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研究 | 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方法之“研究先行”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研究 | 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方法之“研究先行”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研究 | 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方法之“研究先行”树立“研究先行”的理念文化遗产是一个城市的历史和文脉,是城市摆脱“千城一面”的稀缺资源。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我们更多地重视经济建设而忽视文化传承

树立“研究先行”的理念

文化遗产是一个城市的历史和文脉,是城市摆脱“千城一面”的稀缺资源。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我们更多地重视经济建设而忽视文化传承,重视技术运用而忽视文化遗产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由于文化遗产的不可移动性和不可替代性,决定了其保护及开发利用必须研究先行。在没有任何记录研究或保护措施之前,一定不能随意开发和利用。目前文化遗产保护的热度很高,但真正的深入研究仍亟待跟进。如果没有以深入地研究为前提,我们的保护工作将是盲目的,甚至是有风险的。如全国许多地方都建立了不少遗址公园,但究竟什么是“大遗址公园”模式,建遗址公园以后将如何传承当地的历史文化等等,如果没有真正研究清楚就盲目上马,最后的结果可能就是保护性的破坏。

杭州良渚博物院

杭州“研究先行”的实践

杭州的优势和特色首先在于历史文化名城的厚度和底蕴。为了做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这篇大文章,杭州始终抓好规划、保护、建设、管理、经营、研究“六篇文章”,坚持研究先行,以研究带规划、带保护、带建设、带管理、带经营,进而推进杭州文化遗产的全面保护和申报更多世界遗产的目标实现,并着重做了以下方面工作:

1.建立世界遗产保护杭州研究中心

2011 年7 月,杭州城研中心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世界遗产中心(WHC)签订了《战略合作备忘录》,决定建立“世界遗产保护杭州研究中心”,专门从事文化遗产特别是文化景观研究。2012年10 月,在世界文化景观国际峰会暨国际文化景观科学委员会(ISCCL)年会上,国际文化景观科学委员会主席莫妮卡·卢恩格女士为世界遗产保护杭州研究中心揭牌,该中心成为中国首个以文化景观为特色研究方向的专门机构。

2.发起成立历史城市景观保护联盟

在2012 首届杭州世界文化遗产国际会议上,由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发起,国内15个重要历史城市、31 家单位共同建立了“历史城市景观保护联盟”,成为中国首个致力于历史城市景观保护和研究的组织。目前联盟成员单位已达70 余家。杭州城研中心作为联盟的秘书处,开设了专题网站、微博、微信平台,编辑出版了《历史城市景观》专题刊物,并组织联盟成员单位共同编撰出版《中国历史城市景观保护发展年度报告》(蓝皮书),努力打造中国保护历史城市景观的智库。

3.设立杭州学七大分支学科

在杭州城市学研究理事会的统一领导下,杭州市有关部门、城区相继建立了西湖学、西溪学、运河(河道)学、钱塘江学、良渚(余杭)学、湘湖(白马湖)学、南宋学等杭州学分支学科研究机构,共同推进杭州特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目前,杭州学分支学科研究院共有事业编制近100个,每年投入数千万元专项研究经费,确保研究工作“有章办事、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房办事”。

4.推进《城市学文库》《杭州全书》编纂工作

重点围绕“城市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等八大“城市病”的研究工作,编纂出版由《城市学论丛》《城市学译丛》《城市学教科书》《城市学蓝皮书》组成的《城市学文库》。按照文献集成+ 丛书+ 通史+ 辞典+ 研究报告“五位一体”的要求,编纂出版包括《西湖全书》《西溪全书》《运河(河道)全书》《钱塘江全书》《良渚全书》《湘湖(白马湖)全书》等在内的《杭州全书》,努力打造杭州的“四库全书”。

5.开展钱学森城市学金奖、西湖城市学金奖优秀研究成果征集评选活动

为探讨解决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文化遗产保护、教育、流动人口、交通等问题的思路和对策,推动城市科学发展,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面向国内外城市理论研究和实务工作者以及关心关注城市发展的各界有识之士,征集钱学森城市学金奖优秀成果。同时,面向社会大众开展西湖城市学金奖征集评选活动,征集广大市民、网民破解“城市病”的“金点子”。

6.举办年度杭州世界文化遗产国际会议

我们与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等单位共同举办年度杭州世界文化遗产国际会议,根据当前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热点、难点问题,邀请国内外相关城市管理者、专家学者就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研讨,达成共识,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信息、知识和经验共享。

上一篇: 真我GT2大师探索版评测:内外皆优秀的无短板产品
下一篇: 中国文化史研究的新开拓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