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贾春英(贾春英双枪老太婆)

贾春英(贾春英双枪老太婆)

贾春英(贾春英双枪老太婆)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毛泽东贾春英(贾春英双枪老太婆)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那个动荡的岁月,本该在家相夫教子的她们,选择了一条更加艰难的道路。他们毅然决然地走向战场,去经受磨练。她们在战场上燃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毛泽东

贾春英(贾春英双枪老太婆)

贾春英(贾春英双枪老太婆)

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那个动荡的岁月,本该在家相夫教子的她们,选择了一条更加艰难的道路。他们毅然决然地走向战场,去经受磨练。她们在战场上燃烧着自己的青春,敌人的残忍折磨,也不能让她们停下前进的脚步。正是无数场战争的磨练,让她们的意志更加坚定,她们就是最美的人。

在我国湖北的一个小村庄里,一名男子整理了自己已经去世多年的奶奶的的遗物,就是在整理的过程中,他发现了奶奶在年轻时候留下来的不平凡事迹。在那么多遗物里他看到了一张报纸,报纸上的一栏信息让他惊呆了。

内容的主题是“双枪春姐”的英雄事迹,仔细一看,报纸里说的这个女英雄跟自己的奶奶一模一样。原来慈眉善目、和蔼可亲的奶奶竟然参加过战争,还因此贡献了自己的整个人生,大家看了以后都十分感动。

“双枪春姐”的真名叫贾春英,不仅是一位女英雄,还是“双枪老太婆”的原本人物焦子英的上级领导。作为一个女人,贾春英并不是刚开始就披上了那一身军装,是经历过一次次的精神上的解脱后,抛开了裹脚布,最终决定踏上革命之路。

贾春英在湖北省的乡下出生。当时年代的思想普遍都是重视男子,看轻女性。家境贫困的贾父贾母在她出生后才八个月的时候,就把她送出去给别人做童养媳。在别人家里生活,刚刚四岁的贾春英,就得扛起家里大大小小的家务活,身体上精神上受着双重折磨。

贾春英13岁的时候,在去山上准备砍柴火捡杂草时,忽然下起了瓢泼大雨。顶着暴雨赶回家的她,脚底下一滑就从山坡上滚下去了。还好,被路过的一位长着书生相年轻人看到。年轻人走近一看,这摔下来的就是自己的表妹,赶紧背起她回家了。

表哥实在看不下去表妹整天被欺负,几天跑去问她的养母,为什么让贾春英每天斗去山上砍柴。养母赶紧解释,为自己开脱。贾春英听到两人对话的声音后,急忙过来劝解。告诉表哥没人强迫她,是她自己愿意去的。还“懂事”的说:本来就不是有钱人家的小姐,贫穷人家的小孩命中注定就是要吃苦。

表哥听后,心里很是震惊,这么小年纪的孩子如今被阶级意识压倒了。表哥一脸负责的驳斥道:这不是命苦不苦的问题,是你自己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不知道怎么跟命运斗争而已。

后来,表哥就隔三差五的过来找贾春英。带她去山后的一所祠堂里,让她听那些革命真理。慢慢的,贾春英从一次次的听课中,逐渐认识到了封建社会制度所带来的灾难。全部都弄清楚后,她下定决心要参加斗争的队列中去,举起刀枪,开始革命。

贾春英的一生中几乎都在为革命事业奋斗。13岁的时候开始走上革命之路,到了15岁就加入了党组织,18岁的时候已经当上了队伍带头人。尽管她年纪轻轻。可她智勇双全,对工作积极踊跃。具备了一个领导人的模样,当地的人们叫她“女侠”

之后,她当上了湘鄂赣省委的妇女部长。经常手握枪支、身骑战马,在沙场中赴汤蹈火。大家伙儿都说,有“双枪春姐”在,再也不用受欺负了。就连附近的强盗匪贼一听“双枪春姐”的名字,都心惊胆战,不敢往前。

可不管多厉害的人,都会遇到困难,贾春英也一样。曾在一次作战中,贾春英的行为踪迹就被内部的一个卧底出卖给了敌人,沙场上遭到了众人的围堵。当敌人拿枪指向她打过来的一瞬间,她赶紧躲了一下,可还是没躲过。子弹擦到了头皮,她晕倒在地上。

在敌人的监狱中,刚开始敌人对她十分体贴,好吃好喝的供着她,目的就是为了让她背叛组织。有时还让已经背叛的“老同志”来说服她。贾春英对于送上来的吃的用的一概不拒绝,可偏偏就不投降。

后来,敌军看贾春英没有归降的意思。就命人对她严刑拷打,意图让她就此服输。但贾春英咬紧了牙依旧不认,坚强的抗住了所有身体上的凌虐。

贾春英在牢房里度过了9个月,每天就跟一起被抓进来的战友唱红色歌曲,给对方鼓劲。这时候。外面的局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我们的抗日团队已经十分强大了,在谈判场上,我军要求他们释放所有关在监狱里的同志。

贾春英在历经了千难万苦后,终于迎来了新一天。走出牢门后,她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还答应了潘涛同志,两个人结婚了。

结婚后不久,贾春英就怀孕了。不能剧烈运动的她,心里非常挂念革命工作。组织就安排她去乡里做二线,负责情报。就这样,贾春英边等待肚子里孩子的出世,边努力为前线的战友提供机密。

到了1940年,孩子出生了。贾春英赶紧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身在前线的潘涛,希望他可以早点回来。可等了很久,怎么都等不到丈夫回来。最后等到的是丈夫殉难的噩讯,这时孩子还没有一个月大。

丈夫去世的挫折没有打倒贾春英,她重振旗鼓,只身一人把孩子带大,仍一直守在工作中。在抗战中工作了很多年的贾春英,身体也不如以前好。在牢中被关押时经历的酷刑,让她的腰部受了重伤。之后腰伤反复发作,不得不退出岗位。

回到村里的贾春英,日子过得安稳平静。从来不对人说她以前的故事,大家光知道她参加过革命,可对她的英雄事迹从来不清楚,包括贾春英的儿子也是什么都不知道。直到1984年,贾春英离开了人世。在她去世的时候,大家仍然把她当作一位平凡的农民,她从未跟组织要过红军的福利,只留下了功绩和名声。

过了很多年,当贾春英的孙子在收拾奶奶留下来的东西时,才知道了她原来是个大英雄。尘封已久的传奇故事终于揭开了,很多新闻媒体记者都跟踪报道过。后来有些人还把她的经历改编,拍成了视频。政协副主席曾在纪念贾春英100周年的诞辰上称赞她,无所畏惧,为革命奋不顾身的精神。

巾帼不让须眉,每一位英姿勃发的女兵,在沙场上都分外美丽。她们从封建的羁绊中解脱,为个人、为群众奋勇前进。给祖国建成了一堵铜墙铁壁,她们不怕牺牲、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让人为之一振,历史不会忘记,祖国与人民更加不会忘记!

参考文献:《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中国共产党鄂南历史》

上一篇: 彝族的风俗习惯(彝族的民族风俗)
下一篇: 钺是什么兵器(钺是什么兵器图片)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