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谢道清皇后(谢道清简介)

谢道清皇后(谢道清简介)

谢道清皇后(谢道清简介)金山坐落于潮州古城北面,濒临韩江,自古便是登临胜地。南宋景炎三年(元至元十五年,1278)三月初一,元军铁骑攻陷潮州城,摧锋寨正将、摄军州事马发举家于金山子城壮烈殉节,将军之忠义令潮人垂泪追思。钟灵毓秀的金山

金山坐落于潮州古城北面,濒临韩江,自古便是登临胜地。

南宋景炎三年(元至元十五年,1278)三月初一,元军铁骑攻陷潮州城,摧锋寨正将、摄军州事马发举家于金山子城壮烈殉节,将军之忠义令潮人垂泪追思。

钟灵毓秀的金山(一名金城山),隋唐宋元时期,一直是州、郡、路之治所。北宋大中祥符间,知州王汉大规模开辟金山,遂成一方登览胜境。千年以来,金山既回荡着英雄悲歌,又绵延着鼎盛文脉。

谢道清皇后(谢道清简介)

谢道清皇后(谢道清简介)

北宋至和间,知州郑伸修筑金山子城;南宋庆元间,通判廖德明修建周敦颐祠;明天顺间,知府陈瑄修建玉华、北山书院;清光绪间,总兵方耀创建金山书院……

明代梁国树《金城山诗》有“几度登临未忍还”之叹。时至今日,徜徉金山麓俯仰皆风华,摩崖石刻蔚为大观,潮州八景独占其二,恰如梁诗所云。

忠烈埋骨苍松映翠

金山之巅,至今矗立着一座茔墓,墓主正是南宋潮州摧锋寨正将、摄军州事马发。碑石现已残缺,《潮州志补编》录其碑文为:“宋安抚使、摧锋寨正将、知潮州事马公暨阖门全节之墓。中华民国元年元月光复本郡之二月后,粤省第四军司令部副长孙丹崖重修。”

金山上的马发墓

历代方志对马发墓之记述较为简略。清乾隆《潮州府志·古迹》载:“摧锋寨正将马发墓,合家死难,同葬金山,有碑。”《潮州志补编》引清代谢鍊《红蕉吟诗钞》云:“同治丁卯重立墓碑。”

而前人诗作中的只言片语,反映出马发墓更多信息。清康熙六十年(1721)任潮州总兵的尚潆,在《吊马忠烈墓》诗中有“六尺欹碑剔藓观”之句,描述了碑石倾斜、苔藓满布的情形。光绪间寓居潮州的爱国诗人丘逢甲,有《金山吊宋安抚使摧锋寨正将马发墓》诗云“零落遗碑吊客文”。光绪间邑人谢锡勋《重修马公坟》诗,更有“金鱼玉碗蚀风霜,石兽翁仲沦草莽”“公坟犹有屹屹碑,石赤字青同峋嵝”之咏叹。可知其时旧碑尚存,而随着墓址荒废,墓前的石兽翁仲雕像渐次沦没。

马发墓民国拓片(资料图片)

古代历来有“墓祠合一”的建筑形制。先秦时期,自天子至官师皆有宗庙。汉代公卿多建祠于墓所,祠墓结合之制得以沿袭,并逐渐影响到民间。马发墓的旁边,亦修建过一座马公祠,并设祠田保障祭祀经费。

元至正七年(1347),广东道肃政廉访司事周伯琦来到潮州。时郡人欲为马发申奏立庙,洪必元诗云:“阴房野磷青,坏道丛祠圮。天朝未旌忠,谁为血其祀?”有鉴于此,周伯琦主持修建马公祠于金山麓。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海阳知县金一凤清复祠田;乾隆二十六年(1761),潮州知府周硕勋重修;光绪二十六年(1900),邑绅再度捐修。每岁春秋二祭,祭期与韩祠旁的陆秀夫祠同。

明嘉靖十三年(1534),郡人在金山巷口修建“忠节坊”,以作马公祠墓之标识,坊额为福建兴化知府、揭阳人黄一道所书,至今尚存。

金山巷口的“忠节坊”

民国时期,马公祠址为省立金山中学移用,办成附属高等小学,抗战初遭日本侵略者炸毁。而马发墓亦几度迁移,据《金山街道志》,新中国成立后,墓址迁至湖山南岩附近,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迁回金山,十年动乱期间被毁,1979年寻回残碑并重修,1987年列入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孤城浴血将军殉节

