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一部为镇村志书编纂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的精品力作——读王志迁先生《镇村志编纂基础理论与编纂技巧》有感

一部为镇村志书编纂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的精品力作——读王志迁先生《镇村志编纂基础理论与编纂技巧》有感

一部为镇村志书编纂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的精品力作——读王志迁先生《镇村志编纂基础理论与编纂技巧》有感“隔代修史,当代修志”是中国编史修志的优良传统。地方志编修,最早可追溯到先秦,宋代设立九域图志局,使官修方志成为主流,各地修志蔚然成风。

《史学理论研究》_文化研究1983:一部理论史_史学理论研究官网

“隔代修史,当代修志”是中国编史修志的优良传统。地方志编修,最早可追溯到先秦,宋代设立九域图志局,使官修方志成为主流,各地修志蔚然成风。明清时期,方志编修日益制度化,出现了“天下郡县莫不有志”的盛况。泱泱中华史志巨著,为延续中华文脉做出了突出贡献。

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统计,保存至今的历代旧志有8264种。近年又时有发现,实际数字已达万种,10万余卷,约占我国现存古籍的1/10。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对传承中华文明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除了大量历代旧志,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启动了新编地方志工作,并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启动第二轮修志。截至目前,共编纂出版省、市、县三级志书8000多部,行业志、部门志、专题志、乡镇村志等20多万部,地方综合年鉴17000多部,构筑了一座以国情地情为主要内容并不断丰富的文化资源宝库。

我们党历来重视编修和利用地方志,早在1941年就明确规定要“收集县志、府志、省志、家谱,加以研究”,作为了解国情和地情的重要途径之一。1958年3月,毛泽东同志在成都主持中央工作会议期间,专门调阅《四川通志》《华阳国志》,并倡议全国各地要编修地方志。次年,中国地方志小组宣告成立。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继承并弘扬了修志优良传统。1983年,中国地方志小组恢复组建并改名为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全国普遍建立地方志工作机构。同时也逐渐形成每20年左右编修一次方志的惯例。2006年《地方志工作条例》的颁布实施,方志工作有了法律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也十分重视地方志工作。2014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博物馆参观历史文化展览时说:“要在展览的同时高度重视修史修志,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

2022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明确强调:“加强农耕文化保护传承,支持建设村史馆,修编村史、村志,开展村情教育。”这是继《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后再一次将地方志纳入国家战略部署。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地方志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发挥地方志在留存地方历史记忆、丰富人民精神生活、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原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提出以名镇志、名村志为引领,推进乡镇村志书的编纂。

在全国镇村志编纂工作如火如荼开展之际,全国第一部关于镇村志编纂指导用书——《镇村志编纂基础理论与编纂技巧》应运而生,该书由方志出版社志鉴编纂专家、江苏省方志学会理事、响水县地方志办公室原主任王志迁先生编著,方志出版社出版。

志迁先生是方志出版社志鉴编纂专家,江苏省地方志学会理事、江苏省新四军研究会理事、江苏省党课名师,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响水县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地方志办)主任。《年鉴编纂指导手册》《响水县志(1988-2008)》《响水年鉴》《响水县方言民俗》《中国共产党江苏省响水县历史(1949-1978)》《中国共产党江苏省响水县历史(1978-2012)》《响水红色记忆》《辉煌的历程》主编;《魄力响水》《响水县革命老区发展史》执行主编;曾在《人民日报》《半月谈》《经济日报》《农民日报》《中国人大》《江苏通讯》《江苏地方志》《江西地方志》《河北地方志》《安徽地方志》《今古大观》《宁夏史志》等发表各类文章数百篇;2016年、2018年获江苏省党史系统党史优秀成果一等奖;2019年、2020年获江苏省方志学会学术成果一等奖;多次参加国家省市学术论文研讨会并获奖。先生多年从事志鉴编纂行业,有着丰富的业务和实践经验,为高质量撰写出版《镇村志编纂基础理论与编纂技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23年10月29日,收到志迁先生不远千里寄来的《镇村志编纂基础理论与编纂技巧》,开卷还散发着淡淡的油墨香味,浏览全书,有耳目一新之感。全书约45万言,系作者在实践中研究总结地方志编纂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一部心血之作。全书分五篇:第一篇“基础理论”;第二篇“编纂技巧”;第三篇“乡镇志编纂”;第四篇“村志的编纂”;第五篇“参考资料”。篇下共设36章,章下设节若干。从志迁先生所设章节名目,足见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地方志工作者的良苦用心。

