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襄国是现在的哪里(襄国怎么读)

襄国是现在的哪里(襄国怎么读)

襄国是现在的哪里(襄国怎么读)馆陶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和山东省以卫运河为界隔河相望。馆陶县今天的面积不大,已进入全国面积最小县行列,但是在三国至隋朝时期却曾有过一段长达361年的辉煌时期,是当时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划中“郡”的治所所在,这个郡叫做“阳平郡”。“郡”作为管县的政区,按照今天的行政区划设置相当于地级市。位于河北南部和山东省交界处的馆陶县馆陶县在两汉时均属于魏郡,在三国曹

馆陶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和山东省以卫运河为界隔河相望。馆陶县今天的面积不大,已进入全国面积最小县行列,但是在三国至隋朝时期却曾有过一段长达361年的辉煌时期,是当时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划中“郡”的治所所在,这个郡叫做“阳平郡”。“郡”作为管县的政区,按照今天的行政区划设置相当于地级市。

位于河北南部和山东省交界处的馆陶县

馆陶县在两汉时均属于魏郡,在三国曹魏的君主魏文帝曹丕篡汉之后的第二年,也就是黄初二年(221年),把魏郡一分为三,分别是魏郡、阳平郡、广平郡,其中阳平郡的治所就设在馆陶县。

襄国是现在的哪里(襄国怎么读)

襄国是现在的哪里(襄国怎么读)

北朝北齐魏收所著的《魏书·地形志》记载:“阳平郡,魏文帝黄初二年分魏置,治馆陶城。”北朝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卷九:“(馆陶)县即《春秋》所谓冠氏也,魏属阳平郡治也。”

《魏书》中有关阳平郡的记载

至于为何要详细介绍这两部书中对馆陶县的记载,是因为有些比如修于唐朝的《晋志》和《元和郡县志》等史书,甚至连清朝、民国的《馆陶县志》中记载阳平郡治在元城县(今河北大名县北部),并且说“石赵移阳平郡理此(指馆陶县)”。

《水经注》中有关阳平郡的记载

石赵即十六国时期的后赵,存在于319年至351年之间,如果说阳平郡治于这个期间才迁移到馆陶县,则比《魏志》和《水经注》所说的时间要晚了至少100年。但是事实上北魏时的《水经注》和北齐时的《魏书》成书时间均早于唐朝时所修的《晋书》、《元和郡县志》,并且《魏志》和《水经注》中均明确记载了阳平郡治就在馆陶县,而《晋志》、《元和郡县志》却都没有明确说明。因此,阳平郡治在哪应该采用距离三国时期最近《魏志》和《水经注》的记载才对。

在馆陶设阳平郡的时期,恰巧也是我国历史是最为动荡、最为混乱的时期,战火不断、朝代更迭频繁,阳平郡虽然一直存在没有被撤销过,但是在不同的朝代管辖的范围也是不同的。本文就从其设置之初到撤销其归属哪个州、管辖多少县进行详细捋一下。

三国曹魏(221年——265年),阳平郡属司隶部。魏文帝黄初二年以魏郡东部置阳平郡,西部置广平郡,领县十一:馆陶、元城、阳平、乐平、清渊、卫、顿丘、繁阳、阴安、东武阳、发干。

三国曹魏时分魏郡为三个郡:魏郡、阳平郡、广平郡

西晋

西晋(266年——311年),阳平郡属司州,领县七:馆陶、元城、清渊、发干、乐平、阳平、东武阳。

西晋的阳平郡,不过在此图上标注郡治在元城

后赵(312年——350年),后汉嘉平二年(312)石勒在襄国(今河北邢台)建国,承西晋置阳平郡,领县不变。

冉魏(350年——352年),存在时间极短,阳平郡领县应当不变。

前燕(353年——370年),元玺二年(353)慕容氏得阳平郡,属司隶校卫。最初和前朝一样领七县,后来武阳县划归东郡,元城县划归贵乡郡。因此到前燕建熙十一年(370年)领五县:馆陶、清渊、发干、阳平、乐平。

