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四大刺绣(四大刺绣与他们的发源地读后感)

四大刺绣(四大刺绣与他们的发源地读后感)

四大刺绣(四大刺绣与他们的发源地读后感)千年彝绣“俏”起来——小小绣花针,绣出亿元大产业。蓝天白云下,喂着鸡,带着娃,绣着花,养着家,这是彝家女子们的日常。她们手持绣花针,用一针一线把精美的马缨花、山茶花、羊角纹等元素绣在服饰上,让美丽在生活中绽放,绣出一副幸福图

千年彝绣“俏”起来——小小绣花针,绣出亿元大产业。

蓝天白云下,喂着鸡,带着娃,绣着花,养着家,这是彝家女子们的日常。她们手持绣花针,用一针一线把精美的马缨花、山茶花、羊角纹等元素绣在服饰上,让美丽在生活中绽放,绣出一副幸福图景。

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非遗文化。在文创、国潮、国风等潮流趋势下,彝绣也正在以时尚文化的形式走进年轻人的生活。

四大刺绣(四大刺绣与他们的发源地读后感)

四大刺绣(四大刺绣与他们的发源地读后感)

一、指尖上的艺术

花随玉指添春色,鸟逐金针长羽毛。千百年来,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彝家人在生产、生活中,把绽放的山花、落枝的鸟儿、飞舞的蝴蝶……一针一线、一丝一缕地和着真挚浓烈的情感、美好生活的憧憬,栩栩如生地绣在服饰上,展现民族崇拜和民俗风情,述说古老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

逢年过节、赶集聚会上,彝家人也都会穿着这些五彩缤纷的彝绣服饰,展示自我的心灵手巧与美丽。

正是这样一个把千年文化系在指间、绣在身上的生活态度,让彝绣在各民族刺绣艺术之林中独树一帜,成为深受喜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彝绣,是彝族地区深植民间的一项古老技艺,广泛流传于我国西南彝族地区,有着1700多年历史,据考证可以追溯到三国以前,与原始绘画、记事符号、服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彝绣以红、黄、黑为三大原色,色彩浓烈鲜艳、图案表现丰富、技法粗犷有力、极富艺术感染力,每一个符号、每一个花纹、每一种技法都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反映彝族人的图腾崇拜和民俗风情。

楚雄彝绣产品李成林摄来源:楚雄日报

彝绣与彝族服饰相生相伴,是彝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表达和载体,也是彝族民间艺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由于不同的地理分布位置,彝族产生了不同支系,也造就了不同支系间不同风格特征的彝绣。但相同的是,它们都展现出非凡的文化魅力。

四川凉山彝族刺绣

2021年5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彝族撒尼刺绣

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楚雄彝族刺绣

2009年,被列入云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峨山彝族刺绣

2009年,被列入云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如今,彝绣正在实现着从“绣品变商品、绣片变名片、秀场变市场”的巨大转变!

二、一绣千年

作为彝族刺绣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楚雄彝族自治州是全国两个彝族自治州之一,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底蕴丰厚。

近年来,楚雄州把发展壮大彝族刺绣产业作为打造“彝乡”品牌的重要措施来抓,采取成立彝族刺绣协会、评选认定彝族刺绣非遗传承人、制定12条金融措施等,使彝绣一步步走出大山,跻身于高品市场的大舞台,逐渐成为楚雄州武定县独具特色的新兴产业。

如今,古老的楚雄彝绣更走向了世界,成为沪滇文化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楚雄样板”。

楚雄彝绣产品王洪摄来源:楚雄日报

2019年4月,在上海市有关部门、企业的大力支持下,楚雄彝绣服饰第一次走进上海时装周的大舞台。集中推出展示的48套彝绣特色高端成衣所带来的视觉盛宴,让人们充分领略了瑰丽多姿的少数民族服饰之美。

