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高三历史下册高效课堂资料学案11-热点3史料实证.pdf

高三历史下册高效课堂资料学案11-热点3史料实证.pdf

高三历史下册高效课堂资料学案11-热点3史料实证.pdf高三历史下册高效课堂资料史料实证研究一、史料是什么?史料:就是指那些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并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

高三历史下册高效课堂资料

史料实证研究

一、史料是什么?

史料:就是指那些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并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

过程的痕迹。

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之可言。——梁启超

二、史料的分类

1、根据载体:文字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

(1)文字史料

①史书:距离要研究的时代较近的人所写的史书,是研究当时的重要史料。

②学术著作:反映当时人的思想、观念、以及学术的发展。

③档案文书类:尤其对政治史及社会史研究颇有帮助。

④日常生活中的文字遗留:包括如古代的农民历、商店的帐薄、土地契约书,以及私人来往的

书信等。由于这些大多不是刻意留传下来的东西,常能更真实地反映当时的实际生活及想法。

⑤报刊杂志:为近现代史的重要史料,一般性报纸有助了解一些事件的发展,以及当时人从不

同观点对此事的了解,娱乐性的报刊则可以观察当时人的文化和生活。

⑥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的内容虽有虚构之处,但常可反映当时人的生活、想法以及观念等,对

于文化史、思想史、社会生活史的研究有所助益。

文字史料的地位:文字史料是最主要的史料载体。在所有史料中,这是数量最多的一类,可称

浩如烟海。但个人因素(阶级立场、个人修养)、政治因素(政治权势纂改历史)时代因素(研究

方法、角度)均会影响其价值。

(2)实物史料:包括古代建筑、家具、衣物、器物、饰品、钱币、墓葬、绘画、雕塑等,用以探讨

当时人的生活、及观念等等。这类的史料,有很大部分是由考古发掘的。是最重要的史料之一。其

重要在于直接性。

实物史料的地位:①比文字资料可信度高。②关于史前和上古的历史,实物史料显得特别重要。

③与文史资料相互参证,从差异中寻找历史的真实,还可以弥补文献的不足。

实物史料的局限:①它们可能只是很小的一个碎片,并不一定能展示历史的全貌。②.对有些器物,人们还只能猜测它们的意义,并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3)口述史料:访问实录、史诗、神话、传说、故事等,多用于现代史或无文字记录时期研究,借

以而获得对历史更直接深入的了解。

口述史料的局限:①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口述资料会与本来面貌有较大差距;②在史诗、神话、传说、故事当中,也会有大量创造和虚构的情节;③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当事人回忆也难免

不准确或不全面。所以有人说口述史料如云雾,其真相不易见,但是不能不珍惜这类史料。

2、按时间与价值: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

(1)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原始资料。

因此又叫直接史料,它最高的一种境界,是当事人直接的观察与直接的的回忆。

(2)第二手史料:非当事人提供(包括后人整理)的资料则是比较间接的证据,我们称为第二手资料,又叫间接史料。

地位:①一般来说,第一手的史料价值较高,使用第二手史料时需要更加小心谨慎;②衡量第

一手和第二手史料的价值高低也不能绝对化。

3、按形成目的:有意史料和无意史料

(1)有意史料(记述性史料):成文的历史著述、回忆录和公开的报道,作者的目的就是让当代和

后世之人了解历史。有意史料还包括墓志铭、碑文和口述的神话、传说、历史歌谣、历史故事等。

(2)无意史料(遗留性史料):指原属过去历史事物的一部分而遗留至今的、从其最初形成就不以

讲授历史为目的的,而是因别的目的或原因形成的、给人们无意中提供了可靠的历史信息的史料。

无意史料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实物遗留”,如古建筑、生活用品、生产工具、艺术品、货币、及人

体遗留如骨骼、牙齿等;二是“抽象遗留”,风俗习惯、语言、地名等;三是“文字遗留”,如私人信件、诏令敕诰、法律法规、条约、证件证书、谈判或审讯记录、账簿等。

地位:无意史料的可靠性要高于有意史料

三、史料的运用

(一)史料真伪的甄别

任何一个历史结论都必须有史料的支撑,而运用史料论证历史问题的前提是史料必须真实可靠。

(二)史料价值的分析

(1)原始史料的史料价值比二手史料高。

一般而言,历史事件、人物当时的相关文物和记载等原始材料史料价值高。

有时候历史当事人的叙述可能因立场问题而有作伪成份,因此,口述史料在某些问题中有特

殊价值,应作具体分析。

(2)二手史料的价值应结合记载者的身份、时代进行具体分析。

如,《资治通鉴》和《魏书》同样有关于南北朝历史的一些记载,相较而言《资治通鉴》的可

靠性就要强一些,因为司马光很重视历史考证,有“无征不信”的精神,而《魏书》的作者魏收治史

态度就不甚严谨;但是魏收处于南北朝的当时,司马光生活在北宋时期,距南北朝有几百年的时间,因此,有些问题可能《魏书》的记载更符合历史真相。因此,在论证问题时要遵守“孤证不立”的原则,广泛收集史料。

(3)文艺作品和传说的史料价值应结合问题作具体分析。

文艺作品和传说都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应注意其适用范围。

小说等文艺作品必然带有作者生活时代的痕迹,所以就反映某一时代社会生活而言,许多小说

是一种难得而可靠的“无意史料”。

(4)学者研究成果的史料价值。

学者对史料的考证、解释、整理和分析,虽然是二手史料,但常常比较全面、客观,是对史料

的统计分析,有很强的证明力。学者研究的具体结论,不属于史料,但可以作为问题探讨的参考。

(三)运用史料进行分析和论证需要注意的几个原则

(1)史料的针对性。

即论证某一历史结论的史料必须是针对所讨论的主题。《三国演义》不能作为研究三国史的材料,但对于研究元明时期文学和语言的变迁,则是很重要的史料。

(2)史料的充分性。

史证的充分性实质上是历史论证中的逻辑问题。一般而言,史料与结论之间的关系有几种:

必要条件、充分条件、充要条件,要重视证据的充分性。重视史证中的充分性应该坚持“一分证据说一分话”的原则,还要牢记“说有易,说无难”的史学训诫。说当时有这种情况是比较容易的,但

要说在当时之前没有这种情况是比较难的。

第1页

上一篇: 薛庆超:李大钊——中国道路的“播火者”、开拓者和献身者
下一篇: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