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林与木牛流马
勉县的黄沙镇,是诸葛亮制木牛流马的地方。黄沙东南三十多里的长林镇,据说诸葛亮当年造木牛流马的木料,都是从那儿砍伐来的。“长林”这个名字,还是诸葛亮给起的呢。
木牛流马的故事简写(诸葛亮木牛流马的故事)
当年,诸葛亮北伐中原,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几十万人马翻山越岭,跑那么远和司马懿交战,吃的、用的靠肩挑背驮咋得行?诸葛亮就动脑筋,想办法,画了个木牛流马图。再选用能工巧匠,按图纸制出木牛流马。嘿,还真神气,只要有一个人推,那木牛流马就跑得“唧唧咕咕”,再窄的山路,也不碍事。将士们看了,都称赞军师是鲁班转世。诸葛亮命人往木牛流马的“肚仓”里装上粮食,谁知跑了不到半里路,“咔嚓”一声,木牛流马下面的木轴断了,身子一歪,“肚仓”里的粮食倒了一地,这一来,诸葛亮可犯了愁:这木轴是选用定军山上的柏木做的,尚且不能耐久,如何是好?一连几天,诸葛亮吃不下,睡不着。这天,他想出去散散心,就带着张苞和几个兵士,坐上木船,沿着汉江顺水漂流行了三十多里,地势越来越平坦宽阔,江北黑鸦鸦一带柏树林子,足有十多里长。又行了三五里路,到了褒河汉江的交汇口。众人离船上岸,穿过草滩,走进树林。只见柏树粗如盆罐,笔直端正。诸葛亮摸着树杆,心想,这真是做木牛流马的好材料啊,只可惜它做不了木轴也是枉然,众人正看得稀罕,一个兵士惊叫起来:“哎呀,好粗的鸡骨头!”原来,柏林里混杂着许多胳膊粗细的小树,树皮花花绺绺,十分奇特,那兵士说的正是这种树。诸葛亮就问:“为啥叫鸡骨头?”兵士说:“丞相,这种树生在山里,像骨头一般结实,手指一样粗细,人称‘鸡骨头’。想不到这平川大坝也长鸡骨头,还这么粗哩!”这时侯,从林子里走出一个银发白须的猎人,听了兵士的议论,老人乐呵呵地讲述了林子的来由:
早先年间,这里是一片汪洋,方圆二十来里没有人烟。好在地势平缓,河水夹泥带沙,常年积沉,渐渐淤成平地,日久天长,平地上长满河苇野蒿,经常出没豺狼野狐。后来,发了一场山洪,也不知从哪里淌来这么多的鸡骨头和柏树苗苗,就沿江长起来。这污泥又肥得淌油,树苗就像手提一样,距今才四十来年,树杆就长得这般粗细。
听完老人讲述,诸葛亮砍下一根鸡骨头树枝,仔细看了茬口木质,果然坚硬,正是做木轴的上等好料。就转头对张苞说:“小将军明日带五千精兵,半月之内,砍完这些树木,运往黄沙,我要制木牛流马。”
第二天,张苞带领五千兵士,安营下寨,驻扎在汉江边上,他亲自指挥兵士,昼夜叮叮咣咣,加紧砍伐。不足十天,砍完林木,一数,整整十万根柏木,一万根鸡骨头哩!张苞一边命兵士运送木料,一边带领人马追捕豺狼狐狸,帮助远远近近的百姓来江边开荒种地,安居乐业。后来,当地百姓感念张将军的功德,在褒河汉江交汇的珍宝坝上,专门为他修了座老爷庙,据说,那里是当年堆积木料的地方。老爷庙北面的南营村,还是当年张苞带领人马砍伐木料驻扎的营盘哩。
十一万根木料运到黄沙,诸葛亮征调能工巧匠,制作了三万三千三百三十三个木牛流马。这些木牛流马搬草运粮,为北伐中原立下了赫赫战功。后来,诸葛亮班师回到成都,后主刘禅询问战况,多次称赞木牛流马。这天,刘禅和满朝文武想亲眼看看木牛流马如何启动行走。诸葛亮就命将士搬来五十个木牛流马,“一”字儿摆好,同时“唧唧咕咕”开动起来,就像将士列队,步伐整齐,威武雄壮。刘禅看完,赞不绝口,用手摸摸木牛流马,见木料结实、光滑、通体红艳艳的,就间诸葛亮说:“相父,这木料是从哪里砍的?”诸葛亮一楞,答不上来,砍木料的地方原本荒无人迹,没有地名。不过,他稍一思索,脑海里闪出沿江那一带长长的树林,就信口答道:“这木料是从汉江边上的长林砍来的。”后来,这话从成都传到勉阳,从此,人们把褒河汉江交汇的地方称作“长林”。千百年来,尽管这里是一马平川的鱼米之乡,再没有过那黑鸦鸦的树林,人们仍习惯把这儿叫“长林”。到了后来,也有人把长林叫“长寨”的,是说当年张苞在这一带扎过营寨。直到今天,这儿还流传着一句俗话:“长寨十里吊,一里一个庙”。那些庙,也都是纪念诸葛亮和张苞的。
来源:馆藏《汉中民间故事集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