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它起源于长江流域,而后走向整个华夏大地,最后辐射至全世界。韩国、朝鲜端午期间举行相应的祭祀活动;北美、东欧部分国家也有在端午赛龙舟的行为。可见,端午节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上都有广泛影响。史料记载,端午节大致在战国初期出现,到了魏晋南北朝时已经成型,又经过2500余年的演变,形成今天的端午习俗。
关于端午之起源,大多地区认为是纪念屈原,还有人认为是纪念伍子胥、介子推、曹娥等。除此之外,还有人认为端午起源于先秦时期的“浴兰节”。关于端午习俗的起源,经笔者梳理大致可分为以下六种。一是端午起源于祭祀龙图腾的说法。端午节是古代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端午节既然是龙的节日,端午习俗自然与龙图腾互为关联。
二是端午习俗起源于驱邪避疫的说法。此类说法又与恶日说互为交融,这个说法的观点认为,古人过端午最深层次的意思为驱瘟、除邪、止恶气,地方志中中的相关记载主要是避兵鬼、止病瘟。三是端午习俗起源于追念历史人物的说法。此类说法涉及的人物有屈原、伍子胥、曹娥等。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开始将屈原与端午节联系起来,认为过节乃是为了纪念屈原,隋唐以后这种观念逐渐普及,至今已成为人们过端午的主要原因。
端午节其实是龙的节日(端午节其实是龙的节日吗)
屈原精神是中华民族在政治、道德、文化、审美乃至伦理等方面的至高体现,随着历史演变,逐渐淘汰了其他传说,以至于如今的端午与屈原难解难分。江浙地区的人们更愿意接受端午节本是为了纪念伍子胥。端午诸多习俗,如挂艾叶、吃粽子、喝雄黄酒皆来自于纪念伍子胥,伍子胥年代早于屈原,也是屈原精神的先导,两人殉难之日也恰巧在同一天,故后世之人以竞渡纪念屈原不足为奇。四是端午习俗起源于祭天祈年的说法。
夏历五月是古越人的新年之日,且端午节本最早是在夏至,并不是五月五日,因此,端午习俗源于上古华夏族的祭天祈年仪式。五是端午即夏至的说法。端午起源于夏至,最初是夏至日吃粽子,并不是五月初五,端午节的时间基本都在夏至时节前后,其节俗本义乃是古代百姓对夏至的时间体验。端午节本是岁时节日,是为生产农作而设。汉代以后,人们才逐渐将历史人物与五月五日互相联系起来。六是端午习俗起源于古人祈求生育的说法。
还有人认为端午习俗本为人们祈求“男女构精,化生万物”的“成人节”。端午避邪只是其中一个手段,且吃粽子、花生等都是为了传宗接代,其根本意义在于祈求宗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