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是莱州市的常见姓氏。根据《莱州市志》的统计,滕姓占当地总人口的比例超过5‰,在该市众多姓氏当中,排名在二三十位之间(金城镇驻地滕家村,就是滕姓聚居大村)。
莱州滕氏的规模之所以较大,与其家族历史悠久有直接关联。在莱州民间,“明初四川迁徙说”流传甚广。但滕姓却不属于这种情况。根据族谱记载,滕姓早在两宋之际就已迁至莱州(掖县)居住,在时间上比明初大移民要早得多。
滕杰简介(滕杰医生)
关于滕氏先祖的迁徙细节,《有元故莱州隐士滕公墓志铭》、《明故赠承德郎户部主事滕公墓表》及《东莱滕氏族谱序》等史料都有所提及。
其中,《有元故莱州隐士滕公墓志铭》载:“曾高本汴梁,祖荣自宁海州徙于莱州。”《明故赠承德郎户部主事滕公墓表》称:“始祖汴梁人,有讳相者,仕宋宁海州判官,因家焉。二世祖讳荣,任莱州孔目,始自宁海迁于莱,子孙遂为莱之掖县人。”《东莱滕氏族谱序》亦称:“吾家本汴人,宋靖康间始祖以武功大夫佐定海(当为宁海之讹),因家焉,后又徙东莱。”
以上记载虽然详略不同,但大体脉络是一致的,那就是:滕氏家族原籍在汴梁(开封),两宋之际因仕宦而来到胶东半岛的宁海州(治所牟平),后又至莱州任职,就此在当地落户。
上述墓志谱牒均成文于明代中期之前,其可信度显然较高,不过其中也有值得商榷之处。据《宋史》、《金史》和《牟平县志》,北宋时期只有牟平县而无宁海州,两宋之际的伪齐刘豫时期,始在牟平县置宁海军,金大定二十二年,又升宁海军为宁海州。金末,元帅张林以青、莒、密、登、莱、潍、淄、滨、棣、宁海、济南十二州归南宋,此时,宁海州方在名义上成为南宋的辖区,但未过多久,山东又被蒙古占据。
也就是说,滕氏先祖所担任之“宁海州判官”,有可能是金国之职,只是在明代撰文时讳金而言宋。这种情况,在金代迁徙胶东的姓氏中并不鲜见。
当然,不管是宋朝之官还是金国之职,并不影响滕氏家族的社会地位。由于出身官宦,滕氏定居莱州之后,很快站稳脚跟,并且跻身当地望族行列。自元代以降,大量滕姓官宦人物出现在《掖县志》的记载中,如元代大都路都总管府推官滕杰和明代湖广按察司副使滕谧等。尤其是滕谧,在明代中期的文士圈中具有相当的影响力,此前提到的《明故赠承德郎户部主事滕公墓表》及《东莱滕氏族谱序》都与他有关。
滕谧其人的生平,在《掖县志》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文中提到的“王文恪公”,即正德朝大学士王鏊(谥号文恪)。滕谧系正德戊辰科进士,当时王鏊已经贵为阁臣,前者为后者门生,属情理之中。也正是因为这段渊源,滕谧在担任镇江府知府时,请王鏊为《东莱滕氏族谱》作序,后者才痛快答应。
而《明故赠承德郎户部主事滕公墓表》(为滕谧的父亲滕琏所作)的作者杨一清,也是一时重臣(嘉靖初曾出任首辅)。在此之前,莱州名人毛纪(亦位至首辅)也曾应滕谧的请求,作了一篇《明故赠承德郎户部主事滕公配封太安人王氏合葬墓志铭》(该墓志铭石碑现保存在莱州市博物馆,原文则收录在毛纪的《鳌峰类稿》中)。滕谧的社交圈层,由此可见一斑。
根据《掖县志》的记载,滕谧在考中举人和进士之后,当地曾分别为他建造了“登科坊”和“进士坊”。其中,登科坊位于掖县东关,清咸丰十一年,捻军来攻,毁于战火。进士坊在掖县城内小十字口西街,民国十六年被路工局拆除。牌坊虽然不存,但滕谧之地位,还是见于青史之间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