二人八字合不合;纳吉就是在问名后得到了吉兆,男方会遣媒婆致赠薄礼到女家,告知女家议婚可以继续进行;纳征即正式送聘礼;请期是男方家里请人择定结婚日期后,即派人告知女家,征求女方的意见;亲迎就是新郎乘礼车赴女家迎接新娘。

03

古代离婚制度

剧情中

盛明兰跟着祖母在老家,目睹了堂姐盛淑兰在婆家受到的种种委屈,实在看不下去,则称淑兰的丈夫孙志高这样的人若无杀身之祸,灭顶之灾,定不会改过,淑兰一步走错,已入穷巷,应该及时调头,盛家大老太太也表示淑兰姐姐和孙志高只有和离,不可被休。

由此,可以看出古代两种离婚制度。

一是和离,这类似于现代的离婚制度,始见于唐代《唐律?户婚》,唐律解释“和离”为“夫妻不相安谐,谓彼此情不相得,两愿离者”。和离需由丈夫签“放妻书”。后代循唐例,宋代的法律也承认和离制度。

二是休妻,休妻是要符合七出和三不去的条件。“七出者:无子,一也;淫佚,二也;不事舅姑,三也;口舌,四也;盗窃,五也;妒忌,六也;恶疾,七也”。无子,即生不出孩子;淫佚,即妻子与丈夫之外的男性发生性关系;不事舅姑,即妻子对于丈夫的父母不孝顺、不侍奉;口舌,即妻子太多话,喜欢嚼口舌、说是非;盗窃,即妻子偷东西;妒忌,即要求妻子能容得下妾室,不能悍妒;恶疾,即妻子得了重大疾病。

另外,“妇有三不去:有所娶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也就是说,如果妻子无娘家可归,或曾为公婆守孝三年,或在过上富贵生活前曾陪伴丈夫度过贫贱时刻,在这三种情况下,即使是妻子有七出之情形,丈夫也不能休妻。

此外,古代还有第三种离婚制度,即义绝制度,这是中国古代的强制离婚制度。具体而言,是指夫妻之间出现了法定的伤害行为而导致的恩断义绝,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官府就要强制双方离婚,否则会对其处以刑罚。义绝观念从汉代出现,唐代正式进入法典,清末正式废除。

上一篇: 鱼翅多少钱一斤(鲨鱼鱼翅多少钱一斤)
下一篇: 飞渡泸定桥(飞渡泸定桥的故事)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