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设计思维:以人为本的社会创新(图)

设计思维:以人为本的社会创新(图)

设计思维:以人为本的社会创新(图)核心提要以人为本的设计是从用户的根本需求出发,并且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对用户的需求、环境条件和限制因素给予充分考虑,以创造出更优化的状态。李可欣撰文“在有设计思维之

核心提要

核心提要

以人为本的设计是从用户的根本需求出发,并且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对用户的需求、环境条件和限制因素给予充分考虑,以创造出更优化的状态。

李可欣 撰文

“在有设计思维之前,设计或许仅仅是为了让东西更好看或者更好用的一种工具。但设计思维的出现,阐明了如何去用设计师的一套思维方法来解决组织战略的问题、社会发展的问题等等。”IDEO中国设计主管金葛说。

设计一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服装设计、室内设计、园林设计等等,然而设计的范畴实则非常广泛。第10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上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社会学家之一的赫伯特·西蒙将设计定义为优化现有情况的过程。而与自然科学追求“是什么”和“必然性”形成区分,设计关注的是“可能成为什么”和“偶然性”。赫伯特认为这一创造性过程需要一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他将其称为“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

以人为本是设计思维的核心洞察,并以创造积极的社会影响为其导向,“从结果上来说,设计思维与社会创新有着同一目标,”金葛解释,“设计思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它的三个圆圈:从人的需求出发、商业上的延续性、技术上的可行性——三个圆圈的交集就是设计思维寻找的创新之路。”

设计思维的方法论着眼于人,“关注人就一定会去关注一些社会背景,解决一些社会问题。所以自然而然的就会产生商业与社会的跨界。同时,参与这种以人为本的设计的人,也会有一种天然的倾向,不单单只去考量商业利益,也希望去实现一些社会价值。”

以人为本的设计和创新

1991年,David Kelley创立了IDEO,现今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设计咨询机构之一,不仅将“设计思维”成功商业化,David Kelley还在2004年创立了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开启了设计思维的大学教育。

设计思维由传统的设计方法论演变而来,斯坦福设计学院将它梳理为五个环节,让设计思维的过程逻辑简明而易于操作,并可作用于不同的项目或人。

一般而言,最简单的产品设计思路主要有四步:明确客户需求—头脑风暴—产品建模—产品测试。由于设计思维强调设身处地地去体验客户的需求,所以它增多了一步重要的前提,并重新定义了传统步骤。观察理解:通过观察、深入用户调研、体验用户所体验的来达成同理移情的过程;做出定义:阐明需要解决的问题、与计划采取的行动,以及计划背后所承载的价值观;寻找解决方案,展开“多多益善”的头脑风暴,尽可能的链接资源、打开脑洞,并最终提炼一个具体而可行的方案;做出产品原型:并在做原型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找到可能出现的新问题或瓶颈;测试产品原型,并快速的试错,迭代调整。

在这一套方法论的支撑下,决定了设计思维能够生成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的设计和创新。

以人为本的设计是从用户的根本需求出发,并且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对用户的需求、环境条件和限制因素给予充分考虑,以创造出更优化的状态。“以人为本的设计可以追溯到工业革命前,手工艺人通过本地作坊以设计、生产、销售一体化的形式提供产品,由于产品大多在临近社区出售,生产者与消费者分享相似的外部环境,并且可以通过紧密的社区关系对消费者进行深入了解,提供满足需求的定制化产品。但工业革命带动大规模生产,产品的设计者和生产者开始逐渐疏离消费者,甚至对他们一无所知。面对广阔的市场,生产者逐渐将以人为本的思维转化成以技术和生产为中心的思维,对消费者需求的把握在不知不觉中被淡化。”香港社会创新孵化器YES Network的创始人车明阳对人本设计的回归作出了背景的补充。

