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山楂树之恋原型(山楂树之恋原型人物)

山楂树之恋原型(山楂树之恋原型人物)

山楂树之恋原型(山楂树之恋原型人物)朱超伦累累红果络青篾,薄薄霜露采摘忙。秋霜一落,嫣红的山楂纷纷转为透着亮的深红,红肥绿瘦,多如繁星,晶亮饱满,一簇簇火红的山楂压弯了树枝,用火焰般的激情喊出了丰收的号子,一望无际的山楂林在河北省清河县这片曾经贫瘠的沙土地上结出丰沛的梦想和无限可能。山楂树之恋原型(山楂树之恋原型人物)“你们可别笑我”高俊英爽朗的笑声从山楂林

朱超伦

累累红果络青篾,薄薄霜露采摘忙。秋霜一落,嫣红的山楂纷纷转为透着亮的深红,红肥绿瘦,多如繁星,晶亮饱满,一簇簇火红的山楂压弯了树枝,用火焰般的激情喊出了丰收的号子,一望无际的山楂林在河北省清河县这片曾经贫瘠的沙土地上结出丰沛的梦想和无限可能。

山楂树之恋原型(山楂树之恋原型人物)

山楂树之恋原型(山楂树之恋原型人物)

“你们可别笑我”高俊英爽朗的笑声从山楂林里传出来。她穿着黑色的羽绒服,长长的丝巾缠在脖子上,黝黑的脸庞透着疲惫,“一场大病让我的身体落下了毛病,脖子不能进风,特怕冷。”望着我们身上的单衣,高俊英细长的眼睛无奈地笑意盈盈,让人顿生好感。这个体型偏高的河北女人创造了“中国山楂之乡”的神话,年创产值近两个亿。

出生河北清河农村的高俊英深深地爱着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黄土地。家里缺劳力,从小品学兼优的她利用课余时间帮家里干农活,经她侍弄的庄稼总能获得高产,这让俊英很有成就感,也让她深深地爱上了农业。高考填报志愿,俊英首选农业院校。1993年,高俊英如愿以偿考上了河北农业大学邯郸分校。可事与愿违,1996年毕业,高俊英被分配到清河县最富裕的“羊绒之乡”黄金庄从事计划生育工作。

高俊英空有一身农林技术无处施展。结婚生子,夫妻恩爱家庭和睦,但高俊英总觉得心里缺了点什么,没着没落的。无数个夜里辗转难眠,农业似乎离她越来越远了,只有农林方面的书籍让她爱不释手,在字里行间体会高科技含量的绿色种植业和现代农业的无穷魅力,高俊英多么希望有朝一日能学以致用,做自己想做的事。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2001年的秋天,同事给高俊英带来一捧火红的山楂,高俊英问她哪来的。“高俊英,马屯山楂,你难道不知道?!家家户户都种。”“好!”高俊英话音未落,急急忙忙地骑上自行车,从黄金庄穿过熙熙攘攘的县城直奔马屯乡。她的目标是山楂林,眼前飘浮着红红的山楂。

这一看不打紧,魂牵梦萦,那无边的火红深深地吸引着高俊英,每个周末,高俊英都要骑行30里地去马屯乡,她的魂被山楂勾走了。“那时我已经三十出头了,觉得再拖下去真的没有机会干农业了。所以我打定主意去种山楂,谁都劝不住。因为这是最后的机会。”谈起20年前的抉择,高俊英一脸陶醉,眼神笃定。

接下来的冬天,高俊英一次次缠着乡长要求把自己调到马屯乡,“你可想好了,人家都是往富裕的村庄调,你倒好,要去那个穷乡僻壤,别犯傻,可后悔药吃。”当时的组织部长语重心长。而高俊英反反复复只一句话:“我是学农业的!”

邢台市清河县地处黄河故道,是当地有名的沙碱地,出了名的穷沙窝。上世纪80年代中期,县政府请来专家“把脉”,决定建立防风林带,发展山楂树种植,走防风固沙致富路。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种植模式和管理技术,单打独斗的农民无法适应市场需求。农民各户栽种的山楂质量参差不齐。大多农民因不懂果树管理技术,使山楂树随意生长,果子越结越小,产量也越来越低,一斤山楂2毛钱都卖不出去,最后放烂只能被倒掉,掩埋在沙土坑里······

高俊英去的马屯乡是全县最穷的“沙土窝”,俗称“落沙口”,几乎不收庄稼。高俊英刚来时,许多百姓的主食还是窝窝头。朋友和同事们都说她傻,别人千方百计想从马屯调走,她倒好,死缠烂打地调来吃苦。

