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Taiwan)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东临太平洋,东北邻琉球群岛,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群岛相对,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总面积约3.6万平方千米,包括台湾岛及兰屿、绿岛、钓鱼岛等21个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64个岛屿。下面由学习啦小编带领大家简单了解一下。
台湾历史资料--名称的演变
“台湾”(汉语拼音:Táiwān)一名源于居于今台南安平的 平埔族 原住民 西拉雅族“ 台窝 湾”社的社名,意为 滨海之地,并取全称中的“ 台”字作为 简称。 明朝 万历年间官方正式启用“台湾”一词。
右图上方为“台湾”名称的 繁体 汉字正式书写,在台湾地区官方“ 国书”、 文件和 教科书等正式场合中使用;下方的书写多用于 民间与 媒体。
春秋战国时期称台湾为“ 岛夷”; 秦朝称“ 瀛州”; 三国时期称“ 夷洲”; 隋朝至 元朝称“ 流求”。 明朝中期以后民间对台湾的称呼很多,如“ 鸡笼”(指台湾北部)、“ 北港”(台湾西部沿海的通称)、“ 大员”、“ 台员”、“ 台窝湾”(指今台南安平地区附近),官方称为“ 东番”。 郑成功改称“ 东都”,后 郑经改为“ 东宁”。 清朝更名为“台湾”,并设置 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这是台湾的正式定名。而台湾由于物产丰富,又称“ 宝岛”。台湾地区在部分国际场合的代称为“ 中华台北”。
葡萄牙人称台湾为“ 福尔摩沙”( Formosa),源于 葡萄牙语Ilha Formosa,意为“美丽之岛”,在1950年代前是 欧美对台湾的主要称呼。日本古代曾称台湾为“ 高砂”、“ 高砂 国”、“ 高山国”。
台湾历史资料--史前时期
台湾同 大陆 的渊源深厚而久远。 远古时代 台湾与 大陆 相连,约几百万年前由于 地壳运动,部分陆地下沉,海水进入,形成 台湾海峡,台湾岛才与 大陆分离。
台湾早期住民中大部分从 中国大陆 直接或 间接 移居 而来。1971年和1974年两次在 台南市 左镇区发现了台湾迄今最早的 人类 化石“ 左镇人”。 左镇人和 北京 周口店的 山顶洞人有 亲缘关系,同属中国 旧石器时代的 晚期智人,于3万年以前从大陆经由福建长途跋涉移居台湾,是最早开发台湾的先驱。台湾早期住民中还有少部分属于 尼格利陀地域人种的 矮黑人和属于 琉球 人种的 琅峤 人。上述台湾早期住民是 台湾原住民族(高山族)的祖先。
夏 商时期台湾属于 九州中的 扬州。
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230年。 三国时期,吴王 孙权派 卫温、 诸葛直率一支由一万余名军士、三十多艘船组 成的船队到达 夷洲(今台湾), 是 中国大陆 居民利用先进的 文化 知识 开发台湾的开始。三国 东吴 丹阳太守 沈莹的《 临海水土志》详细记载了当时台湾的生产和生活形态,是世界上对台湾最早的记述。
隋代 大陆 和台湾的接触增多。 隋炀帝曾3次派 朱宽、 陈棱等人前往 流求(今台湾)。 9至10世纪的 唐 末 宋 初开始有 汉族 人定居 澎湖。
宋 元 时期 汉族 人民在 澎湖 已有相当数量。 汉人 开拓 澎湖 后开始向台湾发展,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12世纪中叶 南宋将澎湖划归 福建路 晋江县(今 福建 晋江)管辖,并派兵戌守。大陆和台湾的联系日渐频繁。
元朝进一步加强对台湾的管理。 元世祖曾派员到台湾宣抚,并 在澎湖设 澎湖巡检司,隶属福建 泉州路 同安县(今福建 厦门),虽然没有直接将台湾岛并入其内,却是中国 中央政府对台湾地区的首次 官署设置。
明朝初期仍设 澎湖巡检司,直至1387年因实施 海禁而废除,并把居民迁到 漳州、 泉州一带。1563年考量沿海治安等因素,复设澎湖巡检司。
明朝以后大陆与台湾的人民往来不绝。 永乐年间 郑和率船队曾在台湾停留。 17世纪20年代的 明朝 末叶 大陆 居民开始大规模移居台湾,给台湾 社会 经济和 文化的发展以极大推动。其时福建人 颜思齐、 郑芝龙为抗拒官府欺压率 闽 粤居民迁居台湾,一面从事农耕、 贸易,一面组织 武装力量抗御 倭寇和 荷兰人。1628年 闽南大旱,百姓无以为生, 郑芝龙组织灾民数万到台湾 垦荒定居,各地逐渐形成许多村落。台湾自此进入大规模开发时期。
台湾历史资料--区划
台湾地区现行 行政区划为2个省(台湾省、“福建省”)、6个“ 直辖市”( 台北市、 新北市、 桃园市、 台中市、 台南市、 高雄市),其中台湾省下辖11个县、3个市, 省会位于 南投县 南投市 中兴新村;台湾当局所设的“福建省”下辖2个 县,“ 省会”位于 金门县 金城镇。
“福建省”与台湾省分别在1956年和1998年将省级政府 职能 精简,将大部分 省级 政府 机关并入“ 中央政府”以精简 行政作业,仅保留 象征性工作。
台北市是台湾地区的最高 行政机构所在地,亦是台湾 政治、 经济与 文化发展的中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