掩卷细品,余味悠久而绵长,是我从事地方志工作二十多年来看到的记述全面、涉及内容庞杂、指导性非常强的教科书,也充分体现了志迁先生对地方志事业的无限热爱和憧憬。

该书从地方志的起源与发展、性质与特征、主要功能、体例、资料收集、附录收集、编纂技巧、乡镇志编纂、村志编纂等,较为全面地对志书编纂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了全面记述。该书的出版,对地方志编纂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浏览完该著,本人与志迁先生就些许问题和看法产生了共鸣。

一、时代特色鲜明,凸显乡镇村之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部类不断增加,各种经济成分纷纷涌现,在整体经济社会发展中功不可没,需要在地方志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多年来地方志编纂基本上局限于省市县三级,对乡镇村志书编纂要求相对薄弱。新时期以来,党和国家将镇村志编纂纳入文化发展规划进程中,镇村志编纂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好时期。

《镇村志编纂基础理论与编纂技巧》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提出对“经济理性”应做更多呈现。这也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当一种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或层次,必然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影响,自然就会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印记。该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将镇村志编纂提升到相应的高度,具体到经济部类中的工业与乡镇企业、商贸服务业、财税金融业,文化部类中的教育、科技、文化艺术、新闻出版、文物,社会部类中的人口、婚姻家庭、居民生活、社会保障,政治部类中的政权沿革、村级组织、群团组织,精神文明部类中的思想道德教育、文明创建活动等篇目从所要编纂的内容到资料收集再到编纂架构、记述方法等均作出详尽说明,著者紧贴方志编纂理论与实践,详细阐述镇村志编纂方法,既贯穿理论,又指出存在的问题,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既有整体设计,又有实际操作;既照顾了老修志人的情怀,又为新志界同仁提供讲义。主要是为初入修志行业的新人提供业务和理论导图,为老修志人提升能力、增强实际操作本领提供学习的新教材。此书的出版,必将为全国镇村志编纂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首次将镇村志编纂作为独立篇章进行集中记述

乡镇村志是资政存史的最好教材。一部好的乡镇村志可帮助地方官员了解地方山川地貌、风土人情和人文历史。志书是考察一地地情的工具书。乡镇村志是全面记载农村历史的一个重要载体,可以全面盘点乡村地理、历史、经济、风俗、文化、教育、物产、人物等方面的状况,追溯乡村的历史渊源,填补文献空缺,总结乡村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特别是较详细地记录现当代乡村发展变化情况。可以说,乡村志是十分珍贵的历史遗产,有着特殊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学术价值,具有其他书籍不可替代的功能。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化,还有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有些村落已难以看到旧有的痕迹,昔日田园相望的农村景象已被高楼大厦所替代等等。乡村的飞速巨变,迫切地要求我们把各乡村的人文书写下来、保留下来,以便激励子孙承上启下,继往开来,争取更大的业绩。

乡镇村志是招商引资的靓丽名片。招商引资工作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外商投资前首先要对该地进行全方位的考察研究,而志书作为优秀文化的载体,是最好的地情书,可以全面展示一个地方的历史与现状。外商通过阅读志书,可以快速了解该地的全貌,进而帮助其依据历史做出投资选择。同时,志书还可以对外交流,扩大宣传效果,可以起到架设友谊桥梁和联系感情的纽带作用,同样可以吸引外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乡镇村志可以提升村民的感恩意识。志书所记载内容是村民自己家园发展变化历史的真实记录,所展现的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数代人的共同奋斗,农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志书真实再现历史,群众自然会从中找到正确的价值导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然会提升感恩意识,深刻体会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的道理,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乡镇村志可以激励村民自强不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国家的发展过程是一部惊天地泣鬼神的奋斗史。具体到每一个村落,从过去的羊肠小道发展到今天的水泥道路,从徒步跋涉发展到乘坐公共汽车或自驾小轿车出行,从煤油灯到电灯,从听收音机到看数字电视,从书信联系到手机、网络沟通,从世代文盲到义务教育的普及,从原始耕作方式到新式农机具的广泛使用……每前进一步都凝聚着广大农民的勤劳、智慧和汗水。志书以简练的文字记述农村的发展历程,村民家族的历史都能在村志中有所体现,这会极大地激发全体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激励当代居民尤其是青年农民自强不息的重要手段。

