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北郊亚运村旁,一座具有中国文化元素、气宇轩昂的新大楼拔地而起。根据党中央的安排,这就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的办公地址。
2019年1月3日,“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大会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电,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出席大会并发表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各单位、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代表出席大会共襄盛举。中国历史研究院的成立,是中国历史学发展历程上的一个里程碑,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战略举措,显示了党中央对历史研究的重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尽管当天气候寒冷、朔风凛冽,但与会者内心充满激情,他们知道,历史研究的春天来了。
为什么成立中国历史研究院?
一、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需要总结历史经验,更好走向未来。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深入认识和把握人类发展历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
中国共产党是最善于总结历史经验的无产阶级政党。
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结束了“文革”后的中国也面临“走向何处”的转折关头。当此之时,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重大历史问题作出了实事求是的总结评价,明确提出党的工作重心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这就统一了全党的认识,加强了全党的团结,从此,神州大地活力奔涌,生机盎然。
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潮之际,国内外都在怀疑中国红旗还能打多久?中国共产党人沉着应对,思考时局变化的深层原因,深刻总结苏联东欧国家崩溃的历史教训,提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方针,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今天面对国际环境急转的新形势,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社会发展主要矛盾、发展动力、发展目标、实现方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我国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我们需要研究其变化的历史根源和沿革,揭示深层次凸显矛盾的规律,弄清一些国家和国际势力对我们阻遏、忧惧、施压增大的实质,从而克服和遏制对我们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肩负着党中央的期望和人民的嘱托,承担着系统研究世界和中国历史、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任务,以对历史的深入思考总结经验为使命的中国历史研究院应运而生。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发展要求充分发挥历史研究知古鉴今、资政育人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曾经经历了单纯追求提高物质生产产量的时代,但却“有增长、无发展”,人的精神生活没有因此丰富、社会道德面貌没有因此净化。这种“片面发展观”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
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学说,未来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要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全面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才能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的人。
“人的全面发展”还要求提高人的思想文化水平。思想文化建设虽然决定于经济基础,但又对经济基础发生反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价值先进、思想解放,是一个社会活力的来源。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我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就必须充分发挥历史资政育人的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曾说过,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这当然不是要贬低其他学科,但却说明了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历史学科对于丰富人的知识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成立中国历史研究院,就是通过历史科学的研究,大力培育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指导人们用联系和发展的辩证唯物史观看中国和世界,看历史与未来;从古往今来璀璨如珠的中国优秀历史传统文明和世界文明中,汲取源源不断的精神食粮,促进当代人的整体文明素养的提升,促进社会经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齐头并进、相得益彰。
三、融合中国史、世界史等方面研究力量,创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把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科整合成一个中国历史研究院,就可以做到:第一,集中领导有利于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等历史学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第二、便于形成跨学科的课题研究和力量调配;第三、相关历史学科的深度融合发展,有利于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第四、有利于精简行政事务,可以减少对科研人员繁琐的行政干扰。
习近平总书记深切寄语新组建的中国历史研究院,要团结凝聚全国广大历史研究工作者,整合中国历史、世界历史、考古等方面的研究力量,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推出一批有思想穿透力的精品力作,培养一批学贯中西的历史学家。
中国历史研究院应当不负总书记的殷切期望,不负人民重托,继承和发扬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先贤前辈们铸就的“板凳须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字空”的扎实问学精神,大力弘扬中国史学深厚的优良传统,着力提高研究水平与创新能力。
要立足当代与国情,从党和国家的中国工作,从人民最关切的问题与当今世界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出发,扎实开展历史研究,不断推动相关历史学科的深度融合发展,努力创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在深入扎实的历史研究中,总结历史经验,揭示历史规律,把握历史趋势,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动能,为世界历史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吴恩远,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原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匡列辉,湖南城市学院研究员)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