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最重要的节日内容是什么?非常遗憾地说,现在似乎只剩下“吃月饼”了。
我对“月饼”提不起什么兴趣,医生更不让吃。但文章之前,还是要先感谢各平台,特别是今日头条给小弟寄来的月饼、茶叶,非常感谢。
此文主要谈谈月饼的起源,同时配以制造的模子做参考。
月饼的起源(月饼的起源和历史)
(1)月饼什么时候才出现的:从唐玄宗、杨贵妃吃胡饼说起
月饼从什么时候出现的呢?总体上,月饼出于“胡饼”是主流观点。
民间有个传说,话说,唐高祖在八月十五那天,吃到一种圆形的胡饼。据说汉朝人就很喜欢吃这种东西,后来因为战乱,这个习俗没有传袭下来。唐高祖觉得这种圆形的胡饼很好吃,便赏赐给群臣吃。不像汉献帝那样自己吃独食。
新疆出土的唐代的所谓月饼
因为,官员们吃完皇帝送的后,就去市场上买。官员带动家人,家人带动周边,官员及其奴役集团蜂拥而出,这人口带动非常厉害。这种习俗立刻在长安风行起来。长安是首都呀,首都带动全国。吃胡饼本来就比较受欢迎,这一下全国风行了。彻底疯了。
某一年,唐玄宗抱着杨贵妃一边赏月一边吃胡饼。杨贵妃看着满嘴流油的杨贵妃,这儿媳妇真好,那时爱意连连呀。他认为能配得上杨贵妃配的东西都应该是美的。“胡饼”这个词儿太难听,该想个什么名字呢?
想着想着,他就把自己的想法儿说了出来。杨贵妃吃了几口的胡饼,高高举起对着月亮笑道:这饼,你看多像月亮呀,就叫月饼吧。如何?
唐玄宗一听满口应承。
(2)饼、胡饼、月饼
胡饼其实在汉代就已经流行了。胡饼是“饼”的一种。在古代“饼”是专指圆形扁饼,周朝时是不分蒸、烤、炸、煮的,是所有面食的统称。例如战国时期的《墨子》就曾经提到过“饼”。即使到了汉代,饼仍然是面食的统称,饵则是米食的统称。
到了东汉,就有多种饼了例如:
胡饼:圆形的烤熟的烧饼。“烧饼”这个词首先出现在北宋,该时期的黄朝英编著《靖康细素杂记》中就有该词——余谓凡以面为食具者,皆谓之饼。故火烧而食者,呼为烧饼。元朝时,烧饼正式替代了胡饼一词。
胡饼
蒸饼就是类似于馒头的面食。
汤饼就是水里煮熟的死面饼。
蝎饼就是用蜜或枣汁、油和面弄成的蝎形的半环形面食。我觉得应该是类似与馓这种食品的东西。
髓饼就使用动物骨髓和面,蒸烤而成的面食。
索饼就是长条形的面食,有人说类似于今天的油饼。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馅饼开始风行。隋唐时期风行的胡饼,类似于今天的肉烧饼。
请注意从烧饼到肉烧饼,越来越像月饼了!
明代嫦娥奔月月饼模子
到了五代时期,月饼雏形开始出现,即“玩月羹”。五代时期,开封有个“张手美”面馆儿,据说他做得“月羹”以桂圆、莲子、藕粉等为原料,精心烹制而成。但“玩月羹”具体形制没有图画、文字记载,所以,人们无法猜测到底怎么形成。但我个人认为:馅饼、肉烧饼这些既然可以用各种蔬菜、肉食做,也可以用其他东西做。其性质只能说类似月饼。
通过“中秋节来源于新罗?别激动,两个不同的节日而已”,一文中“新罗的中秋节”我们就能看到“饼”是主要食物之一。这时,圆形的饼作为糕点成为中外各国“过中秋”的必备之一了。
同样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唐朝月饼”,说的是唐朝西域高昌国在1960年代出土的文物中,竟然发现了饺子、月饼等食品。但那时的“月饼”跟我们现在吃的“蛋糕”非常类似。你说它是月饼,我也无话可说。
从馅饼、肉烧饼到我们今天的月饼的过度形态,也许真的是这个样子儿。它是月饼还是糕点我不知道,但“月饼”这个词在南宋首次出现。例如南宋周密(1232年-1298)的《武林旧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都有。
从清到民国的月饼模子图
周密和吴自牧都是南宋末年人,南宋灭亡于1279年。元朝建立于1271年。所以这两本书都是元朝的两位作者回忆南宋时的情况。有人将“月饼”出现放在北宋,我觉得有些太大胆了。元朝人回忆南宋的风景,只是他年轻时的场景而已。
(3)新的节日风俗——团圆,被引入中秋
但这两本书所体现的“月饼”都只是日常食品,并非是“中秋月饼”。原因很简单,“中秋”词条下的食品栏中都没有“月饼”。
所以“月饼”成为中秋专业食品只能在元明时期,同时,最关键缘由就在于节日的主题变化。
南宋之前,中秋节主要是文人之间的赏花赏月,吃的东西主要是新鲜水果。
元朝和明朝开始则出现“中秋月饼”,人们互相赠送月饼祝福邻居团团圆圆。由此,节日的主题变化了,进展为团团圆圆为主题。不再是文人、官员间为联络感情、诗词歌赋吟诗作对的主要内容。
新中国建国后“向科学进军”月饼模子
中秋已经不再是文人、官员能够享受的节日,而是老百姓也能参与其中的“团团圆圆”“团聚”的节日。
在元明时期,月饼也不仅仅是主要食品之一,还是“拜月”的主要供品。吃不了的月饼,风干后形成团圆饼。
由此,今天我们过的中秋节的最重要习俗吃月饼,在元明正式形成并固定了。
有关中秋节的最大谎言:朱元璋月饼起义与刘伯温神话
中秋节来源于新罗?别激动,两个不同的节日而已
“节”的形成有标准,中秋节形成与清明节正好相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