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姜维,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都是当之无愧的文武双全,智勇双全!
姜维这几十年来真的是如履薄冰,让人唏嘘,不容易啊!
虽然季汉素来以仁治国,以克复中原为方针;然而经过昭烈帝驾崩、武侯五丈原过世后;尤其是后十年,早就没有了昔日的经历。
姜维一计害三贤(姜维一计害三贤是怎么回事)
朝堂上不是坐着只知道吃喝玩乐、崇信奸臣的昏君刘禅,就是一心惦记者自身利益、故步自封的老顽固谯周;就是像诸葛瞻这样,受着父辈盛名坐吃山空的“绣花枕头”,却高官厚禄荣华富贵;还有更可气的臭名昭著的狡诈宦官黄皓。
而且这群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针对姜维,反对姜维。
季汉的宫殿上有这三“巨头”,而且他们的身后还有许多大臣都依附着他们,就凭他们撺掇刘禅投降,把父辈们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拱手送给他人,就可以看出:
季汉的朝局:用乌烟瘴气这四个字都无法形容。
姜维如果没有政治头脑,光靠军功和运气,能活到季汉灭亡之后吗?
别说刘禅有多么仁慈多么昏庸了!
看看岳飞,看看周亚夫,精明如张居正,再看看明末的袁崇焕。
就知道,武夫们就算文墨韬略不差,没有政治头脑,无论你面对的是明君还是昏君,你都无法活下来。
而姜维呢,面对的是昏君对他的不信任和猜忌,大臣们对他的嫉恨,甚至将其视为眼中疔肉中刺。
想想,他能从一个降将逐步坐上大将军的位置,政治水平能差吗?,如果没有政治水平,姜维根本就活不到逃到沓中就被刘禅黄皓等一干人弄死了。
虽然史书上没有直写他的政治能力,但也有人认为他终身没有拿到管理内政的权力,是因为他政治无能吗?其实有几个细节就能说明姜维的政治头脑非但不差,而且还强于历史上许多名将———
很多人一提政治,马上想到权谋和派系之争,其实这是片面的。
政治,乃是以行政手段治理国家,而治国的核心在于治人,也就是什么样的岗位用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人尽其才。
陈祗在历史上的名声很低,甚至被陈寿称为"与宦官黄皓互为表里”的大奸臣,不管陈祗有多坏,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姜维不顾“与奸臣狼狈为奸”的名声,为了北伐顺利,他寻找陈祗为靠山。
大将军姜维虽班在祗上,常率众在外,希亲朝政。
——《蜀书·董刘马陈董吕传》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姜维与陈祗是有交易的,陈祗帮助姜维的条件是在朝中主政,所以才会出现位份不如大将军姜维的陈祗,在朝中的权力却远远大于姜维,
而陈祗在朝中主政,帮助姜维维护后方。
事实证明,陈祗主政尚书令时期,正是姜维北伐最顺利的那几年。
他带领着降将车骑将军夏侯霸,征西大将军张翼,老将廖化张嶷等人,打了几次漂漂亮亮的胜仗。
斩杀大将徐质,夺回狄道、临洮等小县;一路有无数魏兵望风而降,这是襄武大捷。
还有最最最高光的时刻——
背水一战,大破王经为首的上万精兵于洮西,死伤无数,甚至惊动了远在洛阳的曹髦君臣,甚至吓得魏帝曹髦写下罪己诏。
对于陈祗此人,他是弄权的奸臣,甚至还与大奸宦黄皓勾结;如果换做是岳飞、袁崇焕,别说是引为外援,恐怕都不屑为伍,杀之而后快吧。
这才真真正正说明姜维交人的魄力,他不会看此人名声有多坏,只会看对于蜀汉基业、克复中原中这个过程能不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这不是政治小白能够干出来的。
