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来,我国的中学历史教学掀起了一阵新的改革浪潮.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在历史教学理论的创新,历史课程的编制,历史教材的编写,历史教学方法的改进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然而,在改革的实践及发展过程中,中学历史教学仍面临着很多的困扰和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比如,长期以来中学和大学历史教学存在的衔接不良甚至严重脱节的问题,尤其是中学历史教材吸纳史学研究新成果的滞后问题,至今并未得到有效的解决. 本文主要研究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吸纳史学研究新成果的滞后问题,主体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吸纳史学研究新成果的滞后.本部分通过对现行高中中国近代史教材关于李鸿章,清末新政和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的论述和相关史学研究新成果的比较,揭示了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对中国近代史上的许多重大历史问题(包括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分析和评价,不同程度地存在滞后于史学研究新成果的现象. 第二部分: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吸纳史学研究新成果滞后的原因.本部分主要从现行历史教材编写体制的弊端,史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和高中历史教材的相对稳定性的矛盾等方面分析了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内容滞后的原因. 第三部分:基于高中历史教师视角的应对之策.这是论文的重点部分.本部分基于学术界的既存研究,结合个人的一些思考,论证了高中历史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历史教学吸纳史学研究新成果的前提,专业素质的提高是历史教学吸纳史学研究新成果的基础,并重点探讨了高中历史教学吸纳史学研究新成果的途径.
展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