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中华帝国的软弱不仅是因为外国的入侵,内部的动乱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大规模的叛乱反映了中国农民日益加重的贫困和不满。从1800年到1900年,中国的人口从3.3亿上升至4.75亿,增幅超过50%。而同期可耕种的土地却增长缓慢,人口增长带来了中国资源的紧张。土地集中在富有阶层,政府官员的大范围腐败,以及日益增加的鸦片贸易,都加剧了农民的不满。
新太平天国(崛起之新太平天国)
1850年以后,起义遍及中国各地,东北的捻军起义(1862-1878),西南的穆斯林起义(1855-1873),以及西北的回民起义(18621878)都反映了农民的不满。在各种起义运动中,最危险的是太平天国起义(18501864),几乎横扫整个中国,把清朝推向了崩溃的边缘。
乡村教师洪秀全创建并领导了太平天国起义。他主张推翻清朝统治,而且他对中国社会进行激进改革的计划吸引了上百万的男男女女。
洪秀全生长在中国南方距广州约50公里的一个乡村,是一户贫苦人家的第三个儿子。虽然他傲慢易怒,但是智力出众。他的邻居们请他做乡村教师,这样他以为科举考试做准备。参加科举是获得官职的主要途径,而在清政府的官场中谋得位能为他的家庭和整个村子带来荣耀和财富。
在1828年到1837年之间,洪秀全参加了三次考试,但是连最低等级的功名都没有拿到。这种结果并不令人惊讶,因为几个考生竞争一个功名,只有极少数人才能得到。但是洪秀全对科举考试深感失望,他情绪衰落,陷入了长达40天的精神错乱,并出现幻觉。
身体恢复后,洪秀全继续作乡村教师。1843年第四次科举考试失败后,他开始研究一位中国传教士的著作,其中解释了基督教的基本要素。在思索这些宗教小册子的时候,洪秀全开始相信他在生病的那段时间里去过天堂,并且从上帝那里得知他是耶酥的弟弟。他进而相信,上帝向他揭示了他的宿命,就是改造中国,并铺就通往天国的道路。受到这种信念的启示,洪秀全给自己施洗,并致力干建立信徒团体。
洪秀全的个人宗教观念迅速演变成政治计划:他相信上帝已经赋予他建立一个新秩序的使命,这就是推翻从1644年开始统治中国的清王朝。1847年,他加入了一个由不满的农民和矿工新近发起的宗教团体——拜上帝会。洪秀全迅速成为这个团体的指导力量,而到了1850年夏天,他手下参加反清起义的追随者已经有1万人。
1851年1月11日,在洪秀全37岁生日那天,他自称“天王”,建立了自己的王朝——太平天国。作为洪秀全的追随者,太平军迅速从松散混乱的队伍发展成为训练有素士气高昂的军队。人数超过100万,将清王朝推到了灭亡的边缘。
清朝从1644年开始统治中国,其统治者顺应了汉族的生活、生产方式,但是很多汉族臣民仍然视他们为外国人,厌恶满洲统治者。太平天国的改革方案包含了很多激进的特征,对不满的民众很有吸引力,如废除私有财产,均贫富,按需分配,禁止缠脚和纳妾,免费进行公共教育,简化书面文字,以及普及公民识字,等等。一些太平天国的领导人还要求建立民主政治制度,构建工业社会。虽然他们把部队里的男兵和女兵分成不同的队伍,但是太平天国规定男女平等。太平天国的法律禁止信徒,包括已婚夫妇,发生性关系,但是洪秀全和其他高级领导们却妻妾成群。
在扫平中国东南之后,1853年,洪秀全和他的拜上帝会信徒夺取南京,并将其作为太平天国的首都。他们以南京为中心转战中国南北,起义军经过的乡村,整个村镇的人都会加入其中,通常是自发的,但有时候也是被强迫的。1855年,数万太平军曾准备攻打北京,但被清朝军队击退五年以后,太平天国在长江流域站稳脚跟,威胁到上海。
太平天国过于激进的纲要使得中国的士绅阶层都站在了清朝政府一边,维护已有的秩序。当由满洲士兵组成的皇家军队无法打败太平天国的时候,清朝政府建立了由汉族兵组成的、由士绅阶层成员指挥的地方武装。在欧洲顾问和武器的帮助下,这些地方武装逐渐击败了太平天国。到1862年,洪秀全基本上不再管理公众事务,只是在宗教思考和后宫消遣中寻求安慰。在病痛的折磨下,洪秀全于1864年6月去世。几个月后,南京陷落,官军屠杀了数万名太平天国起义者。到1864年底,太平天国起义失败。这次战争代价沉重,它夺去了2000-3000万人的生命,农业生产急剧下降,在被战争摧残过的地区,民众经常要以草根、皮革、大麻甚至人肉为食。
(齐格勒《新全球史》读书笔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