南宋德祐二年(元至元十三年,1276),元军摧枯拉朽,进趋临安城,年仅五岁的宋恭宗奉太皇太后谢道清之命,向元帝呈上传国玺及降表,宋祚实际上已然宣告终结。

而恭宗同父异母兄弟益王昰、卫王昺的南逃,虽是宋廷短暂的苟延残喘,却造就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历来“山高皇帝远”的潮州,亦在此刻展露出不屈不挠的血性。

宋帝降元、大兵压境,潮城守令弃印奔逃。时陆秀夫等拥立益王昰于福州,改元景炎,是为端宗。遣安抚使来潮慰谕,摧锋寨正将马发承命权知州事。

宋代《三阳志》载,“摧锋寨,在州郭之北,军额见管一百单一人。”本是一支百人部队的将领,临危受命,马发凭借其潮州本地人的影响力,组织全城军民奋起抗元。彼时东南地区纷纷被元军攻陷,唯潮州城顽强抵抗达一年有余。

元代《三阳图志·元平潮州始末》详细记载了那场极为惨烈的战事。至元十四年(宋景炎二年,1277)正月十七夜,元军省镇抚忽鲁浑统兵至潮阳县,遣人入城谕降。十八夜,马发率兵退守州后鸡笼潭,交战中成功击退元军。

这一年间,元将唆都(索多)统兵转战南方,一路势如破竹,连下邵武、崇安,趋建宁,击败文天祥等,又下南剑、福州、兴化、漳州,遂急攻潮州。马发婴城固守拒之,令唆都不得不弃去。《宋史·二王本纪》《元史·唆都传》均有记述。

至元十五年(南宋景炎三年,1278)正月,元军破广州城后,唆都复统兵进攻潮州,马发城守更加巩固。面对元军的疯狂攻城,潮州以弹丸之地又坚守月余。

据《三阳图志·元平潮州始末》及光绪《海阳县志》等史料记载,正月二十七,剧盗陈五虎(陈懿等五兄弟)协助唆都围城,马发勒兵闭守城中。军民乘城诟骂,元军恼怒至极,塞堑填濠,造云梯、鹅车,日夜急攻,被马发密令部下焚毁。二月二十九,守南门巡检黄虎子与陈五虎通谋,潜开城门引元军突入,才导致城池失守。元军焚民室庐,火焰亘天,黄虎子亦为陈五虎所杀。马发收残卒百余人拒守子城,终因势穷力殚,度不可为,于三月初一令妻儿缢死,随后自鸩殉节。世人以“文相功埒陆相伍”,比拟马发之忠烈气节。

潮州城陷一月后,宋帝昰殂,卫王昺继位,改元祥兴。一年后,陆秀夫在厓山负帝昺投海,南宋王朝彻底灭亡。

相传马发殉节以后,百姓感念其忠义,在金山上筑墓祭拜,栽松柏以喻其志。忠烈埋骨处,苍松映翠间,“马丘松翠”乃成潮州八景之一。

清郑昌时《韩江闻见录》记其与读画者论《八景》诗入画各季节之所宜,有《马丘松翠》诗,序曰:“夹北金城山,为宋摄知军州事马公发殉难处。井上立墓,峦石森奇,入画宜冬。旧云‘金山古松’,今余翠黛,有东南第一山华表。”《韩江闻见录》成书于道光间,当时“金山古松”已不复存在。但“长峙海邦标劲节”,英雄浩气万古不灭!

烽火金山军政重地

金山自古便是郡城军政重地,据可考史料,历隋、唐、宋、元诸朝,州、郡、路之治所皆设于此。

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知州王汉始辟金山,撰《始开金城山记》曰:“金城山,境之最奇者也。距州治越二百步……从昔榛莽翳奥,为虵虺之囿、麋鹿之居,径未始辟,人不得游……壬子仲冬,余始至郡,阅其近逼廪库,畏盗之伏其间,始令剪辟,非意其为胜也。”

至和间,知州郑伸修筑金山子城。据郑伸《筑城记》载,皇祐四年(1052),蛮贼侬智高破邕管,乘流而下攻五羊,朝廷诏令岭外完壁垒以御寇。潮州筑城,土工不坚,未期悉圮。郑伸到任后,遂主持修筑,至和二年(1055)竣工。《三阳志》载,“绍兴初,黎寇掩至城下,攻具百出,屹然不为之动,凡避寇于内者赖以免。”

明洪武元年(1368),府署迁至新街(今昌黎路),金山旧署改为兴化卫分司署,二年改为潮州卫指挥署。正统十四年(1449)南海黄萧养之乱,潮州设总兵官,总镇署驻兴宁堡,嘉靖四十三年(1564)移郡城里仁坊岳伯亭。崇祯末,将金山原卫署改为总镇署,自此沿用至清末。