自瞻、厥、建统事,姜维常征伐在外,宦人黄皓窃弄机柄,咸共将护,无能匡矫。
陈寿从这段描写上,也间接说明诸葛瞻、董厥、樊建这些文人制服不住大宦官黄皓,如果姜维在朝,兴许能够镇住黄皓,朝中大局能够好一些
这里不是说姜维自己推卸责任什么的。
而是这次段谷大败有着太多的疑点了——
之前的费祎之死,过度北伐耗费人力财力,已经有不少大臣和百姓对于姜维的不满已经达到了极点。
从朝中的反战派例如谯周后来用《仇国论》故意恶心姜维,劝诫杀黄皓不成逃到沓中等等来看,姜维在季汉的处境不妙啊。
从254年,姜维连战连捷,无论是敌人还是同僚们,已经有许多人在暗搓搓忌惮着,姜维大捷,正所谓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已经有个别人想要整掉姜维。
段谷大败,说是大败,但实际上来看“斩将十数,馘首千计”,按照古代的制度上来看,每一个将领也就统领一百人左右,千计可以是八九百,也可以是一千两千,死了十几个将领,也就才战死了一千多人。
但对于姜维来说,却是危机重重,他必须想办法去躲过这次危机。
255年洮西大捷时,将领张翼就反对姜维的乘胜追击,廖化也是颇有微词;姜维还在朝中没有根基,为了防止姜维得意,朝中反战派与二路援军将领胡济勾结,在朝中的指使下,胡济故意晚到。
姜维在自己太过自负,朝中人的算计下;终究是迎来了这场大败,引起了更多的人反对,朝中的反战派更会抓住这次机会揪着不放,所谓“人言可畏”,很有可能姜维在御前先是一同认罪,然后向皇帝刘禅请求自贬。
这个自贬却很有意味,当年诸葛亮在世时也是如此,而如今朝中只剩下姜维能够独立带兵护蜀汉了,姜维效仿诸葛亮,只是希望刘禅能够念旧念功劳。
结果,刘禅也明白姜维此举的含义,赦免了姜维,只是将其贬为后将军,仍旧行大将军之事。
很多人认为姜维很无能,为什么跑到沓中避灾?
其实,姜维也明白蜀汉衰败的罪魁祸首——大奸宦黄皓,他也想杀之而后快,刘禅虽然混,但他其实还是很奸的,姜维请求杀黄皓,刘禅却反过来让黄皓向姜维服软。
这就间接说明,姜维无论如何都动不了黄皓,当面杀之,你想刘禅能够放过姜维吗,刘禅之所以不动姜维,只是因为蜀汉的防卫少不了姜维的作用,如果姜维杀了黄皓,那就是向刘禅这位君主示威,就是谋反,这个罪名可不小。
而不杀黄皓呢,黄皓也会找机会去进谗言谋害姜维,因为刘禅本身重用姜维只是利用,还是忌惮他本身的降将身份,黄皓只要动动手指头,姜维被杀的命运也就不远了。
所以,姜维看透了刘阿斗的用心,也明白整饬朝纲也是无法做到,所以他请示刘禅去遥远的沓中屯田,就是间接告诉刘禅,我没有任何不臣之心。
姜维远离了北伐之路,远离了成都,这些阴险的鸽派们也就不会太难为姜维了。
如果之前是暗线表示姜维的政治能力,这里就是直接彰显着姜维的政治最高水准了。
蜀汉灭亡之时,许多将士们不是砍石头就是号哭愤怒,而姜维自然也悲愤欲绝,如果换做其他将领,不是顺风投降就是以死殉国。
然而姜维却在这个时候有着清晰缜密的思考,他冷静思索,看出了邓艾钟会不和,看出了司马昭对“二士”的猜忌。
所以才选择了降钟会,另辟蹊径。
而钟会也是狠角色,许多魏臣都死在了他的手中。
然而他对姜维却礼遇有加,出行都要乘一辆车;阴险好猜忌的钟会却对姜维言听计从,十分相信。
姜维也巧妙利用了钟会的心理,间接借其手除掉了邓艾。
之后姜维也间接旁敲侧击用“乘船逍遥游”,以退为进促使钟会谋反的决心,钟会也果然上当。
最后也用生命的代价连消带打地灭了钟会。
从以上几点来看,姜维的政治能力还是非常明显,而且从一个地位较低的降将,成为了蜀汉最高统帅,而且能够在季汉的几股势力之间全身而退,没有政治能力可是万万不能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