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史.doc

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史.doc

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史.doc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抗争与探索史一、人民群众的斗争(1)鸦片战争时期三元里人民和宁波黑水党自发组织抗英斗争(2)1851年到1864年洪秀全领导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

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抗争与探索史

一、人民群众的斗争

(1)鸦片战争时期三元里人民和宁波黑水党自发组织抗英斗争

(2)1851年到1864年洪秀全领导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

(3)19世纪60—70年代台湾人民抗击美、日侵略

(4)1888年藏族人民抗击英军入侵

(5)1899至1900年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

(6)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抗击日军入侵

二、爱国官兵英勇斗争

1、禁烟运动: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标志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

2、鸦片战争:林则徐在广州;关天培在虎门抗英牺牲。

5、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战役:邓世昌英勇战斗,与舰同沉

6、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时清将英勇抗击

8、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9、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守军英勇抗击日军进攻

10、全国抗战开始后,正面战场上的国民党爱国将士同日军顽强战斗,打破了日军速灭中国

的神话

三、学生运动

1、1919年五四运动使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1935年一二·九学生运动,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四、近代中国人民各个阶级派别的探索

(1)洋务运动(地主阶级)

①鸦片战争中地主阶级抵抗派

中国第一个放眼看世界的人是林则徐;魏源在他编的《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

夷”

②洋务派:

代表人物

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作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大,起了一定的抵制作

用。

(2)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农民阶级)

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失败。说明农民阶级不能救中国。

(3)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改良(改革)的方式

背景: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民族危机的加重。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自上而下地进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以挽救民族危机。

过程: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成立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标志)、颁布《定

国是诏》(变法开始)、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作用: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传播,具有爱国和进步作用。

结果:失败。说明资产阶级君主立宪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4)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革命(暴力)的方式

背景:国际(《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国内(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代表人物:孙中山、宋教仁、黄兴等

纲领:民族、民权、民主三民主义为纲领,试图以革命手段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经过: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民主革命团体的建立;革命思想的传播;武昌起义;提出较

为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

失败:标志(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败因(主观是资产阶级软弱妥协性;客观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后又领导了一系列

斗争,但终未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

作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没有改

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辛亥革命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当时中国是

行不通的。

(5)新文化运动(激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背景:政治(帝国主义加紧侵华,军阀混战)、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思想(民

主共和思想与尊孔复古逆流尖锐冲突)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主张: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进行新文化运动

过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新青年》)、内容(前期四提四反,后期宣

传马克思主义)

作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

道路,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6)无产阶级

代表人物:****、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政党:中国共产党

革命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创建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提出建立农村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主张,消灭封建主义、帝国主义

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领导的一系列斗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红军长征、北伐战争、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

意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使中国人民结束了被压迫、被奴役的悲惨命运,

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五、不同阶级、阶层提出的救国方案和主张

1、地主阶级

(1)新思潮的萌发

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2)地主阶级洋务派

、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自强”“求富”向西方学习,维护清王朝,客观刺激

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农民阶级

洪仁王干提出《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资本主义,超越了农民阶级的思想局限。

3、资产阶级

(1)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专制(维护清王朝)、倡西学、兴民权(主张行君主

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

(2)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以暴力推翻清王朝统治,把西方国家学说发展为三民主义,实

现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3)资产阶级激进派

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

文学,反对旧文学。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斗争,冲击了封建主义思想、道

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上一篇: 本刊专访 | 中国体育学科发展的历史回眸与未来展望
下一篇: 懂视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