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人类探索月球的历程_人类探索月球的历程
有关人类探索月球的历程_人类探索月球的历程
月球距离地球约38万公里,是离地球最近的星体,也是人类太
空探索第一站。千百年来,人们用美丽的神话祈盼的诗歌表达飞向月
球的愿望。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第一颗
人造卫星上天,拉开了人类航天时代的序幕。1961年4月12日航天
员加加林乘“东方号”宇宙飞船,用108分钟环绕地球一圈,写下了人
类航天飞行的新篇章。1969年7月20日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朗率先
登上月球,在月面停留了22小时,揭开了人类探索月球、开发月球
的历程。这是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11年的结果。在阿姆斯特朗登月
之前,美国多次发射遥控飞船环绕月球飞行或登月,对月球进行拍照,
对月面的地藐及环境有了全面的了解。其后共有6艘飞船,12名航天
员登上了月球表面,带回来了月球的岩石和土壤标本。同时,前苏联
也在1970年至1973年有两个无人驾驶月球车在月面进行了探测。
1959年至1976年美国和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45个对月球的各种
探测器,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1976年以后,一方面由于前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失去了相互竞
争的动力;
另一方面实施登月计划,确实耗资大,效益低、技术上还有一定
的难度,必须采用新思维、新技术和新方式来拟定登月计划。所以,
登月计划沉寂了近18年。
随着空间应用需求的日益加大,载人航天等主要技术的不断成熟
和空间军事活动的需要,加上近10年来对月球探测的新发现,尤其
探测到月球两极有大量的冰存在,引起了各国极大的兴趣,促使探月
热再度兴起。
有冰就可以融化成水,水电解后分解成氧,可供航天员呼吸;水
分解成另一种氢气,可成为火箭的燃料。
在月球的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氦一3”,可供月球开发能源和地球
核能原材料。月岩中还有钛铁矿、铀、钾、磷和稀土元素等,具有巨
大地开发应用前景。
月球表面具有高真空、弱磁场、弱重力、高洁净的环境,是研究
空间化学、空间物理、生命科学与材料科学的理想场所。所以,月球
已经又成为21世纪深空探测的首要目标,各国制定了实施探索月球
的具体计划。
1994年美国发射了“克莱门汀号”环月球探测器,发现月球南极有
冰存在的信息,1998年1月6日美国成功发射了“月球勘探者”拉开了
世界各国新一轮探测月球的序幕。俄罗斯将发射一个小型月球轨道站,
再从轨道站向月球发射各种探测器,研究月球内部化学结构及物理特
性,开发核燃料“氦一3”。欧洲打算分四步实施探月计划:研制月球
探测器、研制长期在月球上工作的机器人、初步利用月球资源和建立
人类月球基地。日本下了很大的决心,其中“月亮女神探测计划”已进
入设计与开发阶段,还有轨道器、着陆器和中继卫星三个航天器在研
制中。印度在探月方面已制定详细计划,预定在2021年前发射月球
探测器,可环月飞行数年。
月球开发热兴起的一个特点是在新形势下各国有联合开发月球的
趋势。美国、日本、欧空局和俄罗斯在瑞士召开了征服月球讨论会。
他们一致同意先发射一些月球卫星、月球探测器或机器人;
然后让一些机器人长期停留在月球上进行土壤和环境分析研究;
接着对月球资源进行开发,在月球上制造氧气;
计划在2021年到2021年,人类可以再次登上月球,并在那里建
立第一个月球基地。
人类飞向太空的梦想,有文字记载的至少有数千年。古代中国就
有”嫦娥奔月”、敦煌莫高窟”飞天”图案等美丽的传说。西方航天学界
认为,中国明朝人万户为人类第一个尝试用火箭飞天的人,并将月球
上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以表纪念。
19世纪中叶,法国人凡尔纳的小说《从地球到月球》几乎启发了
所有的现代航天先驱们,但人类对太空无限的遐想一直都停留在小说
层面。进入20世纪,人们观念中关于宇宙空间的科学概念已逐渐形
成,世界各国活跃着一大批航天先驱。
1921年12月,"现代火箭之父"美国的罗伯特■戈达德研制了人类
历史上第一台液体火箭发动机。但是,戈达德的研究遇到了许多困难:
