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链激酶研究概况及其进展

链激酶研究概况及其进展

链激酶研究概况及其进展氨基酸和生物资源006,84:71—73AminoAci幽&BioticRe$oltrce$链激酶研究概况及其进展张华山‘,闫俊鹏,齐义鹏,李亚芳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6 , 28(4 ) : 71 — 73 A mino Aci幽 & B iotic R e$oltrce$ 链激酶研究概况及其进展 张华山‘ , 闫俊鹏 ,齐义鹏 , 李亚芳 , 余响华 ( 1. 湖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武汉 430068; 2.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武汉 430072) 摘要: 链激酶( Streptokinase, SK )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的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 也是最早作为临床药品治疗血栓性疾病的溶 栓酶。它是由 A , c , G 群链球菌中| B一溶血性链球菌分泌的胞外非酶蛋白质, 能和纤溶酶原结合, 将纤溶酶原激活为纤溶酶, 具有溶饵血栓的作用。本文详细综述了该酶的性质 、 在溶栓酶中的地位、 研究历史、 作用机理等。此外 , 由于它有半衰期短、 不 具有纤维蛋白特异性 、 治疗后出血和血栓易复发的缺点, 所以有必要用基因工程的手段进行改造, 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链激酶; 重组链激酶; 纤溶酶原 中国分类号: Q9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 —8376(2006 Jo4 —0071一 O3 链激酶是一种由溶血性链球菌合成的蛋白水解 酶, 能够快速有效的启动机体纤溶系统溶解血栓 , 是 机体内血纤维蛋白溶酶原最有效的活化剂之一。

上 世纪 60 年代起, sK 作为药物用来治疗心肌梗塞, 它 是第一个用于临床的溶栓药物蛋白酶 。 1 SK 在各类溶栓酶中的地位 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都很高 , 严 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溶栓治疗是治疗血栓疾病 的有效手段, 因此溶栓药物的研究进展非常迅速, 大 致有三个阶段 : ( 1)第一代溶栓剂: 以链激酶、 尿激酶为代表,第一代溶栓剂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使血栓性疾病的 病死率明显降低, 但它们存在着许多的缺点, 主要是 没有溶栓特异性, 过多的降解了纤维蛋白原, 导致出 血等严重不良反应。 (2)第二代溶栓剂: 以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和 单链尿激酶为代表, 两者均有一定程度的纤维蛋白 特异性, 但它们依然存在半衰期短等缺点。 (3) 第三代溶栓剂: 为了克服现有溶栓剂的不 足, 人们想方设法对现有的溶栓药物进行改造。例 如用基因突变的方法对现有溶栓剂进行改建; 将两 种溶栓剂分子的功能区连接起来形成嵌合分子; 还 有一条新途径就是把纤维蛋白或者血小板的抗体和 溶栓药物融合起来使其具有导向性, 以加快血栓的 溶解速度, 争取时间抢救患者。但是这些还处于实 验室研究阶段 。

国内外已正式批准临床使用的主要溶栓药物 收稿 日期 : 2006 —06 —27 作者简介: 张华山。 男( 1963 一) , 副教授, 研究方向为生物发酵工程 有: 链激酶( Streptokinase , SK ) 、 尿激酶(Urokinas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 u —PA ) 、 重组 组织型 溶栓酶原激活剂 ( Recombinan tissue —type plasmino— gen activator , rt —PA ) 、 对 一甲氧苯甲酰溶栓酶原 链激酶激活剂复合物( Anisoylated plasm inogen s p— tokinase activator complex ,APSAC) 和重组链激酶 ( Recombinant streptokinase ,r —SK ) 见, 链激酶在血栓性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 用, 但是还需要进一步的改造, 以达到更好的溶栓效 果 。 。由此 可 2 SK 的研究历史 1933 年 Tillett 等发现口一 溶血性链球菌的培养 滤液能产生一种可以溶解人血凝块的物质。

1945 年 Christensen等发现该物质能激活纤维蛋 白酶原 转变为纤维蛋白酶, 因而命名为链激酶。上世纪 50 年代初由于所制得的链激酶制品不纯而只能用作清 疮消炎用。1952 年约翰逊等首次利用动物进行了 链激酶的体内溶血栓实验。1959 年约翰逊等又利 用链激酶进行了人体实验, 证实了它有促进血栓溶 解的作用[41。1972 年 Reddy 阐明了 sK 的作用机 理。1984 年 , Malke 等从 c . S. equisimilis 中克隆得 到了 skc 的基 因 ] 。1995 年 Young 等发现切 除 SK 分子 N 端的 15 个氨基酸后比整个长链的 sK 分子 更容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L6 J 。1997 年 Si Hyoung Lee等利用基因重组法得到有许多生物优点的链激 酶, 通过 PCR 技术去掉 N 端 13 个氨基酸也有利于 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提高链激酶的产量和活性, 用该法所得的链激酶的产量要 比用野生菌高两 倍 ]。2003 年 Lakshm i V 等对 sK 的氨基末端的 1 维普资讯

上一篇: 追寻君子足迹,传承中华文化——2024“君品习酒·中国书院”文化活动走进西安关中书院
下一篇: 【转帖】SOD的发现和活性氧的研究历史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