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1308-1385),元代画家。
字叔明,号黄鹤山樵。
元四家是指哪四位画家(元四家中山水画章法稠密的画家是)
赵孟頫外孙。
湖州(今浙江吴兴)人。
山水画受赵孟頫影响,
师法董源、巨然,集诸家之长自创风格。
作品以繁密见胜,重峦叠嶂,长松茂树,
气势充沛,变化多端;
喜用解索、牛毛皴,干湿互用,
寄秀润清新于厚重浑穆之中;
苔点多焦墨渴笔,顺势而下。
兼攻人物、墨竹,并擅行楷。
与黄公望、吴镇、倪瓒合称“元四家”。
存世作品有《青卞隐居图》
《夏日高隐图》《丹山瀛海图》等。
王蒙画像
王蒙早年在家乡吴兴优越的环境中成长,
他的外祖父赵孟頫、舅父赵雍、赵奕
及父亲王国器皆是以书文书画称誉于世,
在这样家庭环境的熏陶之下,
王蒙很早便对艺术情有独钟。
王蒙得益于赵孟頫并继承其笔法,
开创了以书入画的格局,
比如王蒙“老来渐觉笔头迁,
写画如同写篆书”的体会,
与赵氏“书画同源”的主张很相近,
王蒙《铜官山图》
在元四家中,黄公望年龄最长,
二人的画风各异,
但各自的绘画功底技巧被对方所欣赏。
在王蒙隐逸山林期间,
他有机会就向黄公望讨教,
或是二人合作一张山水图,
如《琴鹤轩图》
(公元1350年,为安溪文人雅士钱氏做的画),
就是二人共同完成的。
《琴鹤轩图》立轴,设色纸本
另外,王蒙画作受到黄公望的影响,
作品大多进行了赋色。
但他在此基础上,
对黄公望的山水特色又赋予了新的艺术构思,
将黄公望的浅绛山水的表现推向了极致,
这是王蒙艺术方面取得的优异成绩。
除此之外,王蒙还与另外两位画家,
吴镇和倪瓒有长期的往来,
亮宝楼文博|“元四家”之吴镇
他们的友谊是建立在艺术情趣基础之上的,
他们也经常在一起切磋诗文,
总之,王蒙与其他三家的友好交往,
对王蒙绘画风格的形成与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王蒙《西郊草堂图》
接下来就具体看看王蒙的代表作品,
首先说说他的《青卞隐居图》,
《青卞隐居图》为笔墨纸本,
此作品取景在王蒙的家乡吴兴卞山,
根据史书材料的记载,
王蒙的外亲和其他画家们,
都曾画过卞山的景色,
《青卞隐居图》表现出了卞山的雄伟和奇特的景象,
此作品层峦叠嶂,
从上到下丰富的内容布满整个画面,
构图也很合理,皴法疏密而又老练,
干湿浓淡的用墨十分纯熟,
山石树木的局部感极佳,
山峰勾勒的俊俏而又奇特,
作品体现出空灵的气韵,
是王蒙晚年的传世佳作。
《青卞隐居图》王蒙纸本墨笔上海博物馆藏
再来看看他的《层峦萧寺图》,
《层峦萧寺图》是王蒙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品,
此画最早由清代宫廷旧收藏,
后来带到伪满洲国的内务大臣沈瑞麟那里,
再就流入到了海外。
清代的乾隆爷欣赏此作品时,
还提诗一首书写于作品的右面上方:
“峦叠枯荷叶,寺栖老衲寮。
烟霞为世界,松竹伴混朝。
户迹绝双足,钟声批七条。
林关客未止,未许易相招。”
画面上部还有乾隆爷的玺印:
乾隆御览之宝(朱文)、
乾隆鉴赏(白文)等,
可以推断此作品各朝历代都收藏过。
王蒙《层峦萧寺图》
王蒙在此作品里用的构图,
是“高远法”结合“深远法”,
画面整体内容是层次茂密的针叶林,
和山泉深谷的江南山景,