高俊英觉得小山楂大有可为,所以心情格外舒畅。春天,她骑着自行车穿行在山楂林里,一树一树雪白的山楂花香甜醉人,嗅着花香,她从这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走村串户,给山楂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帮助他们疏花提升品质。所学专业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俊英说:“身体虽然很累,可我的心是幸福而满足。农业才是我的老本行”

2004年,中国取消了农业税,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得到极大提升。特别是十八大以后,政府更加重视农业。清河山楂有了更好的机遇,高俊英带领果农大力发展山楂种植面积。

马屯乡家家户户种山楂,为啥还这么穷?高俊英常常不自觉地问自己。村民不懂种植技术,山楂“大小年”情况十分突出,好年景每亩能收山楂5000斤,差年景连3000斤都不到,而且山楂品相差,卖不出好价钱。是因为缺乏农林技术和科学管理,高俊英发现了问题的根源所在。

高俊英40天没回家了,她似乎“长”在了山楂林里,每天骑着自行车奔波在坑坑洼洼的乡间小路上,挨家挨户指导剪枝、施肥、除虫。作为乡干部,她比农民还农民,灰头土脸成了家常便饭。爱人心疼她,给她买来一辆摩托车,这下,俊英跑得更欢了。

寒来暑往,五年时间,高俊英骑坏了两辆摩托车,马屯乡十三个村庄大人小孩都认识这位技术过硬、皮肤晒得黑黝黝的女技术员。在高俊英和乡亲们的努力下,马屯山楂渐渐辐射到清河、南宫、邢台、邯郸、石家庄、山东等地,种植面积达两万余亩。

高俊英一边入户指导,一边多次到母校请教老师和专家,制定科学的种植管理模式,实现了连年稳定增产。山楂林由粗放式种植转变为科学种植,可增产不增收的难题又摆在了俊英面前。

经过认真分析,高俊英认为,山楂种植户单打独斗的生产模式不适应市场经济。建立合作社,统一培训、统一生产、统一销售的想法得到了马屯各村两委和种植大户的大力支持。

2009年3月13日,这一天,高俊英终生难忘,清河县马屯红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高俊英担任理事长。1141户果农纷纷加入了合作社。

“看到乡亲们这么信任我,我都幸福哭了。”高俊英暗下决心,种好山楂也要卖好山楂,尽最大努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合作社的作用,让村民脱贫致富。

她首先举办起了“山楂栽培管理技术夜校”,系统地讲解山楂栽培技术知识,课堂上讲,实地手把手地教,经过几期培训,使合作社社员掌握了过硬的山楂种植技术。高俊英带着社员们按照无害化标准进行田间管理,科学修剪、科学施肥、科学浇水,山楂产量实现了8000斤的高产,一级果品率达80%以上。特级果品曾在上海市场创造了一颗红果一元钱的天价神话。

随着中国互联网电商的迅猛发展,河北省清河县也借势找到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快车道,清河山楂便是其中之一。为解决销路不畅的问题,合作社建立了马屯红果网站,开辟出一条通往全国各地的网络“高速公路”。

高俊英带着合作社社员一步一个台阶,稳扎稳打。为了提升山楂品质,她现场指导村民采用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2012年,马屯山楂顺利地通过无公害认证;为解决山楂销售淡旺季的问题,她争取项目资金,建起高标准的冷库错季销售;为提升附加值,她带领社员发展深加工,实现部分产品就地转化;为响应国家提出的农业产业化、品牌化发展,她注册了“只恋”商标。

在高俊英的不懈努力下,马屯山楂种植合作社的社员发展到3000多户,合作社被评为“国家合作社示范社”“市级龙头企业”,清河山楂基地被授予“中国山楂之乡”“万亩无公害山楂产地”等荣誉称号。

2018年,“清河山楂”商标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认定,成为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合作社通过大力发展种植示范点,推广新技术,形成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实现了山楂种植的基地化、标准化和品牌化。

郁金良是茶店村村民,他告诉我们:“我种了10亩山楂,没入合作社前,亩产收入不足2000元,现在10亩山楂林年收入稳定在七八万元以上,收入成倍增长,家庭面貌发生了根本转变,感谢高社长带领我们走上了富裕之路。”山楂合作社带领社员抱团闯市场,打开了崭新局面。每年山楂果收摘后,20000亩山楂就被山东、天津、黑龙江、辽宁、浙江等地的客商订购一空。

