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黑人抬棺视频拍摄者是2017年的BBC记者,在非洲寻找文化习俗亮点时偶遇几名黑人抬着棺材跳舞,没有经过深入调查就将其以“新兴文化”公开报道,随即引起全球热议。2020年疫情爆发后,哥伦比亚警方一边在街头跳黑人抬棺舞,一边用喇叭敦促市民留在家中不要到处走动,使黑人抬棺这一习俗被赋予“要么听话,要么死”的调侃含义。
黑人抬棺材(黑人抬棺材的音乐)
那么,黑人抬棺真如BBC形容那般是“新兴文化”和“自娱自乐”吗?
首先推荐BBC记者先读完这本欧洲人写的《明亮的大陆:非洲艺术史》,书中第三章第七节“艺术与死亡”明确记载:大多数非洲传统宗教都认为,死亡不是终结,而是另一种形式的开始,因此,较为传统的非洲族群仍然保留着类似的丧葬习俗,比如英国人拍到的19世纪末尼日利亚“抬棺舞”和20世纪初的加纳“寄尸塔”。
在19世纪时期,英国殖民者发现尼日利亚部落族群会把死者放入特制的棺椁中,由后辈和亲友抬着绕部落一圈,沿途接受众人的哀悼和祝福,而加纳人对此习俗更加虔诚,有些穷人买不起棺椁只能暂时寄存在“寄尸塔”内,什么时候买的起了再抬出来接受哀悼后才能下葬。
比利时历史学家查尔斯·弗朗索瓦在名著《远航刚果》中写道:非洲人大概从1893年前后开始使用现代棺木,最初由西方传教士引入,在此之前,非洲各大族群习惯用精雕细刻的木制人型棺椁存放死者,以木钉或麻绳捆绑后抬往墓园集中安葬。
按照族群不同,抬行过程中会演绎各种不同的舞蹈和葬歌,越是丰富出彩的舞蹈葬歌越能吸引围观者,从而达到接受更多人哀悼和祝福的目的。
一时之间,欧洲人在加纳修建了三十多座城堡,近乎疯狂的掠夺财富和资源,1874年英国建立“六大黄金海岸联盟”展开“文化入侵”的进程,欲达到长期掠夺非洲利益的目的。
黑人抬棺这一现象就是非洲人抵触西方文化入侵的最明显表现
在加纳保留民族传统丧葬风俗的群体中,至今仍流传着一套完整的步骤和流程。
通常情况下,农村地区的死者家属会提前3-5天在街头巷尾张贴讣告,而城镇家属则提前2-3天购买显眼处的多个广告牌进行全城公告,讣告上会注明死者生前的部分信息以及出殡时间地点。值得一提的是,加纳传统葬礼通常从周五持续到下周一才正式结束,具体安排一般都会写在讣告内。
有些富裕家庭还会印制精美的图册发放给葬礼参加者,这类图册相当于“人生回忆录”,把死者生前的亮点事迹都注明在内,葬礼结束后可带走以便日后追忆。
最有趣的是,部分图册还会在最后一页留出空栏,与死者有过恩怨的人可以尽情的写上内心想法,然后在安葬日当天烧毁,以示过往恩怨一笔勾销。
准备好讣告事宜后,家属还要尽快挑选合适的棺椁,理论上以死者所从事的工作为主要选择,也有部分家属会根据死者生前最喜欢的事物做最终选择。这就出现了很多奇形怪状的棺椁,有罐装饮料型的、敞篷老爷车的、波音飞机的,甚至连直立的玻璃瓶都有。
看似荒诞?如果换个角度来说,这也是家属尊重死者的一种表现,给死者最喜欢的东西!
从周五早上开始,家属要将清洁过的遗体对亲友展示并接受祝福,家境困难的家属也会接受资助,毕竟在人均GDP仅2200美元的加纳,举行一场声势浩大的葬礼要花费不少钱。其中最大支出就是棺椁,动辄数百乃至上千美元,在阿散蒂地区的富人群体中,制作精美的棺椁基本不低于9000美元,换算人民币已经超过6万元。
周六要举行户外凭吊仪式,由牧师或部落首领主持,参加葬礼的亲友会以死者生前喜好来挑选礼物,喜欢吃肉就带上点肉,喜欢漂亮衣服就带块红布或白布,喜欢喝饮料就带上各种喝的。这些礼物都会被用在下午活动中,吃喝食材用来招待亲友和乐队,布匹分成条状发给周日送殡的亲友。
周六下午是亲友庆祝死者步入“新路”的狂欢时间,现场有专门请来的乐队和MC,时间往往持续4-5个小时,期间各种舞蹈和歌曲自由发挥,怎么开心怎么来,没有人会阻止。
周日早上会请来当地最有名望的人主持盛大的感恩仪式,也有部分族群会由牧师主持,主要内容以悼念为主,参与人数越多代表死者越受尊重,接受的祝福越多,“新路”也会更好走。
周一是下葬的日子,也就是BBC所谓的“新兴文化”和“自娱自乐”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加纳人对下葬当天封路封街大跳抬棺舞的行为十分包容,几乎每个城镇都不用提前报备,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是一种认可。随着抬棺舞这个职业的传播,加纳也诞生了不少专业人士,甚至开班授课收取学费都成为普遍现象。
从世界各国对黑人抬棺的态度能看到很多种截然不同的现象,有人赞成有人讽刺,我能说的只有一句话:可以不接受,但请不要伤害诋毁他人的传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