前燕及阳平郡

前秦(370年——384年),阳平郡属冀州。前秦建元六年(370年),阳平郡领5县:馆陶、清渊、发干、阳平、乐平五县,至前秦建元二十年(384年),阳平郡领县不变。

后燕(384年——395年),阳平郡属冀州。燕元年(384年)慕容氏破阳平馆陶,承前秦置阳平郡,领馆陶、清渊、发干、阳平、乐平五县,至后燕永康元年(395年),阳平郡领县当不变。

北魏(398年——534年),天兴元年(398年)阳平郡属冀州,天兴四年(401年)置相州,阳平郡属相州。初领馆陶、清渊、乐平、发干、阳平等县,太和二十一年置临清县,分乐平复置阳平县,永安年间置武城县。

北魏时的相州阳平郡

东魏(534年——550年),阳平郡属司州。534年北魏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天平元年(534年)冬东魏迁都于邺,以魏郡、广平、阳平、林虑、顿丘、汲郡、黎阳、东郡、濮阳、清河、广守等郡为皇畿,即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市。

天平元年(534年),元城县划入魏尹,武城县撤销。天平二年(535年),分馆陶县置贵乡县,并划入魏尹,复置武城县。东魏武定年间(543年——550年),阳平郡领8县:馆陶、清渊、乐平、发干、临清、武城、武阳、阳平八县。

北齐(550年——577年),阳平郡属司州。北齐时阳平郡管辖范围发生了较大变化,清渊县由阳平郡划归清河郡,撤销了武阳县、发干县、临清县。乐平县撤销并入阳平县,改阳平县名为乐平县,武城县因清河郡有武城而被废。顿丘郡的卫国县划归阳平郡。因此在北齐天保七年(556年)之后,阳平郡仅有3县:馆陶、乐平、卫国。

北齐时的阳平郡

北周(557年—581年),阳平郡属屯州。屯州是以馆陶为治所的“州”一级的行政区划,据《周书·静帝纪》记载:大象二年(580年)八月,移相州于安阳,其邺城及邑居皆毁废之。分相州阳平郡置毛州,毛州治馆陶。以近屯河为名,因毛、屯二字手写形近,故当时的官员把屯州认为是毛州,并且因此还留下了“屯毛不分”的成语。屯州领有阳平、武阳二郡,于隋大业二年(606年)被撤销。北齐时阳平郡领馆陶、乐平、卫国三县,到了北周卫国县划属昌乐郡,乐平县划入武阳郡,因此北周末年阳平郡仅领馆陶一县。

北周时的毛州、阳平郡、馆陶县同城而治

隋朝,阳平郡仅存在了一年,据《隋志》馆陶县:又有旧阳平郡,开皇初废。因为隋文帝杨坚有感于在五胡十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政区变化混乱,州、郡极多,但管县却很少的状况,把郡一级撤销,县直属于州,仅管辖馆陶一县的阳平郡也就在582年被撤销,归屯州管辖,20多年后,屯州也被撤销,所属县归魏州(后隋炀帝时改州为郡,为武阳郡)。

隋朝的武阳郡

从曹魏黄初二年开始,到隋朝开皇初,以馆陶县为治所的阳平郡共存在361年。自此之后,馆陶县由区域性的中心城市慢慢沉寂了下来,成为普通一县。并且其面积也因在汉宣帝于北方分出平恩县(今河北邱县),西南方向分出贵乡县(今天河北大名县北部),东部于隋朝隋开皇六年析置冠氏县(今山东省冠县)而越来越小,到了1964年其卫运河东部的县域被划入山东省,馆陶县面积仅有456.3平方公里,在全国各县百积排名中列倒数47位。

上一篇: 什么的竹林(什么的竹林填空颜色)
下一篇: 中国最久的朝代(中国最久的朝代经历了多少年)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