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量概念的历史发展李 婷 (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中 215021)1 引 言向量理论有三条历史发展线索 :力和速度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向量理论 、与位置几何有关的向量理论及源自复数几何表示的向量理论[1].早在公元前 4 世纪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384 - 322 BC)即知道两种速度的合速度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 ,数学家海伦(Heron)则给出了该法则的几何证明[2].17 世纪 ,英国数学家牛顿( Newton ,1643 -1727)在其《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进一步将平行四边形法则推广到了力的情形[3].18 世纪末 ,丹麦数学家韦塞尔(Wessel ,1745 -1818)给出了复数的几何表示以及有向线段的加法与乘法[4].1806 年 ,瑞士数学家阿尔冈(Argand ,1768 -1822)发表了复数几何表示的论文[5],后来还创用了向量的符号 .1843年 ,英国数学家哈密尔顿 (Hamilton ,1805 -1865)研究了空间中两点之间的位置关系[6],他提出的“几何差”概念等价于我们今天的向量概念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强调 ,在引入向量概念时要呈现丰富的实际背景[7].教师想知道的是 :向量的实际背景仅仅是物理量的表示吗 ? 为什么向量在物理上被称为矢量呢 ? 教学实践表明 ,学生在学习向量概念时存在许多困惑 ,例如 :向量是有向线段吗 ? 为什么向量是自由的 ? 物理上的矢量与数学上的向量是等价的吗 ? 我们需要从向量概念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那么 ,向量概念在历史上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 ?其实际背景有哪些 ? 向量概念的历史对今日课堂教学有何启示 ? 本文将通过历史考察来回答上述问题 .2 历史上向量概念的定义对 60 种西方数学或物理学文献进行考察发现 ,向量概念的定义可分成四类 ,分别是 “基于物理量的定义”“基于有向线段的定义”“基于复数的定义”和“基于平移运动的定义” ,其中基于物理量的定义出现的频数最多 ,其次是有向线段 .2 .1 基于物理量的定义“基于物理量的定义”指的是以力 、位移 、速度等有方向的物理量为背景而产生的向量定义 .这类定义最初的思想可以上溯到亚里士多德 ,即物理学科中的矢量 .在物理情境下 ,向量有三个关键要素 :大小 、方向和位置 .以力为例 ,力的刻画必须要有作用点 、大小和方向 .这类定义又可以分成三类 .第一类定义相对于物理中的标量给出 .例如 ,英国物理学家亥维赛德(Heaviside ,1850 -1925)于 1889 年指出 :“生活中两种不同的大小 ,像质量 、密度 、能量 、温度只具有代数意义上的大小 ,是标量意义上的大小 .还有一些具有大小的量 ,如位移 、速度 、加速度 、力 、动力 、电流等 ,有大小也有方向 ,两者缺一不可 ,这些都是向量 .”[8]第二类定义是在物理量的基础上 ,将向量定义为表示物理量的有向线段 .例如 ,Palmer 将向量定义为“表示物理矢量的有向线段”[9].此类定义强调有向线段是力的几何表征 ,力的方向用有向箭头表示 ,力的大小用有向线段的长度衡量 ,力的作用点就是有向线段的起点 ,这种表示力的线段就是向量 .第三类定义是物理量的抽象 .Coffin 在《向量分析》中给出的定义是 :“向量是任何具有方向与大小的物理量的抽象结果” .[10]Coffin 意识到 ,向量是某类具有大小与方向特征的量的统称 ,仅限于物理量的抽象结果 .2 .2 基于有向线段的定义20世纪20 — 60年代的数学文献中 ,基于有向线段的定义出现得比较多 .考虑线段两个端点的有序性是有向线段产生的原因之一 .Gibson 详细介绍了有向线段的概念 :“A ,B 是一直线上的任意两点 ,在初等几何中 ,人们习惯将以 A ,B 为端点的线段记为 AB 或 BA ,不在乎字母书写的顺序 .然而 ,当线段用来表示从点 A 到点 B 的轨迹或者从点 B 到点 A 的轨迹时 ,有必要区分线段AB 与线段 BA 的差别 .此时 ,这种线段就叫有向线段(directed segment) 或向量(vector) 或移动(step) ,用字母的书写顺序来表示这种差别 .因此 ,AB 表示点 A 到点 B 的向量 ,BA 表示点 B 到· 0 5 · 中学数学月刊 2019 年第 8 期万方数据
向量概念的历史发展
向量概念的历史发展向量概念的历史发展李 婷 (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中 215021)1 引言向量理论有三条历史发展线索:力和速度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向量理论、与位置几何有关的向量理论及源自复数几何表示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