编写乡镇村志是历史发展的迫切需要。编修村志是保存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村级资料的最佳载体。新中国成立后设置的乡镇村是我国农村基层政权的组织机构,是国家整体中不可或缺的基层单位。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农村精神文明的建设,“要加强农民教育,就要编一些教材,编写教材要结合实际,要通俗易懂”。乡村社会变迁始终是中国历史变迁的主体内容,乡村生活模式和文化传统深层次地代表了中国历史传统。即使对于整个近代而言,面对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本质上也是乡村社会变迁的过程。20世纪,中国历史变革的走向、规律及其独特的特征,如果不从乡村社会研究入手,就很难真正获得符合中国实际的具有认识价值的认识。可见,编修村志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是认识当代中国社会尤其是农村变革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传统村落存在无序开发、空心化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过度商业化和同质化问题。抢救性保护记录和挖掘村落文化,编纂乡镇村志的任务已迫在眉睫。

编写乡镇村志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抓手之一。很多人把乡村振兴理解为修一些四通八达的水泥路、盖一些整齐划一的红砖瓦房……其实这只是乡村振兴的一部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这才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全方位谋划。作为地方志工作者,将触角延伸到乡镇村,积极指导编纂乡镇村志,展示当地人民在建设美好家园过程中取得的辉煌成就,展示当地的民情风俗、弘扬优秀的民俗文化、再现淳朴向上的乡贤文化、传承优秀的家风家训和历史发展文脉,为当地居民建设家乡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环境提振信心,为党中央国务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

编纂镇村志已经成为保存历史文脉,挖掘传统文化的抢救性工程。《镇村志编纂基础理论与编纂技巧》一书为镇村志编纂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探索。全书共设四篇,其中两篇为乡镇村志编纂理论与实践,足以看出作者对志书编纂有足够的前瞻性,对乡镇村志编纂的认识是超前的,看到了乡镇村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都在国家大棋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突破传统,立意在创新中发展

《镇村志编纂基础理论与编纂技巧》涉及内容全面,作者从方志的起源与发展、性质与特征、功能、序言、凡例、体例、附录、索引、资料征集等入手,普及了方志编纂中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基础理论。随后,在编纂技巧中,从编纂原则、总述(综述)编写、条目竖写、大事记编写、自然部类编写、人物编写、图照表和数字运用、内容平衡、思想政治、编辑与校对等方面,按照志书编纂成书的先后顺序,对传统志书编纂理论进行了全方位梳理。这既是综合志书编纂的基本理论,也是乡镇村志编纂的基本理论指南。这充分体现了该书内容设计的全面性特征。

在做好基础理论铺垫之后,顺利地将乡镇村志编纂引入正题,专设两篇,分别为“第三篇乡镇志编纂”“村志的编纂”,这是和书名遥相呼应的主题内容,也是本书的主角。多年来,方志编纂工作的触角大都徘徊在省市县三级,关注乡镇村级基层的不是太多。就是近年来的一些规划中也频频出现“有条件的”“条件成熟的”“鼓励编修”具有很大弹性的字眼,这无疑给乡镇村志编或者不编留出了极大的伸缩空间。其实,省市县三级志书编纂已经成为常态,我们更应该关注乡镇村志编纂的周期与方法。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传统村落加速消亡的情况下,要将乡镇村志编纂工作作为抢救性项目来做,要用乡镇村志编纂来弥补省市县三级志书收录内容的不足,要打造“省市县+乡镇村”志编纂的完整链条,全方位记述中国“大棋盘”整体经济社会发展历史,真正立起延续历史文脉的中国方志丰碑。

