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日,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病死在养心殿中。
四月二十三日的时候,顺治帝生前的侍卫傅达理,受命为顺治帝进行殉葬。
世祖章皇帝(世祖章皇上)
这个傅达理是何许人也?他跟顺治帝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要为顺治帝殉葬呢?
1、傅达理是何许人也?
傅达理的具体身世,那已经是不得而知了,但可以确定他是满洲人。
根据乾隆年间编撰的《钦定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推断,傅达理可能是满洲正蓝旗人,姓伊尔根觉罗氏,祖上生活在穆溪地方。
当然,《八旗通谱》里的“伊尔根觉罗·傅达理”,跟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傅达理”,可能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人。
或许两个人就是同名而已。
傅达理首次出现在史料中,是在《清实录顺治朝实录》中:
顺治八年闰二月的时候,傅达理上书诉说自己父亲的功劳,所以被顺治加封为他拜喇布勒哈番。
“部议授傅达理,拜他喇布勒哈番。”
这个“拜他喇布勒哈番”是满语发音,翻译过来就是骑都尉的意思。
据此可见,这个傅达理可能来自满洲军人家庭,而且其父是有战功在身的,可能就是“从龙入关”的。
到了顺治十三年闰五月的时候,傅达理的名字,又出现在《顺治实录》中:
“复叙征广东军功……傅达理、敦达礼、李文裕达尔古大、穆成格,拜他喇布勒哈番。”
傅达理又被加封为“拜他喇布勒哈番”,所以顺治八年可能给的是虚衔,毕竟是沾了他爹的光;这次很有可能是实授,毕竟傅达理有平定广东的军功,所以被正式加封为骑都尉。
此后直到顺治十八年,顺治帝患病驾崩后,傅达理才最后一次出现在史料中。
此时他的职务是:一等阿达哈哈番侍卫。
这个“一等阿达哈哈番侍卫”也是满语发音,翻译过来就是轻车都尉的意思。
傅达理最后出现的身份,就是一等轻车都尉兼侍卫,所以他才能接近顺治,并且有为顺治殉葬的可能。
“以一等阿达哈哈番侍卫傅达理,随殉世祖。予祭葬,谥忠烈。”(《清实录康熙朝实录》)
傅达理给顺治殉葬后,获得了忠烈的谥号,康熙年间还多次获得祭奠。
“康熙十年九月辛未,遣官祭。”(《皇朝文献通考》)
好了,这就是顺治侍卫傅达理的一生,简单的总结就是:
他出身于满洲军人之家,因为父亲的军功受封官职,此后又因为自己的军功获得加封。最后成为了顺治帝的侍卫,在顺治帝驾崩后,傅达理受命选择殉葬。
2、为什么殉葬的是傅达理?
傅达理只不过是个侍卫,而且顺治帝的侍卫那么多,为什么偏偏是傅达理要殉葬呢?
是他主动选择的殉葬,还是他被动选择的殉葬呢?这里面有没有难以启齿的秘闻呢?
关于傅达理殉葬的动机,《顺治实录》和《康熙实录》都没有提及,只是简单的陈述了殉葬事实。
直到乾隆年间成书的《皇朝文献通考》,才提及了傅达理殉葬的原因:
为报答顺治帝的知遇之恩。
“世祖章皇帝上宾侍卫傅达理,感报恩遇,即以身殉,至是特加优防。”
也就是说傅达理在顺治死后,为了报答顺治帝的知遇之恩,随即就以身殉葬了。
即傅达理主动选择殉葬。
但是问题又来了,顺治帝给了傅达理什么样的知遇之恩,能让傅达理舍弃生命殉葬呢?
