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吴之战,算是彻底终结了,春秋时的战法。从那以后,打仗的唯一目的和标准就是赢。吴越争霸说白了是晋楚争霸这个春秋中后期天下大格局的延续,晋国联吴制楚,楚国联越制吴也不能算是代理人战争。吴国是乘丧伐吊,首先破坏了当时的国际规矩偷袭了楚国,楚国措手不及下被吴国一路攻破了都城。这吴国就跟日本人一样,虽然不要脸,但这一招乘丧伐吊加上不宣而战地偷袭着实是把楚国打蒙了。
晋国得到消息以后有跟吴国联合的想法,但是内部六卿纷争已经是处于解体的边缘了,所以并没有实质上的对吴国的支援。其实本质上就是吴国为了扩张发动对楚的战争,然后楚国反应过来以后扶持越国报复吴国。楚国自己作死的面大,前面送了一个巫臣去吴国,后面送了一个伍子胥去吴国。这俩都是有家仇的主,最后鞭尸三百。
战春秋手游(战春秋手游官网)
其实,历史上许多事情,传着传着就变味了。知识越多,越觉得自己浅薄。以前老被简单的成语带歪了节奏,殊不知历史人员自有各自的无奈。作为后人,不明真相,妄加评论已是不该。自以为是,肆意嘲笑,更是贻笑大方之家。知识越多,越觉得自己浅薄。以前老被简单的成语带歪了节奏,殊不知历史人员自有各自的无奈。作为后人,不明真相,妄加评论已是不该。自以为是,肆意嘲笑,更是贻笑大方之家。因为第一印象往往是历史上那些牛人总结好了流传下来的,只是问问特别的精炼,往往只有一句话甚至一个成语,因此显得特别武断。
然后,吴越说穿了都是在楚国旁边的小国,结合楚国人伍子胥,吴越争霸几乎就是楚国全程主导。吴灭楚,挖坟抛尸也是楚主导吗?不是主观主导,就是这两家作为大国旁边的政权,在即便涉及国运的大事上,也不可避免的有楚国人的痕迹,就像越南之于我兔,吴国是晋国一手扶植起来的,晋派遣申公巫臣教授吴国军阵战法,吴国才慢慢强大起来。
同理,楚国世代与秦国联姻,也是为了对付晋国,可惜秦国几次被晋国打崩,而吴国五战入郢,差点灭了楚国。晋国不是三分,战国不会是那个样子,应该是天下攻晋。晋不三分那就是变成知氏一家,以知伯的为人,肯定是战国第一个亡国的。可怜的是巫臣也是楚国人,为了春秋第一妖女,家人都被楚国令尹杀了,也是报家仇才去的吴国。范蠡、文种应该都是楚国间谍。对勾践来说,和吴和解是最有利的,灭吴会导致吴国民众对越极度的仇恨,无法利用该地民力。
最后,过度的战斗,还会导致越国本身的国力下降。只有对楚国来说,以那种方式灭吴才是最有利的。范蠡、勾践,都不想揭穿这个事(那会显得范蠡是个小人,勾践很蠢)范蠡找了个借口离开,勾践也就认了;文种还想继续控制越国,就被逼死了。吴越谁灭谁都不会引起对方民众的仇恨,当时吴国想北上争霸的时候伍子胥就说的应该先吞并越国,因为两家同文同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