志迁先生在该著的乡镇志编纂中设置了乡镇志编纂的意义与特点、编纂程序、篇目设置、体例与主要内容、经济部类的编写、文化部类的编写、社会部类的编写,还设置了资料收集和编写方法;在村志的编纂中,主要设置了编纂要求与方法、大事记的编写、自然环境部类的编写、政治部类的编写、经济部类的编写、社会部类的编写、文化部类的编写、卫生部类的编写、精神文明建设部类的编写以及人物部类的编写等。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乡镇村志编纂的一般常识和实践操作的理论与实务,为乡镇村志编纂提供了基本遵循和实践操作指南,必将在乡镇村志编纂中起到积极作用。

四、人物类的收录在继承中发展创新

人民是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做出了突出贡献。志书在全方位记述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推动历史前进者的记述。对人的记述要客观、准确,要以收录积极向上的正面人物为主,以弘扬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以收录罪大恶极的人物为辅,以引起后人警戒。于是,人物便成为志书编纂中必设之类目,总是排在正文所有篇章的最后,对相关人物事迹予以集中记述,以示正文中所记述的成就均为广大干部群众艰辛付出所取得。

近年来,笔者在志稿评审会、志鉴业务培训班等各种场合一再强调,人物篇下设人物传、人物简介、人物名表(录),其中人物传按卒年排序,人物简介按生年排序、人物名表(录)按姓氏笔画排序。但是,大量志书出于各种考虑,在人物简介中对入志人物进行了各种分类,如“党政军人物”“劳动模范”“能工巧匠”“战斗英雄”等。志迁先生在本著作中的观点和我不谋而合,认为这样横分门类,违背了志书框架设计的科学性,是极为不妥的。因为,有的人一生中从事过多个职业、有过多个职位、获得过多个奖项,很难将其严格地划分至某一类。因此,我们不能强分门类,这也是历代方志学家的共识。在某部志书评审会上,有位领导层提出“人物简介中,×××领导是正厅级,为什么排在劳模后面”,我做出了这样的解释“按职位排序是组织部的规则,按生年排序是志书中人物简介的排序规则,每个行业都有自己规范的运行规则,我们不能把组织部干部排序的规则转嫁到志书中来”。还有些进入方志行业的新人,不了解地方志的编纂规则,在评审志稿的过程中,唯我独尊,下车伊始便哇哇乱叫,将自己装扮成对方志编纂规则烂熟于心的资深专家,一味地迎合某些领导,对错误的分类方法大加赞赏,导致志书人物类出现“强分门类”的错误做法,美其名曰“创新”。志迁先生在《镇村志编纂基础理论与编纂技巧》再次对人物的分类、记述方法等做出了明确说明,这值得广大修志人员学习,也需要我们地方志工作者不打折扣地坚持。

总之,志迁先生在地方史志研究与编纂行业摸爬滚打,对地方志编纂情有独钟。先生满怀激情创作出《镇村志编纂基础理论与编纂技巧》是一部集方志发展史、方志理论研究、志书实践操作于一身的优秀作品,其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都非常鲜明,非常值得阅读和传播。

张明鹏简介:

张明鹏,1996年8月毕业于宁夏大学历史系,获得本科学历,同年在盐池县麻黄山中学参加工作,先后任团支部书记、教务主任、党支部书记、校长。2002年5月,调宁夏社科院地方志编纂处从事地方史志和年鉴的编纂与研究工作。先后任宁夏社科院地方志编纂处副处长、图书资料中心主任。担任《宁夏通志》编辑部副主任,《宁夏年鉴》编辑部副主任,《宁夏地方史话丛书》(全50部)编辑部副主任、副主编,《宁夏史志》副主编。2015年获得副编审专业技术资格。2016年取得中央党校经济管理在职研究生学历。

2017年,主持起草《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志事业发展实施方案(2016—2020)》,经地方志办公室研究上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印发实施。近年来,在推动全区志鉴编修“两全目标”任务的贯彻落实中,先后赴全区有关市县(市、区)、厅局及企业进行志鉴业务培训授课20余次,培训修志人员数千人次,发挥了业务指导作用。

