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起来,我跟傅凤琴老师交往并不多,可是,她却是我最感亲切的老前辈。我第一次拜访傅老师的时候,尚友社已经解体,她还住在西安市尚友社东木头市家属院残留的二楼上,她住的房间很小,就是一间房间,虽然整洁,却拘狭得叫人心急。这就是名闻西北的秦腔艺术家晚年的居处!要知道,那时,她已经是八十岁的高龄了!尤其得知,这个房间还是她由名旦王玉琴手里借来的,我就有些鼻酸。可是,傅老师却很不停地呵呵笑着,虽然身材瘦得叫人担心,嘴角的香烟却须臾不离,不时诡异的媚色,给人一种一切都不是事的淡漠。就是在这样的气氛中,傅老师局外人似地说着她的艺术,说她的趣事。
秦腔名旦傅凤琴是陕西省兴平市城关人,生于1935年小名凤娃。傅家在兴平有生意,境况倒也殷实。父亲喜欢看戏,经常带她到任老六创办的“仁德社”看戏,当时在仁徳社搭班的名旦李莲香看中了凤娃,就开始给她教授一些戏,启蒙戏是《柜中缘》。不久,她就在仁徳社开始演戏了。
秦腔四大名旦(秦腔四大名旦是谁)
大概1946年左右,父亲带她去咸阳,在益民社看戏时,被父亲的好友名须生李正斌看见,了解了凤娃的情况后,就引荐她到益民社演戏。一次演出《玉堂春》,蒲剧名旦王秀兰一见大喜,到后台以姐妹相称,约定同演秦腔《玉堂春》,王秀兰直言,她白口不好,不演《会审》。第二天合演大获成功,由此,她们也称了好姐妹。
王伯谋复兴西安尚友社时,傅凤琴随李正斌进入西安尚友社。在名导演惠济民的指导下,傅凤琴技艺大长,她同名须康正绪合演的《屈原》名震一时,各个剧团纷纷学习演出。傅凤琴主工小旦,花旦,注定了她的配角地位。“其实我的青衣戏《断桥》也是很不错的,“十不该”、“十有错”等唱段别人没有,可是,这出戏李爱云、王玉琴、花美丽都能演,陈尚华也经常演,我就只得不演了”,傅老师心有不甘得说。尽管如此,傅老师还是以自己的艺术同李爱云、王玉琴、花美丽并称为尚友社四大名旦。
尚友社跟易俗社合并后,排演《状元媒》,田汉先生看后,专门著文热赞傅凤琴的柴郡主,王玉琴的佘太君,刘伟民的孟雄。此剧一直为后辈效法。
政府很关心傅凤琴,安排她拜师名旦何振中先生。可是何先生以男旦女旦有别,其实什么也没有教。但是何先生很有趣,每次演出《回荆州》,他饰演孙尚香,身后四个宫女:李爱云、王玉琴、傅凤琴、韩彩铃,成为一时之盛。一次,他彩腔唱《合婚》,不小心唱串了,大家开始大吃一惊,可何先生镇静自若,一本正经地还在唱,台上台下笑成一片,文武场面包括四个宫女都笑得直不起腰了。就这样,何先生硬是唱了回来,还不露破绽。戏完后何先生大怒,站在院里大骂,她们几个躲在女厕所就是不出来,最后何先生自己呵呵大笑而去。何先生很好学,一次看肖若兰《藏舟》,有一个托腮思量的身段,何先生赞叹不已,后来他在演出《斩秦英》时也用了这个身段,大家都是不好看,他后来也就不用了。“虽然何老师没有专门给我教过戏,但是,看他的戏就是学习,他是我的老师。”傅老师说。
“卫赞成老说我是他的老师,其实是他谦虚,我没有给她教过什么,就是接受他进了尚友社,我都忘记了,他老提及。”傅老师说。
“余巧云是我大姐,人漂亮,和气,每次见面都很热闹。前年见到她,我俩热情拥抱,卫赞成一旁就是傻笑”。傅老师回忆着。
“尚友社搞承包,王玉琴自己带了个队。她就管不住人么,光知道点名,那就不起作用么。”
傅老师净回忆的愉快事,从不说别人的短处。她的这种厚道,成了尚友社四大名旦的有力的粘合剂。李爱云清高自负,王玉琴外宽内嫉,花美丽耿直火爆,是傅凤琴的宽厚把她们粘合在一起,成就了一番事业。
因为各种原因,傅老师晚景凄凉,除了李爱云早逝,王玉琴老师给她提供房子,花美丽老师时常来看望她,还总以大姐自居,训斥她,对此,她总是憨憨得笑着,不恼不怒。
就是这样的艺术家,退休后基本退出了观众的视野,“咋不能老了老了丢丑”。
我认识花美丽老师就是傅老师介绍的。华老师当时还有些狐疑是傅老师的“小伙是好人”让我跟华老师成了忘年交。
傅老师去世已经五年多了,音容如在。写这点东西祝福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