合作社带领社员们把山楂生意做的风生水起,但理事长高俊英并不满足。她决心把山楂产业做大做强,投入100多万元上马了山楂深加工设备,陆续开展起山楂干、山楂果脯、山楂果酱的生产,延伸产业链。合作社建冷库1座,建成600平米加工车间和2000平米的交易市场,每年加工2000余吨的山楂干制品,办公和加工占地20余亩,规范的财务制度和产权分明的合理运行机制。有26名理事,15名中级职称技术人员,10名管理人员,提供就业岗位60多个。

合作社与承德一家酒厂合作,走联合发展之路。生产的“只恋”牌山楂酒和山楂饮料等产品一投放市场就受到了全国各地消费者的青睐,远销山东、河南、河北、山西、北京、广州等20多个省市,年销售收入超亿元,合作社还在清河县城开设山楂产品经营店,顾客络绎不绝,春节前后生意爆棚。2014年,合作社仅山楂深加工产品销售额就达600多万元。有力地推动了清河的经济发展。

许超,马屯乡老乡长,今年将近八十岁。他是清河山楂的拓荒者,是他带领马屯乡老老少少种山楂,用自己的血汗为乡民打造一方绿洲。老乡长许超在《山楂果香摇钱树》一文中写到“当春和景明,百鸟争喧,原马屯乡两万亩山楂繁花似锦,黄沙变金山的时候;当金风习习,艳阳高照,马屯乡山楂林棵棵枝头悬挂硕大红果,把清河县大西北老沙窝变成一方‘摇钱树’的时候;当品牌匾额,流光溢彩,马屯乡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山楂之乡’的时候,我作为当年初建马屯乡红果山楂林的见证者和直接参与者,一颗激荡的心几乎跳出胸口······”许超老乡长对马屯山楂的情感可见一斑。提起高俊英,老乡长赞不绝口:清河山楂之所以有今天,多亏了俊英啊。

几任书记乡长给了马屯山楂有力的支撑,山楂种植改善了人居环境,乡村面貌发生了质的变化,山楂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清河山楂声名远扬。2014年,清河县马屯乡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

不断扩大的山楂种植面积,使村民增产又增收,日子越过越富裕。人居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春天,号称“落沙口”的马屯一带千百年来漫天的风沙不见了,上万亩洁白的山楂花将这里装扮成童话世界,吸引着周边乡镇和城里人来此赏花看景。

清河县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依托2万亩的山楂林,相继对岳庄、茶店、尹才庄、梨杭等七个村进行改造,实现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使坐落在山楂林的七个古朴典雅的村庄与山楂林相得益彰。山楂小镇初具规模,高俊英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但她并不满足,要让山楂创造更大价值,延伸产业链。山楂片、山楂酒、山楂饮料等应运而生。两万亩山楂林美不胜收,如果发展乡村旅游,既能让村民吃上旅游饭,又能提升清河山楂的知名度。

高俊英把自己的想法上报给镇、县领导,得到了肯定和支持。2015年初,清河县政府决定4月26日举办乡村旅游暨山楂花节,高俊英欣喜若狂,她马不停蹄投入筹备工作,常常饥一顿饱一顿,长期的操劳和精神压力压垮了她,绞窄性肠梗阻以排山倒海的疼痛让高俊英疼得死去活来。4月7号上午,高俊英被推进了手术室。十天后,水米未进的高俊英瘦得脱了相。医生叮嘱最少静养一个月,可山楂花节越来越近了······

那年倒春寒,山楂打着花苞就是开不了。镇政府着急,俊英躺在病床上更着急。山楂花节迫在眉睫,还有许多未尽事宜。不顾医生阻拦,刀口还没愈合的高俊英倔强递出了院。家里的六楼,她被儿子扶着上了半个小时。

清河县宣传部副部长闫秀真回忆:“当时医生嘱咐要静养一个月,但山楂花节越来越近,高社长在病床上急得直掉泪,苦熬了十天,就偷偷出院直奔山楂林,一手捂着肚子一边安排工作。”

刀口发炎了,根本不愈合。爱人每天陪她去换药,还要送她去上班。高俊英受尽了苦。“疼也要坚持呀,山楂花节这么大个事,不办好对不起果农,也对不起领导。”爱人说她不要命了,她笑着说:“事还没干成呢,死不了,肯定死不了”。高俊英咬牙坚持着,坐镇指挥山楂节的所有事务。眼看山楂节要举行了,山楂花还没开,县委书记和县长专程跑来问俊英,俊英心里也打鼓。但她嘴上打着包票“开,一定会开,放心吧!”十几年的经验告诉她,花期就在这两天,虽然冷一点,但绝对不会远,养蜂的蜂农来了,俊英知道,山楂就要开花了。终于,俊英的一颗心感动了山楂仙子,山楂花次第绽放,像刚刚出浴的绝色佳人,开的明媚动人。2015年4月26日,清河首届乡村旅游暨山楂花节如期举行,万亩山楂花壮观唯美,莹白如雪,宛若童话世界。

那一天,无风无火,天公给力,一簇簇美丽的山楂仙子盛开在蓝天白云下,省内及京津鲁豫等地游客接踵而至,清河县第一届山楂节圆满成功!

