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史的任何门类的史识、史评和史述几乎都天然地落在了“学院派”身上,于是,专家、学者和教授的相关研究构成了学术史研究的优势。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批评家、小说家、诗人,如胡适、鲁迅、闻一多、朱自清、俞平伯、钱基博、郭绍虞、刘大杰诸先生以及后来的游国恩、林庚、李长之、王季思、章培恒、袁行霈诸先生,在一定意义上都是学院派的学术史各门类的专家和批评家,他们都有文学史、批评史和其他史著传世。
30多年来,吴敢先生在教学、科研和《金瓶梅》研究会的会务工作之余,几乎把主要的时间、精力都放在了为《金瓶梅》立传,为“金学”撰史的工作上。
2015年6月,中州古籍出版社又隆重推出了《金瓶梅研究史》,它已摆在了所有关注“金学”研究历史进程的读者面前了。我在为吴敢先生新作面世而兴奋不已之余,也产生了诸多思绪,现略陈拙见与精神同道交流、探讨。
《金瓶梅研究史》
吴敢 著
吴敢先生是当代“金学”界具有影响力的专家,以考据深入、见解独特、坦诚直言而蜚声海内外。他是当代具备史家修养素质、审美眼光和强烈文化使命感、道义感以及担当精神的“金学”研究大家。
吴敢先生的这部凝聚其心血的《金瓶梅研究史》的总体特色,正是为小说经典文本《金瓶梅》定位,还《金瓶梅》以小说的尊严,从而建立《金瓶梅》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学术价值体系。
全书在史述中严格恪守史家之公平、客观的书写原则,始终贯通一种真诚、豁达、融通并力求新知的学术姿态。全书不仅资料宏富、知识广博,具有一种在不断探索中为崭新的《金瓶梅》研究史的建构奠基新的学术风度,而且是对《金瓶梅》研究史的文化断裂的切实填补,更是打通文化壁垒和贯通古今的一种拓展。
这对《金瓶梅》研究史重建做出了巨大贡献。
吴著《金瓶梅研究史》构建体系由三大部分组成。上编为“金学”概论,这是一种顺向考察,上迄明清时代,下至21世纪第一个15年的“金学”研究;中编是“金学”专题篇,是为横向考察,全编12项,从成书年代、作者、版本,一直到人物、语言、文化、文献;下编是“金学”学案,以当代“金学”研究者为主干,勾勒了中外“金学”研究者的研究成果,特别是他们的“金学”研究观点。
这三编的互相呼应,体现出他以厚实的文史功底,以及独有的文化感悟力,将文献考索与理论探求相结合,体现了文献、理论以及方法的互补相生、互渗相成。整部著作是其对《金瓶梅》研究史做哲学式观察后所做的总体性描述。
吴著在反思《金瓶梅》研究史的基础上,力求突破长期以来小说研究的固有模式,契入新的理解和感悟。
其中通达和新颖达到了恰当的平衡与调适,充分显示了吴敢先生长期为《金瓶梅》立传、为“金学”写史的学术积淀,其学术个性已跃然纸上。
为《金瓶梅》立传和为“金学”写史,“重读”经典名著乃是前提条件。这是因为,名著在经历历史的淘洗和筛选的过程中,不断地置身于“重读”和阐释之中。
正如歌德在论及伟大剧作家莎士比亚的不朽时所说:
“人们已经说了那么多的话,以致看来好像再没有什么可说的了,可是,精神有一个特性,就是永远对精神起着推动的作用。”
《金瓶梅》作为一部旷世奇书,对于每一位认真的读者和研究者来说,它必然会对我们的精神和思维空间起着不断拓展的作用。
要重建阅读空间,非有一种新的阅读心态不可。因为有什么样的阅读心态,就会有什么样的阅读空间。任何封闭的、教条的、被动的,甚至破坏性的心态都可以导致重读和再阐释的偏颇与失衡。
《20世纪金瓶梅研究史长编》
吴敢 著
为了建构或重构《金瓶梅》研究史的新体系,必须进行主动的、参与的、创造性的阅读,或曰“重读”。
吴敢先生的《金瓶梅研究史》正是在对《金瓶梅》不断重读和不断阐释的基础上,重构他的研究史体系的。事实是,吴敢先生创制的正是一部开放的、多元的、创造性的《金瓶梅》研究史著,或曰《金瓶梅》研究史的研究。
因为吴著已经用他的43万文字证明了他的研究史,相当完善的体现了研究史这门科学的编写运行机制。
这一切说明《金瓶梅研究史》乃是对“教科书”模式的突破,这和吴敢先生思维的开放、阅读心态的多元化以及重构《金瓶梅》研究史的理念和追求分不开。
我始终认为,建构文学艺术的研究史必须具有当代意识,即以当代意识建构小说研究史、戏剧研究史、散文研究史和诗歌研究史等。
以当代意识建构研究史注重的是通过现在来理解过去,或曰以当代意识反观历史。
吴敢先生始终以当代意识观照《金瓶梅》,他深谙“历史意识”乃是尊重历史的真相,而“当代意识”实质上是对研究主体的一种科学性要求。
吴敢先生在研究史写作中的当代意识体现的正是当代人的科学精神、科学的悟性和思辨力,也饱含了其对真理的信仰和追求,以及他作为一名学人所应有的独立品格和学术尊严。
吴敢先生正是在建构和重构《金瓶梅》的研究史中站在了当代的文化立场上,提供了一个认知和重新认知《金瓶梅》历史现象的新范式。
是的,我们绝不否认,小说的历史研究与一般历史的研究史有所不同。
因为历史事实具有相对稳定性,而小说的历史研究却有某种“流动性”(即如上所述:因为它始终处于不断被重读和再阐释中),因此,我们假定有十位《金瓶梅》研究史家,那么,这十位的研究一定会各自不同,而且越是富于才情,写出的研究史就越风格迥异;如果他们生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他们的研究会更加大异其趣。
事实是,吴敢先生的《金瓶梅研究史》正是基于他的当代意识,才能使读者更明晰地把握到《金瓶梅》作者原创的伟大精神和《金瓶梅》伟大丰宏的思想和艺术。
优秀的学术史和不同的文学门类的研究史,都蕴涵着一代人的文学思考。吴敢先生的《金瓶梅研究史》就包孕着一代人的文学思考。
吴敢先生的《金瓶梅研究史》一书既应看作是他的文学思考的结晶,又应看作是他对《金瓶梅》精魂的一份宝贵的奉献。他的《金瓶梅研究史》也必定载入中国的学术史册。
本文作者 ·宁宗一 教授
文章作者单位:南开大学
本文获授权发表,原文刊于《珠江论丛》,2016年第2期。转发请注明出处。
往期推荐
感谢陪伴 我们不散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