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散文:月亮山苗族的“鼓藏”习俗
文:吴正豪
月亮山,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榕江、从江以及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荔波、三都四县交界处。这里山高谷深,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绵延数百余里。因山之高,人们形容:“站在山顶,伸手就可以摘下月亮。”而得名。
苗族的习俗(苗族的民族文化以及风俗)
据传,居住在月亮山麓的苗族后人,是他们的先辈于明代时期由广西大苗山沿都柳江迁入而散居于此,经过艰苦奋斗终在高山峻岭之上建起了自己的家园,成为典型的高山民族。千百年过去,他们的生产和生活、传统与信仰,始终保持着祖先远古的遗制,使得在内地早已失传的古老文明、古朴文化,在这些大山深处的民族村寨中得以鲜活、完好地保存下来。在苗族“集体记忆”的深处,始终充满着对祖先的坚信,对东方祖居地的向往。正是这一民族精神和意志,使得苗族人不管身处何地,都能坚定地固守着对祖先的信念,守护着来自先民的文化传统……。
“鼓藏”习俗,是苗族以“鼓社”为单位,十三年才举行一次规模盛大而隆重的祭祖仪式,是神圣的民族大典。对祖先的崇拜,在苗族的信仰观念中尤为重要。在这个庄严隆重的仪式后面,隐藏着苗族人们共同体的“集体记忆”,昭示着这一古老而伟大的民族最为深厚的文化思维模式和“心灵结构”的某些特征。
月亮山苗族人的“鼓藏节”,不是整个地区在同一时间内一起过,而是根据各宗支古规古理谨慎进行。如那个村寨要过此节的话,必须提前一至两年做好各种准备。首先要筹备好以下工作:一.选好鼓藏头;二.选好鼓藏师(大祭师)以及助理;三.落实祭祖牛;四.节日期间的物资准备等等。
“鼓藏头”,是鼓藏节中沟通神鬼与现实世界中的关键人物(本次节日最高权威者)。经过各宗支鼓社的头领们酝酿,结合群众的提名而产生。举荐那些家庭人丁兴旺,经济情况较佳(有福有财)、为人正直、办事公道(有德有能)的青壮年男子,然后由“神判”选定。节日期间,鼓藏头要洁身静坐,穿上特制的鼓藏服尽心尽意地代表村寨族人与祖先“神交”;
鼓藏师是经过“破蛋”、看卦之后被选中的大祭师,是节日仪式的主持人,担当着沟通天地人间的信使角色。祭鱼是鼓藏师族人赶走村寨恶鬼,唤来祖先的答谢之礼,鼓藏师必须将干鱼用麻丝绑缚在头上献给各位祖先以示尊敬。他严格按照“祭鼓辞”一丝不苟地照文宣读祭词并进行完各种礼仪;用祖先可以意会的方式把历代的祖先从远方请来……
乡土散文:月亮山苗族的“鼓藏”习俗
“沟横”是鼓藏师的助手,也是按祖先规定经草卜择定的。
牛是沟通祖先神灵的祭品。祭祖的水牯牛享受着特殊的待遇:它从来不犁田干活,每日还有专人上山割嫩草混在稀饭中喂养,使其膘肥体壮,唯一的任务就是参加角斗。对屡战屡胜的“英雄”,人们还会给它装上一幅铁角,赋予种种与其业绩匹配的光荣称号。牛是苗族远古的图腾物,在人们看来,它能把自己的力量、勇气传给别人。人要想获得图腾超人的能力就必须通过吃图腾的肉才能实现。集体砍牛献祭,大家共享供品,绝不是简单吃肉的概念,而是获取它的精神与力量。其意义在于使部族、宗支的每一个人都能获取这份力量而得到庇护……。
“鼓藏节”期间,全寨按照姓氏分成若干行动小组,在不同的地点竖起旗幡。依古老的规矩,每户至少要出一面幡旗、多面不限。一般的情况,一头祭牛保证要有一根旗杆作为标识。旗杆用笔直的青竹做成,长约七至八米,每根旗杆至少要挂上5~7~9面幡旗不等。幡旗必须是刺绣和蜡染,绘有形态各异的龙、凤、鸟、兽等精美图案的精制品。