游人如织,每天超过3000人的客流量,整个山楂花节,保守估计就有5万人的客流量,加上秋天的采摘节,单旅游收入一项就达到400万元,成为乡村旅游的佼佼者。而高俊英却落下了病根,头颈部怕风怕冷。三年只能吃一样东西——小米粥。

乡村旅游热顺势兴起,清河县党委政府引导农民开办农家乐、农家客栈、土特产小卖部,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春天赏花、夏天乘凉,秋天摘果,冬天观雪。仅乡村旅游一项,每年为百姓带来不菲收入。

李国彬是尹才庄的山楂种植大户,腰包渐渐鼓起来。高俊英找到李国彬分析形式,动员他投资十余万元建起了“农家乐”饭店,前来就餐的游客络绎不绝。在李国彬的示范引领下,不少村民也纷纷办起了“农家乐”,建起了“农家客栈”。有的村民还将自家山楂地打造成以婚恋为主题的山楂林,成为情侣婚纱照拍摄的外景地,在清河传播开来,情侣们纷纷前来打卡。山楂品牌、山楂历史、山楂文化等越来越多的元素植入,合作社融合发展的新型农业模式成为清河一景。

政府引领,大力发展林木种植,成立了山楂合作社,降服了沙荒,两万亩山楂林变成了老百姓的‘摇钱树’,使多少果农脱贫致富,使沙窝子变成梦想的绿洲。

马屯乡并入了葛仙庄镇,作为社长的高俊英更忙了。她起早贪黑,关注每户社员的山楂长势,希望致富路上不拉一人。社员李俊强多年前打工致残,家庭贫困。加入山楂合作社后,山楂统一销售,每年有了稳定收入,冬季在合作社打零工挣工资,加上发展旅游带来的采摘收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去年我们家脱贫了,从前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就这么到了跟前,这些都是理事长的功劳。”

山楂种植合作社先后栽种了适宜沙地生长的“大棉球”、“大红星”、“大五棱”等优良品种的山楂树110多万棵,如今已有12000亩进入了盛果期,葛仙庄镇村民仅售山楂一项人均年收入就达5000余元,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快马加鞭。

遇见山楂的那个秋天,高俊英一见钟情,抛开了所有。作为女人,她把孩子扔给婆婆,家务事丢给老公,只恋山楂林。

山楂林,持续了20多年的绿化工程,以平均每年一千亩的速度绿化着沙荒,使昔日的荒原变成了今天冀南平原最绿、最美的地方。

谈起事业,高俊英无愧于心。但面对家人,她充满愧疚。谈起70多岁的婆婆,高俊英充满感恩。2002年,她把出生仅40天的儿子交给了婆婆,一头扎进山楂林,儿子的吃喝拉撒全凭婆婆照顾。“感觉儿子从小婴儿忽然就成了身高一米八的少年郎,”高俊英的眼里闪着泪光,“这些年,觉得特别对不起我爱人,他既要工作还要操持家里,现在又成了我的后勤部长。”

俊英的爱人同样在体制内,政府支持俊英,把她爱人调来协助俊英工作。他接过话茬:“啥部长,简直是司机、机修工、充电工,勤杂工、服务员、装卸工·······”俊英的爱人打趣,俊英一脸愧疚地笑着······舍小家为大家,高俊英20年如一日的付出换来了清河山楂的产业化发展,换来了葛仙庄镇村民的致富奔小康。

这一至今持续了20多年的绿化工程,以平均每年一千亩的速度绿化着沙荒,使昔日的荒原变成了今天冀南平原最绿、最美的地方。

在山楂种植合作社,理事长高俊英忙得不可开交。正是收获时期,她正安排今天要发出的几十个订单,询问订货的电话此起彼伏。订单涉及山东、河南、宁夏、内蒙、东三省、海南等涉及20多个省市自治区。高俊英说,这些客户有要鲜果的、山楂酒的、山楂果脯的、山楂饮料的、还有要山楂干、山楂茶的……

