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市自3月开始启动的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评选工作,经各项目保护单位申报、各县区文化主管部门初审推荐、市级专家委员会评审、公示等程序,确定了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72名并予公布。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掌握并承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技艺,各有关部门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鼓励和支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开展授徒传艺或教育培训活动,督促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履行非遗法职责,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切实做好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为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吴文彩紫砂壶个人简历(吴文彩紫砂壶价格)
柳州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序号
姓名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
1
伍小英
柳州山歌
群艺馆
2
符秋菊
柳州山歌
群艺馆
3
吴亮清
珠郎娘美
三江侗族自治县
4
戴剑杰
融水苗族芦笙音乐
融水苗族自治县
5
邓爱民
寨沙过街溜
鹿寨县
6
谭慧
高沙锣鼓
柳南区
7
吴立忠
侗族大歌
三江侗族自治县
8
石彦辉
侗族大歌
三江侗族自治县
9
吴甫勇成
侗族琵琶歌
三江侗族自治县
10
杨群能
侗族琵琶歌
三江侗族自治县
11
杨国清
侗族器乐
三江侗族自治县
12
吴培苏
侗族笛子歌
三江侗族自治县
13
伍刚林
侗族河歌
三江侗族自治县
14
龙梅香
草苗明歌
三江侗族自治县
15
梁婷
苗族芦笙舞
融水苗族自治县
16
林凤娥
客家花灯舞
柳江区
17
覃克扬
壮族师公舞
柳江区
18
粟保雄
侗族芦笙踩堂舞
三江侗族自治县
19
闵武
柳州桂剧
艺术剧院
20
叶健聪
柳州彩调
艺术剧院
21
吴金田
侗戏
三江侗族自治县
22
李唐春
侗戏
三江侗族自治县
23
容建军
长安文场
融安县
24
唐界莲
长安文场
融安县
25
莫远乐
鹿寨江口盘龙狮
鹿寨县
26
江日增
柳州奇石欣赏艺术
鱼峰区
27
吴凡宇
三江农民画
三江侗族自治县
28
彭永培
三江农民画
三江侗族自治县
29
兰新美
瑶族传统服饰制作技艺
融水苗族自治县
30
贾会连
苗族织锦技艺
融水苗族自治县
31
贾好
苗族服饰制作技艺
融水苗族自治县
32
何翠兰
苗族刺绣
融水苗族自治县
33
李艳芳
苗族刺绣
融水苗族自治县
34
姚福萍
苗族银饰锻造技艺
融水苗族自治县
35
陈志现
苗族银饰锻造技艺
融水苗族自治县
36
何冠东
苗族芦笙柱制作技艺
融水苗族自治县
37
贾文保
苗族芦笙制作技艺
融水苗族自治县
38
杨代文
苗族芦笙制作技艺
融水苗族自治县
39
杨妙清
客家娘酒酿造技艺
柳江区
40
蒋太华
柳城龙窑柴烧陶器制作技艺
柳城县
41
许东州
柳城太平牛腊巴制作技艺
柳城县
42
陈子文
中渡干切粉传统制作技艺
鹿寨县
43
郑翠玉
洛满水油堆制作技艺
柳南区
44
崔献军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
三江侗族自治县
45
杨光胜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
三江侗族自治县
46
杨孝军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
