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运河文化讲堂”走进运河名城淮安(虞越 摄)
千年运河,千秋淮扬。这里曾演绎“南船北马、九省通衢”的繁华不息,这里正展现“运河之都、百里画廊”的时代新貌。9月15日下午,“中国大运河文化讲堂”走进运河名城系列来到淮安,以“复兴城市梦想,运河之都奋楫新时代”为主题,开启了一场览运河气象、与城市对话的文化思想盛宴。数百万网友和现场200余位专家学者观众一起领略“长河通天下,千帆向未来”的图景。
古今一脉,没有大运河就没有完整的中华文明
“大运河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没有大运河就没有完整的中华文明,必须将大运河放在中华文明中全面理解。”历史地理学家、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央视纪录片《大运河之歌》总顾问葛剑雄带来题为《中国史、中华文明中的大运河》的主旨演讲。在他看来,只有从中华文明大一统的视角来看待大运河,我们才能够明确它的意义,通过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使之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和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作为黄河、淮河和运河的交汇地,淮安在大运河文化中拥有特殊地位。葛剑雄在演讲中表示,淮安本身位于中国南北分界线上,这不仅是气候的分界,也是人文的分界线。大运河的开凿及其南北水运运力的悬殊,在淮安形成了“南船北马、舍舟登陆”的特殊局面。他说:“这不仅仅反映一种交通方式,也反映出南北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这是淮安在运河流域不可替代的重要原因。”
在悠悠千载的历史长河里,大运河以世所罕见的时空尺度连接着古代、现在与未来,既泽润着烟火人家,也澎湃着历史气魄。
国家地理空间信息中心副处长、副研究员刘敏女士在讲堂上作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政策体系及对运河城市的建议》的演讲,聚焦规划体系、阶段特征、现状问题和政策举措等方面,结合各省(市)实例,阐述了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点,并特别指出江苏作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在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中做出了有益探索。她举例说,江苏推动文物影响评估和考古前置制度全面落实;举办世界运河城市论坛;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成为展示大运河文化的重要标识载体;深入挖掘楚汉文化、淮扬文化、金陵文化、吴文化,串珠成链打造运河主题文旅精品线路,进一步打响“千年运河·水韵江苏”文旅品牌等。对于淮安这样的运河城市,她建议要紧密结合区域重大战略实施,统筹大运河文化等相关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大运河为实体、以文化为引领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和谐繁荣,为新时代区域创新融合协调发展提供新的示范样板。
淮水安澜,“运河之都”书写百里画廊新篇章
清波如画,安流若飞。作为极少数完整见证中国大运河历经邗沟、隋唐运河、京杭大运河三段历史的城市,淮安是当之无愧的“运河之都”。据了解,大运河淮安段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包含2处遗产区、1段河道和5处遗产点,遗产区和缓冲区面积约占整个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面积的七分之一。
从历史深处走来,顺着时代奋力向前奔涌。淮安始终把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摆在突出位置,探索实施基本覆盖全市域的大运河百里画廊项目,扎实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备受瞩目的百里画廊东起淮安船闸,经里运河、京杭运河至五河口,向南串联起二河、洪泽湖大堤、蒋坝、马坝、官滩,至老子山镇龟山村,沿水域长约125公里,基本覆盖淮安全域。近年来,淮安市围绕“文兴、水清、岸绿、业盛、人和”的规划思路,精心绘制如意安澜、泱泱治水、传世古堰、湖山胜境等“淮上四卷”,聚力打造中国水工科技馆、西游乐园、淮安华强方特、板闸遗址公园、环洪泽湖公路等标志性工程。一幅古今辉映的运河人文画廊、蓝绿交织的运河生态画廊、转型升级的运河富民画廊、美好幸福的运河宜居画廊正在江淮大地徐徐铺展。
惠民为本,淮安致力打造造福百姓的幸福运河,创新推动百里画廊与城市发展、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全力发挥大运河在水利航运、南水北调、防灾排涝、景观生态和文化休闲等方面的综合功能。
淮安还创新成立全省首家实体化运作的市级大运河办,围绕“运河之都”城市名片,推介淮安运河故事;策划主题活动,持续扩展提升城市形象;借力新媒体平台,打造推出一批运河文化传播产品。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挖掘运河历史文化底蕴,进一步擦亮‘运河之都’城市名片,持续深化与重量级媒体和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合作,在更高平台、更广范围内持续提升‘运河之都、百里画廊’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淮安市大运河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文化盛宴,让运河文化浸润人们心田
讲堂入口处,数十幅精美的摄影作品吸引不少嘉宾驻足观赏。碧波浩淼的洪泽湖、灯火璀璨的里运河文化长廊景区夜景、古朴典雅的河下古镇、枫叶染红的古浦楼……摄影家们用镜头记录下淮安这座“运河之都”的变迁,将那些难以用语言表述的热爱,嵌于光影之中,传递给每一个观众。
“在中国地理南北分界线上,有一部厚重的大书,以杏花春雨的江南作封面,以骏马秋风的塞北作封底,封面上大写着两个字——淮安……”讲堂现场,由8位播音员联袂呈现的诗朗诵节目《读淮安》,一字一句饱含深情,将对家乡故土的眷恋和赞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参与演出的淮安市广播电视台主持人黄蕾是土生土长的淮安人,“我非常荣幸能够参与演绎这首诗歌。诗里提到的人名、地名,都是我们从小到大所熟知的。尤其关于运河部分,承载了这座城市的历史荣光,也寄托了城市未来的美好梦想。”
“现场聆听专家们的精彩讲座,让我对于淮安在大运河文化中的特殊地位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淮安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正柱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也会以大运河沿线村庄为基点,不断挖掘运河历史,打造运河景观,改善村容村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为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来自淮阴工学院的学生张妍同样表示收获颇丰。她认为,每一位大学生都应该自觉主动成为大运河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她希望通过社会实践,以“调研宣讲、设计文创、志愿服务”等形式传承和弘扬运河文化。
把古老的运河文明讲给年轻人听,把中国的运河故事讲给世界听,把丰富的运河内涵讲给未来听。中国大运河文化讲堂从开讲之初,就秉持汇聚权威专家、传播主流价值的理念,已邀请单霁翔、莫砺锋、刘士林、龚良等专家学者登台演讲。运河讲堂正在成为运河文化的传播殿堂,也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让运河文化浸润人们的心田。(黄欢 范杰逊 张洁茹 吴鹤飞)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