同年9月,楚雄彝绣精品亮相纽约时装周,彝绣中常用的鱼、鸟等文化图腾以及楚雄大山中形态万千的花卉在T台上恣意绽放。

在上海优势的人才市场支撑下,楚雄彝绣的产业化、国际化发展也有了更强后劲。楚雄州两次赴上海市专题汇报工作并开展彝绣产业招商,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办、东方国际集团从彝绣品牌打造、高端市场拓展、产业发展等方面支持楚雄州发展壮大彝绣产业,并在长三角文博会、上海时装周上为楚雄彝绣开设专场,助力楚雄彝绣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同时,近年来,楚雄州还通过多方面发力,全力构建彝绣特色文化产业链。打造彝绣特色文化产业孵化“彝绣园”,形成产业集聚辐射带动效应。统筹规划建设彝绣文化创意产业园,持续打造彝人古镇彝绣聚集区、牟定彝和园彝绣一条街、永仁彝绣一条街等一批彝绣主题街区,吸纳各类刺绣企业入驻街区。

截至目前,楚雄彝绣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有彝绣协会(合作社)57个,彝族服饰传习所14个,国家级、省级、州级彝绣非遗传承人65人,彝绣经营户538户,带动1100名残疾人就业。其中,年产值500万元以上重点企业12户,绣娘5.7万人,创建省级文创园区2个、州级文创园区10个,打造打响了“七彩彝绣”“咪依噜”“纳苏”“彝家公社”等一批彝绣品牌。

就在今年11月16日,“沪滇山海情文化兴乡村”楚雄彝绣特色文化产业宣介会在云南昆明举行,会上发出了“彝绣赋能产业文化振兴乡村”倡议,并正式启用楚雄彝绣区域公共品牌标识——“孔雀码”。

此外,楚雄永仁县莲池乡凹泥奔新村荣获“云南省十大刺绣名村”,人均年收入2-4万元,完成了1056个绣娘数据库建设,彝绣产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今年1-10月,全州实现彝绣产业增加值2.03亿元,全年预计可实现增加值2.45亿元。彝绣已经成为楚雄彝族自治州民族特色文化产业的支柱。未来,楚雄州力争到2025年实现10万个绣娘、10亿元增加值目标,努力打造成全国民族刺绣的示范州和云南文化产业重要支撑区。

在大凉山,彝绣文化也正在不断传承中发展。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也是保留彝族传统文化最多的地区。

2020年初,北京服装学院与凉山州妇联达成战略合作,通过行业指导、设计帮扶、平台资源引入等,推动彝绣产品市场转化,实现凉山彝绣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北京服装学院设计师品牌联合凉山州彝绣企业及彝绣传承人共同打造80余款带有彝族刺绣的服装服饰、箱包、首饰等产品,于2020年9月19日以时尚新姿态亮相北京时装周,“彝”韵新风·凉山印象彝族非遗彝绣衍生品发布会顺利开展。

2020年12月,中国时尚文化人才培养计划互联网营销师凉山项目培训班在京开班。培训班旨在借势电商直播发展,助力凉山彝族刺绣走出大山。

目前,彝绣已经成为凉山民族文化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截至到2020年底,凉山建成一个文化产业园和10个产业基地,彝绣产业年总产值达1.39亿元,帮助凉山20万左右的绣娘实现居家灵活就业。

十指春风,一绣千年。古朴与精致碰撞、传统与现代交融、民族与时尚牵手,彝绣特色文化产业的未来必定更加可期!

【完】

版权声明:人民名品致力于知识产权保护,并尊重版权人的权利和义务。文章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不能及时获取版权人的联系方式和授权。如涉及版权问题,请您第一时间与我们沟通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谢谢理解与合作!

联系邮箱:horizon_peace@sina.com

出品: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人民名品

执行副总编辑:马海涛

编审:郭梁、赵慧

编辑:唐晓彤

责任编辑:魏良炜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人民名品公众号

上一篇: 白族服饰(白族服饰特点及风格)
下一篇: 荆沙甲鱼(荆沙甲鱼的做法)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