三江侗族自治县
47
赖秀荣
三江侗族酸食制作技艺
三江侗族自治县
48
覃凤青
侗族刺绣
三江侗族自治县
49
罗素香
侗族刺绣
三江侗族自治县
50
韦丽姣
侗族刺绣
三江侗族自治县
51
吴共能
侗族银饰锻造技艺
三江侗族自治县
52
石均菊
侗族服饰制作技艺
三江侗族自治县
53
吴双林
侗族服饰制作技艺
三江侗族自治县
54
杨能勋
三江虫茶制作技艺
三江侗族自治县
55
石玉良
侗族织锦
三江侗族自治县
56
王东梅
侗族织锦
三江侗族自治县
57
覃时青
竹器编织制作技艺
三江侗族自治县
58
李前祝
侗族建筑模型制作技艺
三江侗族自治县
59
吴雄娟
侗族医药
三江侗族自治县
60
伍志刚
侗族医药
三江侗族自治县
61
韦忠海
苗族拉鼓习俗
融水苗族自治县
62
韦继明
苗族拉鼓习俗
融水苗族自治县
63
释广参
柳州龙王出游
城中区
64
黄维强
鹿寨壮族打龙
鹿寨县
65
罗有保
瑶族度戒
鹿寨县
66
杨玉仁
侗族多耶
三江侗族自治县
67
吴仁杰
侗族多耶
三江侗族自治县
68
陈艳华
侗族打油茶
三江侗族自治县
69
杨练术
侗族百家宴
三江侗族自治县
70
汤鼎和
侗族花炮节
三江侗族自治县
71
梁秀明
渔民鸿朝会
三江侗族自治县
72
姚秀花
糯食文化
三江侗族自治县
侗族多耶
多耶,是中国侗族打招呼的一种方式,寓意:祝福、好运、平安、健康、长寿。多耶舞,是侗族传统民间歌舞形式之一。
侗族打油茶
侗族打油茶,是侗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习俗,一天之中,不分早晚,随时都可以制作.油茶待客一更是侗族的重要礼俗。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地方传统建筑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始于魏唐的干栏式建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木建筑有民居(木楼)、鼓楼、风雨桥、寨门、井亭、凉亭等,种类繁多,以风雨桥、鼓楼为代表,至今仍然保持了古代干栏式建筑的一些基本特征。
2006年5月20日,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侗族木制品制作技艺
传说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
侗族刺绣
侗族刺绣是农耕文化的产物,主要集中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同乐乡一带。侗族刺绣历经代代积淀、传承,形成“凡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文化特征。
侗族刺绣以反复绣缀为特色,绣面平整,针法丰富,线迹精细,色彩鲜明。侗族刺绣的艺术品繁多,头巾图案、婴儿背带、妇女胸兜、布花鞋、鞋垫、烟袋、挎包刺绣等内容相当广泛。
侗族服饰制作技艺
侗族又有南侗和北侗之分,南部侗族服饰十分精美,妇女善织绣,侗锦、侗布、挑花、刺绣等手工艺极富特色。女子穿无领大襟衣,衣襟和袖口镶有精细的马尾绣片,图案以龙凤为主,间以水云纹、花草纹。下着短式百褶裙,脚登翘头花鞋。发髻上饰环簪、银钗或戴盘龙舞凤的银冠,佩挂多层银项圈和耳坠、手镯、腰坠等银饰。三江侗族女子穿长衫短裙,其长衫为大领对襟式,领襟、袖口有精美刺绣,对襟不系扣,中间敞开,露出绣花围兜,下着青布百褶裙和绣花裹腿、花鞋,头上挽大髻,插饰鲜花、木梳、银钗等。妇女春节穿青色无领衣,围黑色裙,内衬镶花边衣裙,腰前扎一幅天蓝色围兜,身后垂青、白色飘带,配以红丝带。男子服饰为青布包头、立领对襟衣、系腰带,外罩无纽扣短坎肩,下着长裤,裹绑腿,穿草鞋或赤脚,衣襟等处有绣饰。都充分展示出侗族女子的聪慧和高超技艺。
2014年11月11日,侗族服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侗族医药
侗族医药,属于中国少数民族医学的领域,具有民族特点,有很高的医学价值。
侗族医药,由于没有本民族文字,其历史、文化、医药都靠口传心授,或以长歌形成代代相传,有关医药的文字记载甚少。
