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稽郢行成于吴
伍子胥过韶关(伍子胥过韶关一夜愁白了头这个故事蕴含了)
春秋时期的显著特征就是大国争霸。齐桓公成为首霸,之后晋楚两国中原逐鹿,双方旗鼓相当,势均力敌,所以春秋中叶产生“晋楚并霸”的局面。
“弭兵会盟”后规定各国同时朝贡晋楚两国,此后接近五十年各国相对稳定。“一个槽子拴不住俩叫驴”,晋国和楚国都对这一现状不太满意,于是晋国联合吴郑,楚国联合秦越,借以牵制对方,互相给不自在。
吴国偏居东南沿海,南邻越,“险阻湿润,又有江海之害,君无守御,民无所依,仓库不设,田畴不垦”,国民都断发纹身,捕鱼打猎,靠山吃山,搞自然经济,也就是一个蛮夷部落的状态。
晋景公采纳申公巫臣的意见,联合吴国,以牵制楚国右翼,并且派申公巫臣坐镇指导车战射御,吴国的军事力量发展极快。
吴国原来是楚国的附庸,申公巫臣唆使他们背叛楚国,并且不断地攻打它。
楚国能和晋国平分秋色,一是有地理优势,一是靠优秀人才。后期落败,主要是人才流失,伍子胥逃吴,“时人尽以为狂”的范蠡携文种奔越。
这和楚平王的专信奸邪,其子楚昭王的胸无大志有直接关系。
楚平王时期,楚国的太子是熊建。到了大婚年龄,楚平王就给他定了秦国公主伯嬴。迎回来太子妃,楚平王一看美的冒泡,就听信奸臣费无极的注意,自己留下,让其他女子替代。
一年后,伯嬴生下一子,是为楚昭王。
费无极出了馊吧主意,一直心怀惴惴。楚平王喜伯嬴,就想改立其子为太子,费无极一看有机可乘,又出主意,把太子建和他的老师武奢派到遥远的城父庶守。
不久,费无极又诬陷他们造反,说是他们现在就已经闹腾开了。楚平王顿时信以为真,派人去抓太子建和武奢,太子建闻讯,带着儿子公子胜一溜烟儿跑到宋国避难,武奢被抓。
武奢有两个儿子,长子武尚,次子伍员(伍子胥),都出类拔萃。
楚平王说叫你两个儿子来,把事情说清楚了我就放你们走。
兄弟俩商量,明知是计,但父亲在人家手上,哥哥说我去,你赶快逃跑,为武家留一柱香火。
结果父子双双被害,伍子胥逃跑。楚平王画影图形捉拿要犯。
伍子胥胸怀深仇大恨,辗转过了陈国,来到昭关,发现重兵把守,盘查的很严,过不去。又急又恨,既慌且忙,一夜急白了头。
一个好心人东皋公收留了他,想办法叫他蒙混过关。
伍子胥到吴,吴国的公子光正想夺取王位。在伍子胥帮助下,公子光杀了吴王僚(专诸刺杀王僚),自立为王。这就是吴王阖闾。
阖闾继位,封伍子胥为大夫,又启用大军事家孙武,“立城郭,设守备,实仓廪,制府库”,吴国积极走“安军治民,兴霸称王”之路。
后文续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