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实在是走投无路,只能往高山和山丘上跑。
还有不少人灵机一动,干脆在大树上筑起了树屋。也不管什么蚊叮虫咬了,先把命保住再说。
尧被这场洪水搞的焦头烂额,一时之间也乱了阵脚。只好在集团会议上与手下各位酋长协商。
于尧的投资札记(于尧辰)
“这次的洪水来势凶猛,百姓们危在旦夕。洪水眼看就要淹没山顶了,这可如何是好?”
酋长们低头互相递了个眼色,摸着下巴上的胡子说;“不如……就让鲧去吧!”
尧闻言,眉头皱成了川字。鲧这个人他当然知道,据说是黄帝族的后裔,号若阳。正担任夏部落酋长。
(鲧后来治水有功,领了块封地“崇”,为崇伯。更是受赐了姒姓。当然这是后话。)
可鲧这个人虽然能力十分出色,但是性格缺陷太严重。恃才傲物,还不大听话。
连简单的人际关系都搞不好,很不受人待见,治水这个重任他能完成么?
尧将自己心里的疑虑说给手下众酋长听。可酋长们却一改平日里互相排挤的姿态,一致推举鲧去治理洪水。
还言之凿凿地说道;“我们考虑再三,鲧是我们这群人里业务能力超强,超出色的了,除了他别人恐怕都不能胜任,不如就让他试试?”
尧心里虽然有些不愿,可一听众人的说辞,也觉得有几分道理,只好强打精神,扬手说道;“试试就试试!”
可这么大的洪水,鲧冥思苦想也没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头发倒是掉了不少。
这时候偶像的力量就凸显出来了,鲧的偶像是谁?共工!
鲧灵机一动,继续沿用共工治水“隳高堙庳(huigaoyinbi)”的方法。
说白了就是将高的地方铲平,将低洼的地方填高。用土铸成坝将水堵住。
按理说,做事之前总结前人经验,知己知彼肯定能百战百胜,这想法是没毛病的。
可鲧总结出来的经验却是共工当年筑的堤坝太矮,才没挡住洪水。
而他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两米不行,那我就筑三米!三米还不行?那就五米。就是这么硬核!就是要来个硬碰硬!(错误经验,害死人呐!)
想到这里,鲧对于如何治理这场洪水,拥有了极大信心。四处找人手,到处拉赞助。
带着手下一帮小弟,逢山平山,遇洼填土。筑了很多大小不一的堤坝。
鲧看着眼前的堤坝,顿感豪情万丈,颇有一种指点江山的雄心壮志。
这些堤坝也是后来城郭的雏形,可以说鲧是中国历史上首个城郭缔造者。
鲧的无意之举,却为整个华夏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俗话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洪水咆哮而至,瞬间击碎了他的雄心壮志。堵住了东边,西面溃堤。围住了北面,南面泛滥。
蒙头干了9年。到后来水越堵越高,冲毁了大部分堤坝。人力、物力耗费无数。
治水的这9年里,尧已经不复壮年,将CEO的位置让给了舜。
舜掌权以后,以鲧业绩考核不达标,浪费大量资源为由,当场拍桌子把鲧辞退了,五险一金都没结算,直接流放到了羽山。
也有传说,鲧偷了天帝的宝物“息壤”,利用它能自己能生长、膨胀的特性来治理洪水。天帝知道以后大为震怒,就派祝融把鲧杀死在羽郊。
鲧死了三年肉身却不腐烂,整个人像睡着了一样。围观的吃瓜群众难免心生好奇。
某天,终于有了首个敢吃螃蟹的人。口衔利刃,匍匐向前。一刀剖开了鲧的肚子。
只听“砰”的一声,一团烟雾散开,从鲧的肚子里跳出来一个婴孩儿!
只见这婴孩儿,扎俩个冲天鬏,光着俩小脚丫,踩着俩风火轮……咳咳,扯远了。
书归正传。这婴孩儿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大禹!也可以说是首例剖腹产成功的代表。
却见这时,鲧的尸身化成一头黄熊,又有说黄龙,消失在羽渊之中。
鲧自身性格有缺陷,又总结了前人错误的经验,再加上错误的方法,导致治水失败,落下了个悲惨结局。
禹作为鲧唯一的后代,似乎一生下来,就跟水结下了不解之缘。
滔天的洪水还在肆虐,禹又会采取什么办法来治理洪水呢?
看完鲧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历史有知识##今日历史趣事分享##头条历史#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