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卧龙、凤雏。——司马徽
众所周知,在《三国演义》中最让人回味无穷的人物不是曹操,也非刘备,更不是被关羽形容“犬”的孙权,而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诸葛亮。
历史上诸葛亮曾发动五次北伐战争,第一次北伐他让赵云以疑兵诱曹真于箕谷,自己则率领蜀汉的主力部队出祁山,因出其不意先后占领南安、天水等三郡。
诸葛亮评价(诸葛亮评价100字左右)
第二次出祁山的时候,东吴陆逊与大将曹休战于石亭,魏国大举增兵东线战场,诸葛亮趁机出陈仓小道。只是,陈仓守将郝昭坚守不出,蜀汉大军寸步难行。
公元229诸葛亮派遣大军突袭魏国的武都郡、阴平郡,最后顺利占领了这两个地方,与此同时孔明还安抚当地的氐人、羌人,使得这两个郡成了蜀汉的国土。
这一次失败算是蜀国内部斗争的问题,影响了在外作战的诸葛亮,第四次出祁山耗费钱粮不说,还把大好的形式给错过了,比第一次出祁山更可惜。
公元234年诸葛亮兵出五丈原,蜀军与魏军对峙了百日之久,但司马懿一直采取防御的态势,汉军根本打不开缺口。同年八月,诸葛亮死在五丈原之上。
司马懿是曹魏后期抵御诸葛亮的功臣之一,再加上诸葛亮又是他活活耗死的,以至于在很多人眼中成为了一名军事家,其实这样的说法有失偏颇。
刘备、曹丕病死后,曹睿继位后,魏国朝廷想要攻打蜀汉,但大臣孙资认为汉中、南郑等地险峻,若是大举出兵讨伐必然耗费巨大、弊大于利。
回首看看第四次、第五次祁山的交战,卤城(第四次)一战中,诸葛亮光斩获魏军低级军官的首级就有3000,铠甲、弓弩等战利品不可估量,若非李严在后勤搞内斗,此次战争不知道司马懿会败的有多惨。
对于司马懿、诸葛亮孰强孰弱,李世民曾给出过这样一段评价:
诸葛亮从斜出来后两军就可会师潼关之前,到那个时候大军所到之处魏军必将溃败,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然而,诸葛亮却拒绝了魏延的这一做法,对此许多人认为孔明军事眼光不行。
曹魏、蜀汉打了这么多年的仗有两人对局势看得最透彻,其一就是提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孙资,第二人就是司马懿的二儿子司马昭。
孙资的战略规划上述已经提及,司马昭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诸葛亮有兼四郡民夷,据关、陇之险之志......”这一句话完整地讲述了诸葛亮的实际意图——占领陇右(雍凉一带)。
回看诸葛亮五次出祁山的经过,他的路线均不是直取长安,走的是偏向于西部的山道,目的就是为了“断陇”。
蜀国仅仅只有一州之地,曹魏则有九州之地,想要一举关中地区、一战定乾坤根本就不可能,也没这个能力。
五出祁山的目的就是为了取陇右(凉州、雍州),以此作为第二跳板然后逐步蚕食曹魏,很好地克制了孙资提出的“以发展来碾压蜀国”的战略。
试想一下,刘邦所处的历史背景比蜀汉要好上不少,即使如此韩信也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能做到拿下关中,很显然魏延的子午谷、司马懿的出武功只是纸上谈兵。
第一次北伐失败后,诸葛亮曾写过一篇《出师表》(又称《后出师表》),文章中有这样一些内容:
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
面对这样的局面,即使诸葛亮再怎么“多智而近妖”,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