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第
15
期
闫
咏,赵玲蓉
(上海海洋大学,上海
201306
)
摘
要:高校要注重立德树人,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文章分析职业探索的目标,探讨职业探索的任务,指出职业生涯探索的
培养路径是以建构的视角开展价值引领,以开放的视角建设校园文化,以发展的视角完善课程
体系,以延伸的视角拓展实践。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探索;生涯适应力;人才培养;职业能力;路径
中图分类号:
C961
;
G642.0
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
1008-3561
(
2020
)
15-0004-03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
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剧了组织外部
环境的不确定性,稳定、安全的传统雇佣关系正在被短期化、高度灵活的雇佣方式打破,出现
了“岗位弱化”或“无岗位工作”,产生了无边界职业和多样性职业等非传统职业。这样,就
使得组织的边界被越来越多的跨界行为所模糊,雇主不再为员工提供终身就业机会,雇员的职
业生涯发展不是在同一组织内逐步升迁、发展,而是需要在不同组织间跨越,交替实现,生涯
模式变得灵活多变,个体在生涯领域的自主性被不断放大,生涯路径难以预测,生涯转换频率
增多。而这些非传统职业,对工作岗位个性化的要求越来越强,企业更愿意挑选灵活性和适应
能力强的员工。德国学者乌尔里希·泰希勒认为:“高等教育不应该为工作世界的即时需要所
左右,而应该培养学生为不确定的未来做准备。”生涯适应力体现了个体在生涯发展过程中面
对外部挑战所具备的核心能力。
后现代生涯理论认为,适应力比规划力更重要,要以“适应”取代“规划”。因此,
“生涯适应力”(
Career Adaptability
)成为新的重要概念。研究表明,生涯适应力与个体职
业探索水平密切相关,对学生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职业探索是近年来职业生涯发展领
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是个体认识自我、认识社会的过程,是大学生社会化的一个必然的路径。
我国学者对大学生职业探索的研究集中于内涵、结构、研究方法和影响因素等。本文主要对职
业探索的目标、任务和培养路径进行详细探讨,以期为提高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德才兼备的
高素质人才提供参考。
二、职业探索的目标
职业探索的研究起源于职业发展理论,是人类探索活动的一种,是一个复杂的历程,
是个体在探索动机的推动下,对于自我和职业发展相关的环境进行探索,形成一定技能,获得
相应的认识和情感反馈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自我的发展和整合。职业探索不仅是行为层面的
活动,还包括探索态度和信念。美国职业规划大师舒伯非常强调职业探索在职业发展中的重要
地位,认为在职业决策前必须有探索。研究发现,职业探索行为对个体提升生涯适应力有很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