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甘露三年(258年)正月,寿春的战事进入紧要关头。
文钦对诸葛诞说:“蒋班、焦彝认为我们不能出城而走,全端、全怿又已率众投降,这个时候敌人一定没有防备,可以出城一战了。”
诸葛诞和唐咨等人都认为很对,抓紧准备好进攻的器具,从南面五六个昼夜连续进攻,想要突破重围。
淮南三叛(淮南三叛名词解释)
魏军占据高处,发射石车、火箭,烧破叛军的进攻器具,箭石像雨一样泻下。
诸葛诞军死伤遍地,流血充满堑沟,被迫退回城中。
城内的粮食越来越少,不断有人出城投降,达数万人之多。
文钦想让北方人都出城投降,以节省粮食,留下他与吴国人一起坚守。
诸葛诞不同意,两人之间开始互相怨恨。
文钦平时就与诸葛诞有矛盾,只是有着共同的敌人司马昭而暂时结合,事态紧急时就愈加互相猜疑。
文钦去找诸葛诞商量事情,诸葛诞却乘机杀掉了他。
文钦之子文鸯、文虎在小城中领兵,听到文钦的死讯,就想带兵去为父报仇,但手下兵士都不愿为他们效命,二人只好越过城墙,只身逃出,投降了司马昭。
魏军将领都请求杀了他们,司马昭说:“文钦罪不容诛,他的儿子本来也应该杀掉,但文鸯、文虎因走投无路而归顺,此时城还没攻破,杀了他们就更坚定了城内敌兵的死守之心。”
于是赦免了文鸯、文虎,让他们都担任将军,并赐爵关内侯。
司马昭采取攻心计,让文鸯、文虎率数百骑兵绕城而走,边走边高呼:“文钦之子尚且不被杀,其余之人就更没什么可害怕的了。”
城内守军已是饥饿难耐,困顿不堪,听了他们的喊话,十分高兴,都失去了斗志,盼着早日投降。
司马昭亲自来到包围圈,见城上守军虽然手持弯弓,却不发箭,认为总攻的时机到了,于是发令说:“可以进攻了。”
魏军四面进攻,同时鼓噪呐喊,登上城墙。
二月二十日,寿春城告破。
诸葛诞见形势危急,单枪匹马,率领麾下突击小城,想要闯出城去。
魏大将军司马胡奋手下的兵士趁乱杀死诸葛诞,又诛杀其三族。
魏军俘虏了诸葛诞麾下的数百人,但这些人拒不投降,说:“为诸葛公死,不恨。”
魏军将他们排成队列,每杀一人,就问其余的人降不降,结果没有一个人投降,最后全部被杀死。
吴将于诠说:“大丈夫受命于君主,带兵来救人,即使不能取胜,也绝不做敌人的俘虏。”
说完,脱掉盔甲,突入魏军阵中,力战而死。
唐咨、王祚等人投降。
魏军俘虏吴国兵卒一万多人,缴获的兵器堆积如山。
司马昭召集众将,商议如何处置俘虏。
不少将领提议说:“淮南地区仍为叛逆之徒所占据,这些吴兵的家室都在江南,不可放他们回去,应该把他们全部活埋。”
司马昭说:“古人用兵,以保全对方的国家为上策,只杀其首恶而已。吴兵得以逃回去,正好可以显示我国的宽宏大度。”
议定结果,一个俘虏都不杀,在三河地区接近京师的地方,将他们分散安置。
又授予唐咨安远将军之职,其余的副将,也都给了相应的地位和封号。
众人都心悦诚服。
那些被诸葛诞胁迫掠虏而来的淮南将士、官吏百姓,都赦免放回。
又听任文鸯兄弟收敛其父尸首,还派给他们牛车,拉到旧墓安葬。
司马昭对王基当初不听调度不但没有责怪,还写信称赞他说:“当初议论对策时,众说纷纭,要求转移到北山的人很多,我没有亲临营垒实地勘察,也认为应该转移。将军深入地考虑利害得失,独自坚持固定的意志,上边违背朝廷诏命,下面拒绝众人之议,最终制服敌人,擒获贼兵。即使是古人所说的那些忠臣良将,也不能超过你啊。”
司马昭还想乘胜派遣诸军轻兵深入,招抚迎接唐咨等人的子弟,利用敌人的内部裂痕,促进吴国消亡之势。
王基进谏说:“以前诸葛恪乘着东关获胜之机,倾巢出动江南的兵力围攻新城,不但没有攻克城池,兵士还死了大半。姜维凭借洮西的便利条件,轻兵深入,结果粮饷不继,军队在上邽遭到覆没。在取得大胜之后,上下之人就会轻敌,轻敌就不会过多考虑困难的一面。如今敌人在外部刚刚失败,内部忧患又没有弭合,必然加紧防备,齐心御敌。而且,我们的兵士外出已经一年多了,人人都有归家之心。如今我们歼灭敌兵十万,擒获罪魁祸首,自历代征伐以来,还没有哪次战役像本次这样获得了全面胜利,又没损伤多少兵力的。武皇帝在官渡战胜袁绍,自认为所获已很多,就不再追杀,这是害怕会挫伤自己的威势啊。”
司马昭听了王基的话,停止了这次行动。
又奏请魏帝曹髦,任命王基为征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封东武侯。
王基上书辞让,把功劳归给参谋和辅佐的下属,于是其所属长史、司马等七人都得以封侯。
王基于魏甘露四年(259年)调任征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
司马昭攻克寿春,钟会出谋划策很多,因此,司马昭对他日益亲近重视,委任他办理机密要事,时人把钟会比之为汉代的张良。
四月,司马昭回到京师,曹髦下诏将“丘头”改为“武丘”,以表彰司马昭的军功。
五月,曹髦诏令,任命司马昭为相国,封为晋公,食邑八个郡,加赐九锡。
司马昭先后推辞了九次,曹髦才收回成命,改为增加司马昭封邑一万户,食三县租税,其儿子中没有爵位的都封为列侯。
八月,任命骠骑将军王昶为司空。
历史上将三国时期发生在寿春的三次反抗司马氏的兵变,称为“淮南三叛”。
王凌是一叛,毌丘俭、文钦是二叛,诸葛诞乃三叛。
经此三叛,反对司马氏的曹魏势力基本被清空,再也没有实力派人物支持曹魏,士大夫转而纷纷投靠司马氏,朝政大权完全归于司马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