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节气的时间一般在公历8月23日前后,“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炎热即将过去,暑气逐渐消退。
气候特点和人体反应特点
处暑养生(处暑养生食谱)
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意为农作物开始成熟。至处暑节气,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气温逐日下降,已不再暑热难耐,昼夜温差加大,降水减少,气候变得干燥。
肺主皮毛,司卫外。秋燥渐起,肺气受扰,人体呼吸道抵抗力下降,感冒、支气管炎、哮喘、鼻炎的发病会增多;秋应于肺,肺气不足者此时易产生悲秋情绪;气候干燥,又易导致肺燥,出现口干舌燥、鼻干、毛发及皮肤干燥、便秘等症状。
养生原则和方法
根据处暑节气自然界气候特点,此时养生应益肺气滋肾阴,养肝血润肠燥。
1起居、饮食养生
秋高气爽宜“早卧早起,与鸡俱兴”,顺应由“生发”向“收藏”的转变。早睡增加睡眠弥补夏季睡眠的不足以利收藏,早起使肺气舒展防止收敛太过。服饰方面,不急于添加衣物,过早加衣不利于收敛阳气,但昼夜温差加大,夜间外出又不宜穿衣过于单薄,可适当加衣保护阳气。
处暑节气由热转凉,外界阴气增强,阳气减弱,人体阳气也随之内收,易出现“秋乏”。运动可有效驱除“秋乏”,宜选择散步、太极拳、慢速爬山等轻松柔缓的项目,运动量与夏季相比可适当增大,运动时间可加长,但强度不宜过大,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
饮食应少辛多酸,谨慎进补。肺金当令,少吃葱、辣椒等辛味食物,适当多吃生津润燥食物滋阴润肺,如白梨、芝麻、枸杞子、百合、糯米、蜂蜜等柔润食物。《遵生八笺》中提出:“秋气燥,易食麻以润其燥。”秋季食用芝麻可以养肺润燥。
2脏腑、情志养生
古诗有“春伤秋悲皆自惹,花开花落岂由人”,秋气通于肺,自然界由繁茂荣华渐现凋零之象,易勾起人的悲伤情绪。
此时要注意收敛神志,心境平和,情绪安宁,切忌情绪大起大落,过于激动或悲哀。平时可通过听音乐、练习书法、钓鱼等雅趣以怡情悦志。
3中药、经络养生
此季节宜用滋阴润燥药物,如沙参、麦冬、生地黄、玄参、黑芝麻等,养阴润肺汤、麦冬汤、增液汤等方亦可酌情使用。西洋参补气而不燥热,适合秋季补气养阴抗“秋乏”。
可揉按迎香穴、合谷穴,有散风热、宣肺气、通鼻窍的作用,预防外邪侵袭。
处暑营养餐
三鲜丝瓜
原料:鲜嫩丝瓜250克,西红柿100克,嫩毛豆米50克,精制植物油、葱花、姜末、精盐、味精、湿淀粉、香油各适量。
做法:将丝瓜去外皮,洗净,切成3厘米的长条。西红柿用清水反复洗净后连皮切成薄片。嫩毛豆米用清水洗净后盛入碗中备用。炒锅置火上,放植物油,油至六成熟时,放入丝瓜,翻炒片刻,加清汤适量,放入毛豆米、西红柿片,加葱花、姜末,大火烧沸,焖10分钟,加精盐、味精炒匀,用湿淀粉勾芡,淋入香油即成。
功效:清心除烦、凉血解毒、止渴。
木耳炒猪肚
原料:黑木耳25克,猪肚250克,青蒜50克,精制植物油、酱油、精盐、白糖、陈醋、姜末、味精、湿淀粉各适量。
做法:将木耳切成小片,猪肚切成薄片。姜末放入热油锅中,炸香后投入木耳、猪肚片和青蒜翻炒后,烹入料酒,加白糖、精盐、酱油和适量清水,煮沸后,用湿淀粉勾芡,打散入味精即可。
功效:健脾和胃、补虚益气。适用于吸收不良综合征、慢性胃炎、胃下垂。
冰糖莲子《仿膳菜谱》
原料:莲子250克,冰糖适量。
做法:取干莲子,凉水浸泡,去除内心,倒入锅内,小火炖煮,至莲子熟软时,加入冰糖调味,即成。可当甜点食。
功效:益智安神。适用于用脑过度,健忘,失眠者调养之用。
内容来源:人卫中医微信公众号
整理编辑:中西医结合护理杂志社
通讯员:孙磊王晶晶秦沙沙董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