山楂种植合作社服务山楂种植,为合作社成员提供产、供、销一体化服务,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同时积极探索山楂深加工业务,在销售鲜果的同时,每年加工山楂干2000余吨,同时还与外地厂家合作加工山楂初加工制品、山楂酒、山楂果汁、山楂叶芽茶、山楂籽坐垫、山楂籽颈椎垫等,积极参与线上线下营销推广,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东等20多个省市。山楂产品效益逐年攀升,和单卖山楂鲜果相比,效益增长5倍多,农民的腰包鼓了,当年的穷沙窝变成了富裕村,有力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在邢台市第五届旅发大会中,马屯山楂种植合作社成为重点观摩项目之一。

高俊英,清河县马屯红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清河县政协委员,邢台市人大代表······荣誉纷至沓来,高俊英先后被评为“最美基层党员”、“邢台市农村科普工作先进个人”、“邢台市十大优秀创新女企业家”、“河北省优秀农村科普带头人”、“河北省农村青年拔尖人才”和“科普中国--最美乡村科技致富带头人”。

随着中国市场化进程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产业链上游行业和品类开始了品牌化,农产品也不例外。无论是从种植业、养殖业还是到初加工、深加工,再到农产品电商以及延伸到更大范围的生态园,互联网已经渗透到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经济等方方面面,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让农村更有吸引力。用现代经营理念改造传统农业,发展出“互联网+”多种业态的新花样,让农业变的更时尚,农村变的更有魅力。高俊英信心十足,她早已成为山楂林的一分子,魂牵梦萦。

高俊英,200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清河县山楂生产技术服务协会联合党支部书记,2021年被评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7月份在中央组织部组织召开的全国商会协会党建工作座谈会上作典型发言。

多年来,在高俊英的带领下,通过建立“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实现山楂产业链数据信息的集群化和智能化管理,被授予“国家合作社示范社”“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清河山楂基地被授予“中国山楂之乡”“无公害山楂产地”等荣誉称号,“清河山楂”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成功审核,成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也让清河山楂畅销全国、走出国门。

高俊英坚持党建引领,搭建党员服务平台,实现“传、帮、带”,坚守“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的承诺,多渠道多方面调动果农积极性,帮助农民实现种植效益最大化。山楂合作社共辐射带动周边群众5100余户,种植山楂上万亩,带动周边种植9700亩,年产山楂鲜果达7.5万余吨,合作社统一收购山楂,贫困户收益达33万余元。流转贫困户土地200亩,年收租金每亩1200元,合计24万元,托管356亩,年净收益每亩达到3000元,合计106万元;扶贫车间吸收30名贫困人口就业,贫困户年薪达60万元。精准帮贫,共同富裕,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实现乡村振兴。

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贡品御品不如绿色食品。党旗高高飘扬,把社员的利益放在首位。高俊英组织合作社广大党员建立统一的质量技术标准,保证地理标志产品的绿色和品质,在全县推广“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经营、统一宣传、统一监管”的“六统一”管理模式,全方位规范地理标志的使用管理,使“清河山楂”越叫越响,“只恋”品牌越做越好。

2020年,以高俊英为原型的评剧现代戏《山楂恋歌》搬上舞台,引起较大反响。2021年春天,暖日迟迟花袅袅,山楂花开香万里,百万网友云赏花。《山楂花开》悠扬动听的音符跳跃在青枝绿叶晶莹雪白的山楂花上,在两万亩山楂林中演绎一场盛大而浪漫的山楂圆舞曲,如今,山楂红了,那壮观的景象具有更震撼的视觉冲击力,丰收的山楂源源不断地发往各地。

清河县人大主任樊英俊是土生土长的马屯人,每次回老家,山楂合作社是必经之路。“高俊英是一个特别有情怀的人”他说,“马屯从前特别穷,红薯、窝窝头、菜豆腐是主食,还经常吃不饱。从种植山楂到山楂合作社成立,经过多年发展,山楂增产增收,实现了深加工,农民脱贫致富,家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当前,中国正处于信息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历史交汇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在这种历史交汇期、转型期的重要关口,农民合作社不仅要埋头干活,抓好生产经营,搞好组织建设,更要抬头看路,把握时代趋势、市场趋势和产业趋势,使清河山楂迈上新台阶。

一个人的潜能被无限发掘,高俊英把清河山楂做成了品牌。一个人的能力有限,一个产业的发展有无尽可能。在清河县党委政府的正确引导下,相信清河山楂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上一篇: 克烈部是哪个民族(克烈部是蒙古人吗)
下一篇: 三国历史(三国历史时间表)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