参加工作以来,组织和参与完成《宁夏通志》(25卷34册,2000余万字)编纂出版任务。先后指导或参与编纂出版了《西吉县志》《宁夏地震志》《宁夏工会志》《宁夏工商行政管理志》《宁夏监狱志》《宁夏公安志》《宁夏体育志》等30余部志书的编纂出版工作积极协助编辑出版《贺兰年鉴》(2010—2015)、《海原年鉴》《泾源年鉴》《中宁年鉴》《兴庆区年鉴》《金凤区年鉴》(2013—2018)、《灵武年鉴》(2010—2014)《西夏区年鉴》(2016—2018)》《沙坡头区年鉴(2018)》《宁夏邮政年鉴》《宁夏财政年鉴》《北方民族大学年鉴》共计30余部。

多年来,在《宁夏日报》《年鉴信息与研究》《共产党人》《宁夏社会科学》《宁夏地方历史文化论丛》等报刊上发表志鉴及地方历史文化论文30余篇。出版《民国宁夏县长录》专著1部。

2011年,责编的《宁夏通志•社会科学卷》获评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5年、2009年、2012年、2013年、2016年,先后被评为宁夏社会科学院年度先进工作者;2018年,论文《做好乡镇村志编纂工作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被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志编审委员会评为优秀论文二等奖。2019年,被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授予全国地方志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史学理论研究官网_文化研究1983:一部理论史_《史学理论研究》

镇村志编纂基础理论与编纂技巧

第一部关于镇村志编纂指导用书——《镇村志编纂基础理论与编纂技巧》正式出版发行,该书由方志出版社志鉴编纂专家、江苏省方志学会理事、响水县地方志办公室原主任王志迁先生编著,方志出版社出版。

《镇村志编纂基础理论与编纂技巧》一书的显著特点是顺应新时代需求,提出对“经济理性”应做更多呈现。具体到镇村志经济部类中的工业与乡镇企业、商贸服务业、财税金融业,文化部类中的教育、科技、文物,社会部类中的婚姻家庭、居民生活、社会保障,精神文明部类中的思想道德教育、文明创建活动等篇目从所要编纂的内容到资料收集再到编纂架构等均作出详尽说明,著者紧贴方志编纂实践,详细阐述镇村志编纂方法,既讲道理,又说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既有整体设计,又有细部经营;既具理论概括性、前瞻性,又有很强的实操性,成为初入行者的入门导览、已窥门径者的提升读物,此书的出版,必将为全国镇村编纂提供有益的借鉴。

王志迁简介

王志迁,现为中国出版协会年鉴工作委员会学术委员,方志出版社志鉴编纂专家,江苏省地方志学会理事、江苏省新四军研究会理事、江苏省党课名师,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响水县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地方志办)一级主任科员。著作《镇村志编纂基础理论与编纂技巧》;《年鉴编纂指导手册》《响水县志(1988-2008)》《响水年鉴》《响水县方言民俗》《中国共产党江苏省响水县历史(1949-1978)》(党史二卷本)、《中国共产党江苏省响水县历史(1978-2012)》(党史三卷本)、《响水红色记忆》《辉煌的历程》主编;《魄力响水》《响水县革 命老区发展史》执行主编;曾在《人民日报》《半月谈》《经济日报》《农民日报》《中国人大》《江苏通讯》《江苏地方志》《江西地方志》《河北地方志》《安徽地方志》《今古大观》《宁夏史志》等发表各类文章数百篇;2016年、2018年省党史部门党史优秀成果一等奖;2019年、2020年获江苏省方志学会学术成果一等奖;多次参加国家省市学术论文研讨会并获奖。

文化研究1983:一部理论史_史学理论研究官网_《史学理论研究》

作者:王志迁 定价:79元+邮费(5本以上免邮费)

售书热线:

王志迁 手机号码 159 6201 7859 微信同号

于和风 手机号码 152 5100 8098 微信同号

上一篇: 玩透明探索版,小米8来得有点晚
下一篇: 部编版(2024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导学案(含答案).docx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