这到底是粉饰之词,还是确有其事呢?那就不得而知了,因为没有更多的资料可以佐证。
不过但是身在北京的比利时传教士鲁日满,为我们提供了傅达理殉葬的更多秘闻,也为我们还原了事情的完整因果。
即所谓的傅达理殉葬,其实就是杀人灭口,清除顺治在位时的皇室丑闻。
“宫廷中出现‘谣言’说皇上有失尊严,干一些极不正当事。事态十分有害,不祥和侮辱的传闻与日俱增。”(《鞑靼中国史》)
3、傅达理其实是顺治的男宠
鲁日满,比利时传教士,顺治年间跟随汤若望在北京供职,与顺治帝有过多次接触。
他著有一本《鞑靼中国史》,主要记录了康熙初年的北京教案,但也记录不少顺治年间的秘闻。
比如傅达理殉葬事件。
按照《鞑靼中国史》的说法,顺治皇帝不光是爱美人不爱江山的主,关键他还有断袖之好。
“就这样耽于声色歌舞,宫里充满疯狂、淫猥男童的丑行和闹剧,他们得到皇上的宠爱,十分骄狂,丑闻传遍皇宫。”
据此记述可知,顺治帝的私生活极其混乱,他与男宠的那些事,基本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
而这其中的“男童”,应该就是指傅达理了,因为傅达理是当时极其著名的帅哥。
“北京城里有一个出身于鞑靼大家族的少年,年约二十五岁,备受已故皇帝(指顺治)的宠幸。其情爱系因他年龄相当,风姿绰约,尤其具有魅力,这些优点使他显得美丽可爱。”(《鞑靼中国史》)
顺治帝死的时候二十四岁,傅达理死的时候二十五岁,所以俩人的确是年龄相当。
关键是傅达理长得的确很帅,不但风姿绰约,而且极具魅力,甚至让人看了觉得“美丽”。
既然傅达理如此的帅气,那他必定是引人注目的,尤其是作为顺治帝的侍卫。
所以俩人看对眼是水到渠成的事。
然后傅达理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顺治帝的男宠,但这对于皇室来说就是丑闻。
顺治活着的时候,就有大臣向他进谏,希望他改掉这样的恶习,但是顺治帝都当成耳旁风了。
“朝廷的一位大员却未能受到这样的接待,估计他也是怀着良好的意愿,向皇上进谏,希望皇上端正行为。”(《鞑靼中国史》)
顺治活着的时候,不光有大臣进谏,他母后孝庄也是极其反对。
但无奈顺治也比较叛逆,也可能是热衷于这种畸情,所以傅达理没有受到一点责罚。
或许就是因为傅达理被顺治受宠,所以才能对的上所谓的,要为顺治殉葬的“知遇之恩”吧。
当然,傅达理是被自愿的。
顺治帝驾崩后没多久,孝庄太后就要出手整治傅达理了,她必须给儿子消除丑闻。
在顺治帝驾崩的第二天,孝庄太后就把傅达理叫了过去,当面指责加暗示的说:
“好啊,你竟敢活着!”(《鞑靼中国史》)
言外之意就是傅达理必须死。
但孝庄把话说得非常冠冕堂皇,我让你死不是为了抹杀丑闻,而是我儿子需要你的陪伴:
“如果你是我子的忠实伴侣,你应勇敢地随他到阴间去。他在等你,不能忍受思恋之苦,不要让爱你的人失望。你知道鞑靼人的风俗,我想你的爱是真的!”(《鞑靼中国史》)
傅达理压根就没有选择,当时就哭着回家去了,把自己的艰难处境告知了父母。
他爹妈当时就哭成泪人了:
“父母一听这不祥的消息,当时变色,落下眼泪,亲友都因这个消息悲伤地齐聚他的家……可以肯定他们不敢违背太后的旨意。”(《鞑靼中国史》)
净说大实话,谁敢违背孝庄的旨意啊,但是傅达理是真不想死,他在家纠结了一天,都没有动手解决自己。
给你体面你不体面,那就只能让孝庄帮他体面看。于是孝庄就出手了。
“第二天太后得知可怜的少年还活着,便派手下两个大员携一个镀金盒子,作为礼物(赐死之礼,即爱之绳索),其中盛一根类似鞍塑人携带的弓弦,并且命令他们必须亲手了结此事。”
于是傅达理在自己家,被爹妈给亲手勒死了,这才有了史料中傅达理的殉葬。
顺便报答了顺治帝的“知遇之恩”。
怎么说呢?
傅达理也是个牺牲品,长得帅有时候真是罪过啊。
(一家之言,求同存异,感谢您的阅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