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艺术论坛一 帝王肖像画的缘起( 一 ) 肖像画的历史概述肖像画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有着“写真”“写像”“留影”“传神”“真容”等诸多称谓,均有对照真人实物写生的意味。明代小说《金瓶梅》对肖像画的称谓曾有一些极为生动和民间化的语言:如肖像画叫“传神”,画肖像叫“传个神子”“留个影儿”。可见,肖像画不仅要“灯下取影”“毫厘不失”的形肖,更要“以远取神”“神完意足”的神似。宋代《宣和画谱》曾将绘画分门别类成十科,元代的陶宗仪在《辍耕录》中又将绘画分得更为细致,成十三科。但在这种分科中,肖像画并没有作为一个独立的绘画形态出现,而只是隶属于人物画一科中。自元代始肖像画从人物画科中逐渐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分支。据文献记载,我国肖像画起源甚早,可以上溯到商代早期,于传说中有殷代高宗绘图像而得良辅之故事。迄周则于明堂四墉:“有尧舜之容,桀纣之像。而各有善恶之状,兴废之诫焉。”①孔子认为帝王像的功能正如明镜能察形,鉴古而知今。可见,肖像画起源之初就与政治结下了不解之缘。故唐张彦远云:“以忠以孝,尽在于云台。有烈有功,皆登于麟阁。”② ( 二 ) 帝王肖像画的程式化特点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天”的概念与西方文化中“上帝”的概念有相同之处,是主宰世上一切的万能之主,“君权神授”的思想根深蒂固。一个被神化了的天子的形象必然是气宇轩昂、魁伟高大、仪态端庄、具有超凡不群的相貌与气度,即所谓的“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古代史籍,对历代君王相貌和气质的描绘都充满了浓郁的神秘色彩,例如“尧眉八彩”“舜目重瞳”“汤臂三肘”“文王四乳”等等,这在无形之中更加彰显了帝王凛然不可侵犯的尊贵身份。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帝王像往往被加以神化或美化,以突出帝王九五之尊的崇高地位。由于封建社会等级观念的森严,反映在绘画艺术中,也十分强调等级之尊卑,如宋代郭若虚在《图画见闻曾 佳在“历史的相册”中追忆帝王— 明代帝王肖像画研究DOI:10.14131/j.cnki.rbzqk.2010.01.022
在“历史的相册”中追忆帝王——明代帝王肖像画研究
在“历史的相册”中追忆帝王——明代帝王肖像画研究54艺术论坛一帝王肖像画的缘起一肖像画的历史概述肖像画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有着“写真”“写像”“留影”“传神”“真容”等诸多称谓,均有对照真人实物写生的意味。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