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5日电(陈梦谣)在深化高中新课程改革和推进素养教育的背景下,如何将立德树人落实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贯穿在课堂中,是教育工作者共同面临的课题。4日上午,北京市教育学会学术年会暨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科研月课堂展示专场在北京师大二附中进行。本次活动围绕“继承中发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探索”展开,展示北京师大二附中在课程和教学改革中的探索。
北京师大二附中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基于学生差异的课程改革,根据学生学习基础、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发展目标,构建了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和学有所长的特选课程,在人文社会科学、科学技术工程、体育艺术和学生发展指导等领域进行了项目式学习研究、数字化学习方式探索、高中语文专题教学、跨学科联合教学、思维发展性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改革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校《普通高中人文社会学科课程开发与教学变革》和《基于项目式学习的课程构建与实施》分获2017年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一等奖。
北京师大二附中曹保义校长认为,知识是发展核心素养的载体,脱离了知识的学习发展核心素养是“无米之炊”,同时,单纯的知识积累,也不能自然形成相应的素养,只有将知识的学习与结构化的构建统一起来,结构化的知识与解决真实问题统一起来,将解决真实问题与做人做事统一起来,才有利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如何落地?北京师大二附中校长助理相红英以“有机保水材料合成与性能检测”为例,详细介绍了“基于项目式学习的课程构建与实施”。通过追踪学生发展,又以航模课程为例说明项目学习让课堂真正“动”了起来。相红英说,项目学习不仅实现了助力学生成长,也使他们未来发展潜力无限,建立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育人模式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从概念到行动,从“知识至上”到核心素养导向,教育素养更要随之相应提高。
核心素养如何落地?特级教师何杰以“基于核心素养的文科教学探索”为例,通过整合课程、打通学科壁垒、提升思维品质、促进人格成长,介绍了基于核心素养的文科课程的深度开发。在语文教学方面,推出了新型的教学方式,其中包括高中语文专题教学、跨学科联合教学、名著阅读联合教学等。核心素养是跨学科素养,任何核心素养的培养都不是一门单独学科可以完成的,各学科都有其对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共性贡献与个性贡献。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林崇德在点评中认为:三个报告阐述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整个执行过程,突出了以课堂教学为核心的探索,明确了教学最高的手法是思维教学。他强调,教育改革应该本着继承中发展的理念,学校以及各学科应全面总结提炼已有经验和成功做法,发现自身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继承中前行,在改革中完善”。
活动中,学校还全面展示了在人文社会科学、科学技术工程、体育艺术、生涯规划指导的4大领域的教学探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