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皇帝,唐玄宗的后宫就如大家想的那样,佳丽三千,四大美女就被他占了一个,然而在大多数人都被杨贵妃的美貌所吸引的时候,唐玄宗的后宫不知冷漠了多少佳人。
独宠杨贵妃一人的背后,必然有众多从此只能寂寞孤独地被困在后宫的妃子,在唐玄宗的后宫团中,除了杨贵妃,最出名的莫过于梅妃。
楼东赋原文(楼东赋拼音原文及翻译)
梅妃名叫江采萍,出身福建莆田,和普通的宫妃不一样,梅妃以才气闻名。她自小聪颖,父亲是个儒医,许她读书识字,所以江采萍不仅能吟诗作赋,还精通乐器,善歌舞,在未嫁之前就是个远近闻名的才女。
梅花清新脱俗,傲立霜雪自绚烂,不与百花争妍芳,自古就为人们所重视。江采萍不仅自己爱梅,气质也如梅花一样高雅娴静,所以才被取号“梅妃”。
说起来,唐玄宗这个大猪蹄子,一开始得到梅妃的时候还如获至宝,十分宠爱她,将其赐为东宫正一品皇妃,地位不比后来的杨贵妃差。只可惜这份宠爱在杨贵妃到来后便尽数散去了。
在唐玄宗数以万计的后宫中,嫔妃们为了吸引皇帝,自然都是浓妆艳抹,打扮得花枝招展。而梅妃清丽婉约的气质,在一众人群中便显得十分清爽出众,这也是当初唐玄宗喜爱她的原因。
只不过后来的历史证明,唐玄宗喜新厌旧,可能只是偶尔换个口味而已,他最喜欢的仍旧是美艳柔媚的那款。
据说杨贵妃成为新宠后,视梅妃为大敌,多番挑拨,最终使得梅妃被打入冷宫。梅妃还效仿陈阿娇千金买赋,自己写了一篇《楼东赋》,想借此打动唐玄宗,最终又因为杨贵妃从中作梗,没有成功。
出于愧疚,唐玄宗送了一斛珍珠给梅妃,但梅妃为人高傲,既不屑于和杨贵妃宫斗,也不愿接受这样的赏赐,又写了《谢赐珍珠》拒绝了唐玄宗。
不过据说梅妃特别擅长用石斛珍珠制作养肤秘方,因为受到许多女性的欢迎与喜爱,还有“斛珠夫人”的称号。
梅妃的冷遇一直持续到安史之乱,叛乱时唐玄宗匆忙跑路,自然顾不上所有人,他只带来了重要的贵妃、臣子和亲近宦官。很显然,这重要一栏里,没有梅妃的名字。后来梅妃果然在叛乱中香消玉殒。
关于梅妃的故事,基本上已经有了一段完整的故事线,经过和结果都很清楚,而且在史传中,梅妃的名气也越传越广。
但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历史上是否真有梅妃这个人,至今存疑。
即便是在佳丽三千的后宫里,像梅妃这样的才女妃子也是少见的,她的人品几乎和梅花一样毫无瑕疵,但在唐代的记录后宫生活起居的正史中,却从未出现过梅妃这个人。
鲁迅所持的便是这个观点,因为梅妃首次为人们所知,是在宋代的传奇《梅妃传》里,而唐代不说正史了,就连一些杂记、笔记里都没提到过这个人。
按理说,像梅妃这种曾做到一品皇妃的人,又不是什么默默无名的小妃子,绝不可能一点记载也没有,纵使正史没有记录,那也不可能整个唐代都无人提及。
毕竟唐代有那么多诗人,皇宫一向是他们的大题材,出了这样一个如梅花般气质高洁的女子,他们怎么可能没注意到。
此外,有人注意到,其实将梅妃的形象和杨贵妃拉过来一对比,就能很明显地看到这两人,根本就是互为对立面嘛。
梅妃淡雅,杨妃妩媚;梅妃气质如高洁的梅花,杨妃则如美艳华贵的牡丹花;梅妃清瘦,杨妃丰腴;梅妃善诗赋,杨妃长于歌舞……
如此看来,梅妃就好像是特意按杨贵妃的反面来精心塑造的人物一样,这种雕琢感实在是太明显了。
除鲁迅外,郑振铎、刘大杰以及唐史专家黄永年等人都认为梅妃是人为杜撰的。当然,也有认为梅妃真实存在的正方。
正方认为梅妃或许不甚重要,所以没被特意记载;此外白居易在采访白头宫女后写就的《上阳白发人》中有写到“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妒令潜配上阳宫,一生遂向空房宿。”这里杨贵妃的“妒”,可能针对的就是梅妃,梅妃在历史上虽然不见载籍,但却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
然而尽管争议还在继续,梅妃尚且未被完全确定,但在她的故事流传了八百多年后,她已经深深地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一涓细流。现如今,不仅有关于梅妃的各种历史小说、笔记,还有许多喜剧都有在上演梅妃传。
至于现实中,传为其故里的莆田,早就建起了供奉梅妃的浦口宫,以“明珠辞一斛,亮节足千秋”的联语来赞扬梅妃的气节,还将其称为“祖姑皇妃”。
毕竟梅妃的形象从宋代以来就出现了,这么久过去了,就算她当真没存在过,也已经不影响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了,如此一位冰清玉洁的才女,自然会被人们一直喜爱下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