山风劲吹,高悬的幡旗在主会场上空迎风飘扬。幡旗周边山坡人山人海,每人都着盛装出席,个个表现得格外兴奋、激动。此情此景让人联想起当年英雄的先辈们在反清抗暴中,举旗起幡,出征战斗的威武场景……。
“奴嘎榜”(敬客饭)的日子。全寨人抬着“簸箕饭”,在鼓藏师、寨老以及芦笙队的引领下列队前往“养花”(鼓藏坪)。人们抬着敬献给祖先的刺绣、蜡染布匹;扛上当年祖先们曾用过的猎枪、鸟笼、鱼网、鱼篓、锯子等等生产生活物件让祖先们开心高兴。队伍庄重地绕场三周,用最隆重、最热烈的方式迎接祖先们的到来。一百多份簸箕饭齐整整地摆放在田坝上。
三声铁炮响过,鼓藏牛被簇拥着来到旋牛塘,每头牛分别代表一个家族的祭礼。
鼓藏牛围着旋牛塘绕了三圈,祖先们也如约来到,紧接着就是吹芦笙踩歌堂,欢声笑语,铁炮、鞭炮、花炮沸成一股强大的震波回旋在山谷间。
旋牛塘和踩歌堂结束后,是洗塘仪式。之后,全寨封存芦笙,三年内严禁吹奏。仪式完成之后,全寨人按十人一组(包括亲戚和客人)围坐在簸箕饭旁共同分享这桌与天地之间的盛大宴席。盛满米酒的牛角举起来了,在苗人中间穿梭着,族人们开怀畅饮与祖先分享喜悦直到日落……
砍牛祭祖是鼓藏节的最后仪式,也是最惨烈的时刻。
红颈雄鸡高高站立在木桩上,不时扭过头来俯视着眼前的一切。这只雄鸡在砍牛祭祖的仪式中负有发号司令的重要任务。
凌晨卯时,一声悠长的鸡呜声象利剑一般划破夜空,示意砍牛的时辰到了。刹那间,鼓藏师擂响了千年牛皮木鼓,雷鸣般的鼓声在夜雾笼罩的深山中隆隆滚过……
守候在鼓藏头家的“沟横”们突然从地上跃起,快速冲进牛圈,将圈中的祭牛拉到院坝。冷冷的月光下,牛头被紧紧地绑卡在木杈上。鼓藏头家的舅佬高高举起利斧,对着牛头连砍三下,鲜红的血液立即从牛的头顶喷洒出来,牛便悄无声息地倒在血泊之中,它的灵魂将回到东方祖先的居住地去了……。
就在鼓藏家牛头被砍下的一瞬间,寨上所有的数十上百头水牯牛,也由各家舅佬操刀,在短短的数分钟内全部倒下。
金色的芦笙吹起来,精美的百鸟服舞起来,鞭炮声震耳欲聋,浓浓的硝烟罩住了狂欢的人群。人与祖先的魂魄在舞蹈中沟通与交流……。
高雅溪是月亮山中一条美丽活泼的小溪,她从月亮山麓流淌下来,把那里的故事写进溪水里,让都柳江带向远方……。
“鼓藏节”是一个繁复的仪式活动,隐含着丰富的民愿事象,举凡祈求“鼓社”成员平安康泰、人丁兴旺、地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等。几乎囊括了人在现实生境中的种种忧虑和冀求。
山地上艰难的生存环境以及深厚的历史记忆,使苗族人对本民族的生存现状和未来的前途表现出强烈的关注。鼓藏节从本民族“当下”的处境出发,通过这个庄严隆重的仪式,将过去与未来相互连接,使后代子孙与远祖乃至自然和宇宙关系融为一体。
现实层面上,“鼓藏节”更是以一个又一个“必须与必然”的活动,强化“大家都源于一个祖先”的团队精神和集体力量,以此鼓励人们团结一致,战胜一切艰难困苦。这是一个超越于个人的民族精神的内核。
作者简介:吴正豪,男,苗族,1955年10月生于贵州省榕江县平永镇。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榕江县苗学研究会副会长。七十年代开始业余文学创作,有散文、游记、民族文化论文等发表于国内多家报刊杂志和网络平台,出版有《魅力榕江》散文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