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天津历史(天津历史天气)

天津历史(天津历史天气)

天津历史(天津历史天气)天津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多个历史文化街区、各级不可移动文物近1900处、各类保护性建筑1000多座,以及数量众多的其他老屋古宅,它们就像是璀璨的繁星,散落在这座城市中。时至今日,这些老建筑、老街区,都正在以

天津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多个历史文化街区、各级不可移动文物近1900处、各类保护性建筑1000多座,以及数量众多的其他老屋古宅,它们就像是璀璨的繁星,散落在这座城市中。时至今日,这些老建筑、老街区,都正在以什么角色参与我们的生活,又在用什么方式诉说各自的故事呢?

老城里有新韵味

天津历史(天津历史天气)

天津历史(天津历史天气)

最近几天,得知文庙大修完毕,正式开馆的消息后,不少市民纷纷前来参观。天津文庙,又称孔庙,始建于公元1436年,是明清两代王朝祭祀孔子的地方,也是天津学宫所在地,总占地面积近1.3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三千余平方米,是天津地区现存最完整、最宏大的明清建筑群,1954年,天津文庙被列入了首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天津文庙博物馆馆长陈彤,自从1990年大学毕业便开始在文庙工作,当时这里还没有作为博物馆对外开放,而是叫做天津文庙保管所,尽管从明清时期开始,数百年间文庙先后经历了三十余次大修,可在陈彤的印象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文庙依旧是比较荒凉的,“当时院子里都是荒草,直到作为博物馆对外开放,还有好多人不知道文庙是干什么的,知名度很低,这种情况延续了很多年”,陈彤回忆说。

文庙最近的一次修缮,是去年十月份闭馆后开始的这次大修,负责制定修缮和施工方案的,是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张威的团队,修缮范围主要包括建筑外延油漆彩画,以及屋顶地面等破损较为严重的地方。张威他们严格遵守文物修复原则,尽可能使用原材料原工艺、保持古建筑原有风貌不变,只要是经过处理之后还能使用的,不论是一根梁柱还是一块残砖,都会小心翼翼保留下来,因为他们知道,文庙不仅仅是一处建筑群,更是天津建卫之初最古老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张威说:“明代始建的天津卫故城过去是有城墙围着的,这一片也被人们叫做老城里,文庙周围东西南北四条马路,就是历史上故城城墙的所在地”。

张威提到的天津卫故城城墙,指的是清雍正年间,由天津盐商出资修建的老城墙,当年城墙内的老城里被十字主干道划分为四块均等的居住区,即东北角、东南角、西北角和西南角,十字街在鼓楼交汇,1900年八国联军攻破天津后,城墙被迫拆除,之后百年,老城里的建筑、道路几经变迁,但格局和韵味始终未变,因此人们常说,要想了解天津的历史,那么老城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是最好的解说。

2004年,陈彤和同事们根据相关史料记载,策划恢复了天津文庙祭孔典礼中的乐舞表演,并在2011年以祭孔大典为开幕仪式,举办了首届天津市国学文化节,此后连续多年,在9月28号孔子诞辰日以及之后的几天,举办少儿开笔礼、青年成人礼等活动,缅怀祖辈先贤、弘扬爱国精神,如今的文庙已经成为了天津一处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传播窗口。

工业街区的文化范儿

满墙书、一杯茶、一只猫,这就是徐凤文每天在自家书房里全部的陪伴和乐趣了,自从六年前落户在河东区棉三创意街区,他的书房便成了许多爱书之人和外地游客必到的一处打卡地,而这间书房,过去就是天津第三棉纺厂的一个车间,棉纺厂迁出市区后,废弃的老厂房在2015年,通过改造升级为棉三创意街区,街区遵循“先保护再利用”的原则,充分保留厂房原有的空间格局,构建了一个既延续工业遗产历史肌理、又具备时尚街区活力的创意产业集群。“当年天津六大纱厂有四大纱厂都在海河两岸,而且1924年天津地委成立之后,最早的党的活动和工人活动都是在棉三开展的,而且这里还是中国最早建立八小时工作制的地方,所以它代表着那个年代的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徐凤文说。