明末清初,金山烽火再起。其时,南明政权同室操戈,潮地群豪拥兵割据。先是,广东提督李成栋叛清附明,遣部将郝尚久斩杀潮镇总兵车任重,题郝尚久为潮镇总兵、封新泰伯。清平南王尚可喜大军下广东,明将吴六奇迎降,郝尚久亦以城降。而南明大学士兼礼、兵二部尚书郭之奇策动全潮反正,郝尚久联络明朝遗臣黄锦、邹鎏、梁应龙、洪梦栋等,举旗归明,勒令绅富助饷,筑垒于金山巅,凿井百余尺,可饮万人,积粟储械,为长久之计。

随后,靖南王耿继茂统兵来剿,吴六奇引兵助清军围城。清军佯以巨炮急轰西北门,阴遣舟师至东门,郝尚久部下王安邦启水门应之,城中大乱。郝尚久抽师退守金山垒,眼见大势已去,与其子尧投井殉难。耿继茂恨之入骨,令人捞起尸体,戮尸以泄愤,随后纵兵屠城,史称“潮州之屠”。事在顺治五年至十年(1648-1653)。

郝尚久因叛附无常为后人诟病,即使殉难金山亦遑论英雄。而其开凿的金山古井,则有“广东第一井”之誉,至今仍保存于北阁景区。

■链接

千年人文鼎盛宋城残墙犹存

将士浴血的金山荡气回肠,人文荟萃的金山风光无限。

光绪《海阳县志·舆地略》载,“金山,一名金城山,在郡城北,高四十丈,周围四里,形如覆釜,多巨石,为郡城后扆。前有小湖(今塞),东北临鳄溪。相传旧为金姓所居,故名。”

据记述,唐宰相常衮贬潮时曾于山巅题“初阳顶”三字,韩愈刺潮时建亭于凤山楼左右。北宋知州王汉始辟其胜,竹木葱蒨,荔枝尤繁,因建荔枝亭,并随景命名,有隐石、独秀峰、西晖岩、鉴石冈、仙游洞诸称。

南宋庆元间,通判廖德明建周敦颐祠,刻周子《拙赋》,以理学名家朱熹手书“拙窝”二字命名原来的遥碧亭。明天顺间,知府陈瑄建玉华、北山两书院,延邑人陈明德、薛侃等讲学。清光绪三年(1877),总兵方耀创建金山书院,环以斋舍,翼以亭台,植梅、柳、桃、杏其中,并构总督瑞麟、巡道凤安二公祠。总督张之洞巡潮时,复饬建书楼,鳞差云蔓,为一郡巨观。

如今,信步金山,举目皆景。北宋王汉《始开金城山记》、郑伸《筑城记》、海阳县令钱冶《和金城山诗》、大书法家米芾“第一山”,南宋朱熹“拙窝”、潮州知州沈杞题名,元潮州路总管王翰“清辉同趣”、潮州路学教授林仕猷纪事,明巡道郑岳“凤台壁立”,清金山书院匾额、租业碑……留存于岩壁奇石上的摩崖石刻,令人不由得叹为观止。

近年来,潮州文化研究者洪旭勤又在金山上发现数处残刻,印证、填补了旧志的相关记载。其中有北宋大中祥符间潮阳县主簿兼令尉李孜、潮州司理参军邝坦《和金城山诗》各一首,及北宋熙宁间“许彦先筑城纪事阙碑”、明正统间朱鼎《金山题记》、清雍正间尚潆《吊马公墓诗》等。

文史学者陈贤武更在金山北面发现了子城残存城墙。据陈贤武介绍,这处城墙采用砖石包砌城垣,有些墙砖外立面呈现祥云纹饰,且尺寸不同于常见的明清墙砖。马发守潮州战役中,子城告破,至元二十一年(1284),枢密使月的迷失来潮“平城”,从此,子城无重修记载。因而基本可以推断,该处城墙属于宋代子城的珍贵遗存。建议及时予以保护,并作进一步发掘考证。

有关子城的记载,以《三阳志》最为详尽。明嘉靖间大儒薛雍《金山读书记》云:“马(发)庙之西,其荒甃旧址,乃马却敌日为堡寨,名为‘子城’是也。”光绪《海阳县志·建置略》曰:“《方舆纪要》及《府志》俱云旧有子城,今不可考。”可知子城明代尚有残存,清代已然湮没。此处残墙的意外发现,对潮州文史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主办湘桥区委宣传部潮州日报社

文/潮州日报记者江马铎

图/洪旭勤

上一篇: 东魏西魏玉壁之战(玉璧之战万人坑)
下一篇: 卫玠怎么读(美男子卫玠怎么读)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