缺少科研经费,挑剔的舆论界讥笑他连高中物理常识都不懂,还嘲笑
他整天幻想作"月亮人"。但戈达德没有为这些困难所动摇,经过20年
默默无闻的努力,终于换来了回报。1941年1月,新发动机火箭可达
到2000多米的高度,载重447千克,呈现现代火箭的雏形。
二战结束后,美苏在航天领域开始展开了激烈竞争。1957年10
月4日晚,一枚火箭携带着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l
号"在苏联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发射成功,标志着人类航天时代的
真正到来。
但是,当时的载人航天非常危险,安全指数只有50%。在苏联首
次载人太空之旅的前一年里,载人飞船的6次试发有3次以悲剧告终:
一次因为定位系统出故障未能返回地球;
一次是发射时发生爆炸;
另一次则是完成飞行任务返回时与大气层发生剧烈摩擦,导致飞
船失火。
正是这些不成功的事例,苏联首次太空之旅迟迟未能定下日期。
最初,被确定为苏联第一位首航太空的宇航员是邦达连科。不幸的是,
1961年3月23日,邦达连科在紧张训练中,舱内燃起大火,他因严
重烧伤而死亡,成为航天史上第一个遇难的宇航员。
1961年4月12日,首次载人航天发射即将开始。当时,谁也没
有把握这次能成功。苏联曾有人建议让尚未生儿育女的宇航员戈尔德
■季托夫来执行这次任务。当时负责载人航天研究工作的苏联宇航专
家谢尔盖■科罗列夫却坚持选用经验更为老道的尤里■加加林,尽管
他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了。临飞前,科罗列夫安慰加加林说:"尤拉,
你不要紧张。不论你着陆到哪个角落,我们都能找到你。"
这话丝毫没能减少加加林108分钟太空之旅的险情:飞船气密传
感器发生故障,发射前数分钟内不得不重新拧紧舱盖上的32个螺栓;
通信线路一度中断,跳出个表示飞船失事的数字"3";
第三级火箭脱离后飞船急剧旋转;
返回时,飞船胡乱翻滚......然而,加加林绝处逢生,奇迹般地完成
人类首次太空之旅。
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并把第一名航天使者送入太 空
的成就,使美国受到强烈刺激。为了打破苏联的航天优势,1961 年 5
月25 日,美国总统肯尼迪批准了航空航天局的"阿波罗登月计划", 并
在国会上表示美国将在十年之内将人送上月球。
这对于当时还没有把人送上太空的美国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为了
解决技术上诸多困难,美国几乎动用它的所有资源。超过 2 万家来自
美国与其它 80 个国家的公司、200 多所大学参与了"阿波罗计划"。有
人估计,将近1000 万人直接或间接参与了登月计划。
然而,即使投入如此巨大,载人登月飞行的技术还是相对落后的:
通讯导航系统比现在的手机还迟钝,在紧急时候,宇航员根本无法与
地面联系,只能自己来解决;
人们只能吃"牙膏饭";
飞船防震系统和防辐射系统也不够完善,宇航员极有可能在太空
中遭遇各种射线的毒害;
微重力问题也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宇航员极有可能肌肉萎缩、骨
骼硬化,等等。
通过不断,1969 年7 月21 日格林尼治时间12 时56 分,美国宇 航
员阿姆斯特朗走出阿波罗 11 号的登月舱,终于在月球上印下人类 第
一个脚印,迈出了 "人类巨大的一步"。至此,人类探索太空的旅程 翻
开了新的一页。由于载人航天工程的复杂性,决定这必然是一项充 满
着风险与挑战的事业。从邦达连科算起,至今已经有 22 名航天员 献
出了宝贵的生命。然而,人类在探索太空的征程中决不会停下前进 的
脚步,迎接探索者的必将是光辉的未来。
飞到月亮上去,这是人类千百年来的幻想。有文字记载的至少有
数千年。古代中国就有"嫦娥奔月、敦煌莫高窟、飞天”图案等美丽的
传说。
1609 年,意大利的伽利略用望远镜观测月球,并绘制第一幅月面
图。
1959 年,苏联发射的“月球 1 号”飞船飞到月球附近,进行绕月飞
行,开始了人类对月球的考察。
1961 年 5 月,美国总统肯尼迪在国会上提出了在 60 年代末把人
送到月球上探测的一“阿波罗月球探测计划”。
1969 年7 月20 日,“阿波罗”登月舱降落到月面,了人类有史以 来
的登月活动。
到了 1972 年,人类先后登月6 次,对月球进行了一系列的科学,
使人类对月球的认识更加全面、更加深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