天津棉纺三厂的前身是始建于1921年的裕大纱厂和仅一墙之隔的宝成纱厂。1925年,五卅运动的浪潮席卷中华大地,天津各界成立联合会,工人运动波澜起伏,纺织工会在中共天津地委的领导下,发动工人多次参加反帝示威活动,1925年8月,裕大纱厂2000多名工人举行大罢工,抵制外国资本家的残酷剥削,工人们与前来镇压的反动军警展开搏斗,砸毁了机器设备,这便是天津工人运动史上著名的“砸裕大”事件,此次事件给反动政府及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将五卅运动期间天津以工人为主体的反帝爱国斗争推向了高潮。如今,我们眼前的不少老厂房,都曾是那段激情岁月的见证者。

几年来,棉三创意企业管理服务公司总经理陈强带领的团队,为整个街区的招商和运营付出了大量心血,如今入驻街区的企业已经达到了150多家,从画廊、书房、摄影棚,到咖啡餐饮、动漫设计、律师事务所等等一应俱全,有的厂房面积大,一栋楼里就能容纳二十多家企业,随着各种业态不断入驻,一栋栋老厂房被赋予新功能,整个街区也紧跟城市更新的步伐,真正实现了活化利用。“这些企业经过棉三工业遗迹氛围的熏陶,已经跟园区整体的历史文化融成了一体,这里的每个人都有一颗尊重历史、热爱街区的心,未来我们也会尽力把棉三打造成一个与众不同的新型文创街区,这是我们的情怀”,陈强说。

载满历史的小洋楼

在距离和平区五大道街区不远的西安道上,有一栋掩映在绿茵红墙中的二层小楼,这里曾是天津市胸科医院的办公楼,因此许多人对它并不陌生,胸科医院搬走后,这里闲置多年,也就很少有人再提起它的过往了。刚刚结束文庙大修工作的张威团队,眼下正忙着对一些小洋楼进行修缮和维护,其中就包括胸科医院的这栋办公楼,其实,在用于办公之前,这里原本是原盐业银行天津分行经理陈亦侯的旧居,陈亦侯这个名字,可能有的人不太熟悉,但提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天津仁人志士誓死守护国宝金编钟的故事,大家应该都听说过,而这件事的主人公就是陈亦侯。

1922年,溥仪为了筹备结婚大典,将乾隆皇帝八十大寿的贺礼——一套重达一万多两的黄金编钟和瓷器字画等一批珍宝,抵押给了北京盐业银行,借款四十万元,后因溥仪无力偿还,这些珍宝成了盐业银行的账外资产,1932年,为了躲避动荡的时局,金编钟被从北京秘密转移到了盐业银行天津分行的地下金库,时任经理的陈亦侯全程参与了这件事,为金编钟的转移和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提起这段往事,张威说:“我们真是怀着敬意在修复这栋楼,我们推想,当年金编钟从北京运到天津来,然后再怎么样来保管,陈亦侯应该大部分是在这个房子里谋划的,因此这也是跟金编钟密切相关的一个地点”。

据记载,为了防止金编钟被日本人找到,陈亦侯在1940年春天的一个深夜,联合朋友胡仲文以及助手和司机,秘密将金编钟转移到了距离盐业银行不远的四行储蓄会,随后的日子里他顶住压力,不断斡旋,扛住了一次又一次的盘问和搜查,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才列出保管清单,将包括金编钟在内的众多国宝完好无损地上交给了国家。如今,从西安道到解放北路,这片烙印着金编钟足迹的街区依旧是银行林立,一派繁华,每每行至此处,驻足在一栋栋写满故事的老建筑面前,张威他们总会想到过去那段惊心动魄的岁月和那些值得敬佩的人。

由于年代久远、长期空置等原因,陈亦侯旧居的保存情况不是很好,要想恢复最初的面貌有一定难度,为此张威带领团队一次次勘察现场、查阅资料,努力在细节上保留更多的历史信息,不断细化修缮和施工方案,在他们看来,每一栋老建筑,尤其是文物建筑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气质,而这,也是它们最不能被辜负或埋没的地方。(津云新闻记者宋新新)

上一篇: 李莲英慈禧和狗(李莲英慈禧墓)
下一篇: 曲肖冰(曲肖冰半阳为什么分手)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