一场“开物创新”的青年众创行动

设计思维的力量在全球范围内开始逐渐发酵,也让国内的青年人看到了更好的创造改变的可能性。开物行动创新教育空间就是这样一个试图创造更多可能的青年人的尝试。

开物是一家以行动为基础、以自我学习为成长方式、以“设计思维”为工具的社会企业。借助发现社会问题与解决社会问题这一过程,帮助青年人快速成长,提升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综合能力。

在过往的5年中,开物的创始团队在杭州开展了许多形式不同的项目,期望能够通过社会创新帮助青年人成长。从最早筹办TEDxHZ,到后来的创意沙龙,杭州公益人才培养计划等项目。但是在过程中,团队发现项目对于参与的受众产生的影响和改变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在整个过程中,得到成长最大的是每一个项目的创始团队成员。在最近的一两年中,这些年轻人都勇敢的追寻着自己喜欢的事业,用更加好的心态面对着生活与工作。

于是,开物的创始人王一萌想到:是否可以把这样创新创意的过程变成一种课程,让更多人的年轻人在创造自己的项目,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也得到这样的成长,变得不再迷惘,并且在过程中能够延伸出更多的创新创意的可能性。于是就有了现在的“开物创新”。

“开物”认为,无论是从事什么行业的年轻人他们都有着设计的潜能和需求。从设计一种好的问题的解决方案;到为自己设计更有意义和价值的生活;到倡导年轻人利用更加复合型的知识,加入到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到去打造“为他人设计”的社区与生态。

“中国的社会与经济都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各产业现阶段都处于一个转型期。面对转型的种种问题,社会需要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方式与方法,而设计思维正是其中的一种。”开物团队解释道,“从应用的角度而言,现在我们所学习的设计思维发源于西方,其是否能够真正适用于东方人的思维模式,是否能够真正与东方式的问题达到一个完美的结合,是我们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现阶段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历史中其实蕴含着非常多构建式的思维方式,也有着非常多运用设计思维与方法解决问题的真实案例。我们期待着能够通过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能够在设计思维的模式和方法上进行再创新,不仅仅达到解决在中国发生的问题的目的,更能够达到弘扬传统文化的目标。我们期待不仅仅能够"为中国而设计",更重要的是能够"用中国的方式进行设计"。”

今年5月16日至6月14日,开物在浙江大学举行了一场为期四周的社会设计大赛,这场活动面向青年,是亚洲首个服务于心智障碍人群的设计比赛。“与普通比赛不同,我们在这四周之中为大家提供了丰富的课程和活动,并创造充足的机会让参与者与用户接触。我们希望为真实的世界设计,而不是坐在教室里做一张张PPT。”这场比赛为每个参赛成员提供了同理心、动手制作原型能力、互动沙龙的课程,希望参赛者能够感知到“每个人都是设计师”,并提升其社会问题观察与分析的能力,动手实践与行动,并最终设计出可落地的心智障碍人群庇护性就业产品。

100多位参赛选手有高中生、大学生,也有医生、律师、设计师来自各行各业,他们在这一个月的时间之中,探讨设计,探讨心智障碍人群所面临的问题,并真正去接触与体验他们的生活,验证和修正各自团队所提出的解决方案。最终这场比赛形成了22个可以真实落地的设计方案:包括心智障碍人群在生活中可以使用的辅助工具;可以让服务对象参与生产创作价值的产品;更加友好型的空间再设计方案等等。他们中有人因此开始全职去执行项目的职业道路,也有的项目获得了企业或基金会的资助并由该领域的NGO去具体实现。

开物的团队相信,最好的教育来自于想象力、同理心与耐心的培育,并成为一个真正的行动者。而社会创新的思维方式帮助了开物去达成这一愿景。

正如Acumen Fund的知识与传播总监Yasmina Zaidman所说:“我们投资的项目是需要有持续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因此设计思维是一种切实能为经济金字塔底层的人们服务的成功方法。”设计思维可以引领成百上千的创意,并最终为这些机构和他们所服务的人群,提供能解决真实问题的更好的产出。(编辑 李关云)

上一篇: 《西南边疆历史与现状综合研究项目》成果发布
下一篇: “两个确立”的政治内涵和实践意义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