在画面中间是密林深处的多间寺庙,
把针叶林作近景布置,内容远近分明,
穿插呼应,虚实分明,
虽然内容繁多但画面的层次感气魄感极好,
使观看者有着一种进入了自然的感觉。
《层峦萧寺图》在绘画技法上融合了,
董源、巨然、郭熙、赵孟頫的技法之长处,
灵活多变的皴法交换运用,
在技法上充分展示王蒙纯熟的功底,
在画面上也体现了江南山水的景象。
《林泉清集图》中的屋前围坐的隐士们饮酒下棋,
身旁还有小童服侍,文人气质显露无遗,
众多文人士大夫们理想着,
有一天自己也可以远离城市,
久居深山过着隐居的日子,
图中的这些隐士们也正是王蒙隐居生活的反映,
▼
元·王蒙林泉清集图局部
同三五友人一起聊天下棋饮酒赋诗,
过着安逸恬淡与世无争的生活,
隐居题材的点景人物,
在整个元代也是较为普遍的点景人物题材,
这类题材的盛行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元·王蒙秋山草堂图局部
在作品《花溪渔隐图》中的行隐题材也有所体现,
近景处的点景人物中,
有一隐士坐在船头悠闲的钓鱼,
船尾处的小童手中拿着船桨,
船舱里坐着一位妇人,
推开船舱的窗子在向外看,
像是在看船头的隐士是否钓到了鱼。
王蒙《花溪渔隐图》
▼
整条船的刻画十分细致,
船身用苇子编的棚都被一一描绘出来,
船甲板上的纹路也清晰可见,
这三个点景人物将船分成三个部分,
也令船达到了平衡的状态,
悠闲的船头垂钓,
行隐意味油然而生,
王蒙《花溪渔隐图》
隐居山水时期,
生活题材的点景人物,
明显较书斋山水时期有所增加,
这一时期有许多作品中的点景人物,
都描绘的是生活题材。
像《葛稚川移居图》、《秋山草堂图》、
《秋山萧寺图》等等。
《葛稚川移居图》中描绘了葛洪搬家的场景,
主人公葛洪拿着羽扇站在桥上,
回头看着身后那些搬运行李的仆人,
在葛洪前方有一背行李的男子,
该男子前方不远处的岸边有位小童,
坐在那里倚着一大堆行李休息,
▼
元·王蒙葛稚川移居图局部
葛洪身后的一行中共六人,
除一个大人抱着一个孩子骑牛外,
其余四人均在地上步行,
牛被一位年纪稍长的人牵着,
牵牛人前方的男子是走在整个大部队最前方的。
此男子背着一把古琴,
整个队伍的末尾有一男一女,
女子跟在牛身后,
女子身边的男子身份地位明显比该女子要低,
这名男子猫着腰在一旁负责保护该女子。
▼
元·王蒙葛稚川移居图局部
整幅作品中出现了九个点景人物,
人物按照队伍的先后顺序拉开层次,
有条不紊的描绘出了一个生活中的搬家场景,
因此点景人物在作品中的布局也是十分重要的。
王蒙《葛稚川移居图》
明代董其昌称王蒙:
“刻画之工,元季当为第一”。
说明王蒙的山水画风格,
在元代较之其他画家有更为独特的一面。
王蒙的绘画技法最为繁复多变,
其山水画风格也最为丰富多样;
其作品景繁笔亦繁,意境清幽深远,
用笔达到了“繁”的极致。
王蒙开创了“密体山水”,
独创了解索皴和牛毛皴,
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构图形式和笔墨技法,
为中国山水画艺术注入了新的生命。
王蒙的山水画风格可谓山水画史中一朵奇葩,
王蒙的艺术风格是元四家中,
也是元朝画家中技法最为丰富、
风格最为高逸古雅,
画风对后世的影响也最为巨大的画家之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