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前面讲了春秋战国的时期的上计制度,今天讲讲把这些诸侯国统一起来,成立我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王朝时期的审计那些事儿。
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59年属什么生肖)
秦始皇嬴政出生于公元前259年,其父秦庄襄王子楚本在当时的赵国首都邯郸为质,当时的大商人吕不韦见到子楚,认为奇货可居,将自己的姬妾送给子楚,并生下秦始皇,当时叫赵政。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这样记载赵政,“年十三岁,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吕不韦为相,封十万户,号曰文信侯。...李斯为舍人。”就是说,赢政13岁就当了秦王,吕不韦当了相国,且被尊为仲父,但10多年后前235年吕不韦失势自杀,其门客李斯登场,后成为始皇统一天下的最大功臣之一。
前230年开始,赢政开始派人征战四方,至前221也就是秦始皇26年灭齐,“六王毕,四海一”,秦最终灭了其它六国,秦王嬴政也就成了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这其中,就出现了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刺客和英雄的故事,荆轲受燕太子丹所委派图穷匕见刺秦王,可惜大事未成,否则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可能就此改写了。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做了一些客观上有利于后世发展的事情,比如,改分封制为郡县制,统一文字、钱币、度量衡和道路等,也修建了万里长城和阿房宫。
但整体来讲,李斯是荀子的弟子,主要延续的是法家的思想,因此,秦以苛法甚至是暴政而名,焚书坑儒也是秦始皇干的事儿。此外,皇帝这个词也是秦始皇的发明,《史记秦始皇本纪》这么说的,赢政认为自己统一六国的功绩太大,王的称呼不能彰显其伟大,因此丞相王琯和廷尉李斯等人建议赢政称“泰皇”,而“王曰:“去‘泰’,着‘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至此以后的国君就都被成为皇帝,而秦始皇作为第一个就被称为秦始皇了。当然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命令称为“诏”也都是那时议定并开始的,秦以前大家不论尊卑,都可以自称为朕,屈原在《离骚》已开始就说“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意思是我是高阳颛顼帝的后裔,我的父亲名叫伯庸。到后面秦始皇定下皇帝自称为朕,其他人就不能再叫了。
由于秦始皇尤其是其接班人秦二世胡亥的暴政,秦朝建立仅仅15年就被推翻了。秦朝延续了战国时的秦国的上计制度,并将其推向统一后的全国。由于15年的历史实在太短,因此史籍中关于上计情况的记载非常少。但我们仍然可以从秦的官制设计和只言片语中找到些蛛丝马迹。秦朝官制中最高级官员是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是最高行政长官。《汉书·百官公卿表》说:“掌丞天子,助理万机。”也就是说丞相的职责是按照皇帝的旨意,协助管理国家的政务。秦朝丞相或设一人,或设左、右各一人。丞相的属官有侍中,负责殿中奏事,为首者称仆射。太尉是最高军事长官,主管武官的任免黜陟。御史大夫为丞相之副,一方面供内庭差遣,另一方面又握有监察百官之权。
在中央层面,丞相为百官之长,主管审计与百官的考核是其主要的职责之一,上计中的各项工作包括对钱粮、赋税的审核及处理大多是由丞相和他的属官来承担的,但是上计时皇帝也可能亲自过问,相府成为具有审计职能的最高官署。而同时,另外一个位列三公的御史大夫也有一定的审计职能,御史大夫具有监察百官、弹劾检举的权力,监督民政、财政,还有权复查地地方的上计簿书,其属官御史中丞具体执行纠察百官职责。在地方层面,则各地郡丞主管上计事务,监御史履行纠察当地官员的职责,到县一级则有县御史。出土睡虎地秦墓竹简的墓主喜就是湖北安陆县的县御史,具有对该县的民政、上计的审查权力。
好了,关于秦朝的审计,我们就聊到这儿,下期更精彩哟!
文字:沈轩
拍摄:欧立坤
剪辑:康超
播讲:刘文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