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郭龙飞专栏】历史学科需要培养的思维

【郭龙飞专栏】历史学科需要培养的思维

【郭龙飞专栏】历史学科需要培养的思维最近有学生和我交流,他试图拿抖音里面的图片来证明他的观点,在他看来,有图就有真相。也许是自己研究历史久了

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意义_如何理解和培育历史学科思维能力_历史培养什么思维

历史学科需要培养的思维

思维最初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思维以感知为基础又超越感知的界限。通常意义上的思维,涉及所有的认知或智力活动。它探索与发现事物的内部本质联系和规律性,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历史思维是在历史学背景中思维过程与结果的统一,它是完成历史学习任务的决定性因素。那么,历史学科需要培养的历史思维有哪些呢?笔者从薛伟强老师著作《中学历史课程与教学概论》和中国高考报告学术委员会编写的《中国高考报告(2024)》中摘录如下,以飨读者。

一、时空思维:时间和空间是一切事物存在的基本形式。恩格斯说:“因为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时间以外的存在和空间以外的存在,同样是非常荒诞的事情。”①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才能对史事做出合理解释。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二、证据思维:就历史知识的本质而言,史料证据是历史知识的根源,不能掌握史料证据的概念,就不能真正理解历史知识。“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料证据素养是历史教学不可或缺的关键素养。中学历史学科的史证性是由历史学特有的实证研究方法所决定的,是最具学科特色的特质之一,“凭证据说话是理性的民主和法治社会公民的基本素质,历史课程是培养学生证据意识、知识和能力的最佳途径”①史料证据素养的培育对形塑中学生的法治意识与实证精神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对中学生的人格发展有重要影响。

三、因果思维:原因是造成某种结果或者引发某种事情的条件,结果为事物在某种条件或情况下产生的某种结局。万事万物都是有原因的,这是人的一种最根本的信念。“那种要去寻找原因的冲动内在于人类的灵魂。”(托尔斯泰)因果推理是人们习以为常的东西,我们几乎每时每刻都在用。普罗大众使用它,专业研究者也寻求它。因果律在哲学家的追问方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哲学家的使命便是追问宇宙的起源和发展问题,并对之进行合理的解释。因果关系一直是史家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现代史学由英国哲学家傅格森在启蒙运动时期所定义,即将史实按照时间先后记载下来,再加上其发生的原因及其结果。该定义成为近代以来史学的基本内容。今人要了解过去,需要先搜集史料,找出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关系,并加以说明,因此历史的理解与解释中因果关系占了相当重要的部分。史家将理解与解释转化成历史的叙述,便构成了历史的文本,成为我们了解过去的重要来源。

四、变迁与延续思维:我们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变迁与延续思维主要包含在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核心素养中,含义为: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据此对史事做出合理解释。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知道对同一历史事物会有不同解释,并能对各种历史解释加以评析和价值判断。面对现实社会与生活中的问题,能够以全面、客观、辩证、发展的眼光加以看待和评判。其后各个模块的内容标准和教学提示几乎都强调:理解历史进程中的变化与延续、继承与发展、原因与结果,建构历史发展的前后联系,认识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可见我国虽然未将变迁与延续列入核心概念,但仍然相当重视。

五、神入思维:“神入”(empathy)又译作“移情、共情、通情、同感、同理心”等,原本是心理学的一个概念,类似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换位思考”,是指想象自己处于他人境地,并理解他人的情感、欲望、思想和活动的心理过程。神入概念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学、哲学、美学、文学、历史、社会学等学科,心理学领域一般翻译成“移情”,历史学领域则普遍使用“神入”。历史神入(historical empathy)或神入历史是“主体进入客体之中去想象客体”的心理活动,即当事者置身于特定的历史时空,站在历史人物的立场,尽量理解其看事情、想问题的方式,尽量体会其感受,尽量走入其心中,避免用现代的观念、想法去看历史人物,去理解过去。历史神入需要一定程度的想象,但不是凭空虚拟,需要足够的资料佐证和逻辑推理。

六、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要求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自觉运用分析推理、逻辑论证、甄别加工等方法,使用可靠的证据,得出自己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对于高考试题而言,批判性思维考查形式一般表现为:独立提出问题、评估证据与理由、揭示隐含前提、开放与竞争性结论、构造替代论证、阐释或评估可能的后果等。概括来讲,批判性思维以质疑和提出问题为起点,以获取证据、进行分析推理为过程,以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为结果。心智开放、独立思考、敢于质疑是批判性思维的必备品质,训练有素的逻辑推理与论证分析能力以及高水平的证据获取、评估与运用能力是批判性思维的必备技能。辩证思维旨在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揭露事物内部的深层次矛盾,揭示事物的必然联系及其发展趋势。

七、创新思维是辩证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指人们革旧布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要求人们运用开放性、系统性、辩证否定和发散性的思维,提出新问题、创建新设想、发现新方法、得出新观点,创新思维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本质要求。

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各有侧重,但两者高度吻合乃至重叠的地方非常多,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两者之间密不可分、相互包含、相互促进,均强调独立开放、敢于质疑、多角度的思考方式。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就是要引导高中教学改变追求唯一标准答案、总结答题套路等重复、机械、固化的训练模式。

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如果以培养思维的视角来教学,复习和命题的话,就会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进而引导学生逐渐学会理性思考问题,增长人生智慧,这正是社会主义所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该有的样子。

历史培养什么思维_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意义_如何理解和培育历史学科思维能力

郭龙飞老师,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世界史专业,介休市第十中学历史教师兼年级副主任。曾荣获晋中市高中学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晋中市基础教育“三优工程”优秀案例一等奖,主持了一项山西省课题,参与了两项陕西省课题。获得过介休市班主任大赛一等奖,介休市优秀班主任等荣誉。我坚持每日反思有两年有余,已有三十多万字,有工作室已经联系我出版图书。被陕西师范大学西部课堂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和西北名校共同体特聘专家。我还连续两年在陕师大为教育硕士上课,至善学院,四川北川县和西安西京中学课改展示会等地做专题讲座,在《陕西教育》期刊发表教学类文章;参与世纪金榜2024年历史高考复习资料样张的编写,参加了学科网全国卷命题工作,同时我还是腾远高考教育的原创命题师资库成员和审稿人,长期为《山西学习方法报》做命题和试题指导工作;,在《中小学班主任》发表了《审辩式教学视野下的班主任管理》论文。

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意义_如何理解和培育历史学科思维能力_历史培养什么思维

上一篇: 夏朝之谜:神预言考古揭秘
下一篇: NASA改变世界的十大科学发现,你知道多少?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