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流行于贵州省黔东南地区的黎平县、从江县、榕江县等侗族聚居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传统音乐,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侗族琵琶歌
侗族琵琶歌,流行于贵州、广西、湖南的侗族居住地区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侗族无本民族的文字,琵琶歌以口耳相传的形式传承下来,侗族琵琶歌是侗族人民生产劳动中创造出的艺术瑰宝,在农村老人们把弹唱侗族琵琶歌当做教育后代的法宝。
侗族农民画
三江侗族农民画简称侗画,它起源于唐代的“侗彩绘”,过去侗乡农民在农闲时折木为笔,用锅墨、蓝靛等做颜料,把侗家原汁原味的楼桥元素、生产劳动和风土人情等画在墙壁、纸张、侗布及竹制品上,故而得名。
三江侗画于2012年列入广西区级非遗保护名录,现已成为侗乡农民居家创业增收的新兴文化产业。
侗族乐器
侗族人民的文化艺术传统源远流长,丰富多彩。飞阁重箔的鼓楼,游廊式的凤雨桥,色彩鲜艳的侗锦、侗帕和优美动听的侗戏、歌舞,多声和谐的侗族大歌,古老悠扬的琵琶歌,都代表了侗族绚丽多姿的文化艺术特色。侗族的乐器,更是侗族艺术的代表。
1、格以琴 因形似牛腿,又名牛腿琴,是侗族古老的弓弦乐器,音色、演奏方式与小提琴相近,主要用来为情歌伴奏。 2、琵琶 形状与三弦相似,用牛角拨片演奏,主要为说唱长篇叙事歌伴奏,有大、中、小三种类型。 3、侗笛 用竹管做成,形似洞箫,音色清秀、悠扬,主要用来伴奏情歌。 4、芦笙 侗族芦笙以竹为管,以木为筒,与苗族芦笙在音域、形状、吹奏方法上都不大相同,主要用于隆重场合下的礼仪性乐舞。
侗族酸食制作技艺
酸食,侗族民间饮食风俗,流行于湖南、贵州、广西的侗族地区。
侗族人人爱吃酸食,天天不离,家家腌制,故有“家不离酸”的俗语。贵客临门、双亲去世、办酒筵、祭祖等隆重场合,要以酸鱼待客。待客无酸食,主人会感到不光彩。平时也多用酸汤煮菜,侗族爱吃黏软多脂肪的糯米饭,吃酸食有助于消化。
侗族百家宴
“百家宴”是侗族待客的最高礼仪。每逢村寨互访或有特别尊贵的客人来访时,全村各户自备酒菜饭,一起到鼓楼坪“一”字型摆开长桌,客人可从第一桌吃到最后一桌,你来我往、觥筹交错、热闹非凡。据说在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吃百家饭、联百家心、驱百种邪、成百样事”。
“百家宴”是侗族热情好客、团结友爱、和谐大同的文化象征,在三江侗族地区已流传了数百年,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演变为现今每逢重大节庆或重要宾客来访时必备的款待仪式。
侗戏、侗族乐器
侗戏,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贵州省黎平县和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侗戏大约产生于清代嘉庆至道光年间,由黎平县腊洞村侗族歌师吴文彩始创。侗戏全部用侗语对白演唱,语言生动,比喻形象,与音乐紧紧吻合,朗朗上口,清晰明快,为群众所喜闻乐见。侗戏由于植根于侗乡,具有浓郁的侗族特色,而且声情并茂,歌舞结合,很能引起侗族观众的共鸣。
(廉政知识侗戏《解毒药》)
(侗戏乐队)
侗族银饰锻造技艺
银饰是侗族盛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侗族民族文化的进步和发展,银饰加工艺术是侗族村民祖辈相传的民族工艺技术。
侗族银饰的加工,要经过吹烧、锻打、镶嵌、擦洗和抛光等五道工序,根据需要,银匠先把熔炼过的白银制成薄片、银条或银丝,利用压、刻、镂等工艺,制出精美纹样,然后再焊接或编织成型。
编辑/吴茂田校对/龚普康监制/梁克川
投稿邮箱:cyq999666@163.comsjxw8891@126.com
联系电话:8612982(三江融媒体中心)
8611950(风情三江)
声明:以上内容,未经作者允许,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